APP下载

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分析*

2013-04-18孙旺强

天津药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非典型利培奥氮

郭 奕,孙旺强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 30022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致残性的终身性疾病,该病病程迁延,致残率高。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精神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现已成为困扰社会和家庭的一大难题。减少精神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以及安全、有效地治疗精神病患者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目前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类。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吩噻嗪类的氯丙嗪和奋乃静等;硫杂蒽类的氯普噻吨等;丁酰苯类的氟哌啶醇等;苯甲酰胺类的舒必利、氨磺必利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二苯二氮类的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等;苯丙异恶唑类的利培酮、齐拉西酮等;二苯丁酰哌啶类的五氟利多等;其他类的阿立哌唑等[1]。

为了解本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情况,本文对2010—2012年本院住院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于2010—2012年度本院计算机HIS系统中住院药房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数据,重点统计金额、使用数量等。

1.2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DDD(限定日剂量)方法,结合DDDs(用药频度),对各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DDD值依据《新编药物学》第17版[1]、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实际应用确定。DDDs=药品的年消耗量/该药DDD值,DDDc=某药的总销售金额/总DDDs[2]。

2 结果

2.1各年度抗精神病药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见表1。由表1可知,本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中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的年销售金额各年度均稳居前3位。

表1 2010—2012年度抗精神病药物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2.2各年度两类抗精神病药物销售金额、构成比及年增长率的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本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年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年销售金额3年的平均构成比为2.88%,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销售金额3年的平均构成比为97.12%。

表2 2010—2012年度抗精神病药物年销售金额、构成比及年增长率

2.3各年度抗精神病药物的DDDs、DDDc及排序见表3。由表3可见本院抗精神病药的总DDDs 逐年上升,其中利培酮和喹硫平的DDDs始终占据前两位,奥氮平从2011年开始,一直保持在前三位。

表3 2010—2012年度抗精神病药物的DDDs、DDDc及排序统计

3 讨论

2010—2012年度,本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均明显上升。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①精神病患者增多:精神分裂症高发年龄(15~44岁)的人数在增加;现有精神病人存活率增高;脑外伤和脑病患者幸存者增多;现代社会生活复杂化和生活紧张程度加强也导致精神病人发病率上升。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较好,同时不良反应较小,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到医生广泛认可,所以应用较多。③医保覆盖面增大,患者能够负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费用,所以有更多的患者选用费用较高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疗效差,且引起坐立不安、流涎、颤抖和动作迟缓等锥体外系副作用,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目前应用逐渐减少,但因其价格低廉,品种众多,所以在临床使用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情感症状及耐受性、安全性、锥体外系副作用发生率等方面优势突出。以应用较多的利培酮、喹硫平和奥氮平为例,利培酮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在引发锥体外系副作用方面比通常所使用的药物低,不但能扭转因用氟哌啶醇而引发的迟发性运动障碍,而且引发粒细胞缺乏症的风险不大,已成为第一线抗精神病药物[3]。利培酮具有选择性单胺拮抗作用,与5-HT2受体和多巴胺(DA)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具有5-HT和DA平衡拮抗作用,从而改善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为长期住院慢性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4]。喹硫平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有相互作用。在脑中,其对5-HT2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且大于对脑中多巴胺Dl和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其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与利培酮治疗效果相当。对喹硫平和利培酮的对照研究分析,发现应用喹硫平比利培酮更为安全,不良反应少且轻,锥体外系副作用发生率低,应用利培酮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者可考虑改用喹硫平治疗[5]。奥氮平化学结构属于噻嗯苯二氮类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与氯氮平相似,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和阳性症状均有疗效。对DA、5-HT、组胺H1受体、肾上腺素能和毒蕈碱受体均有较强的亲和力,不仅可选择性阻断中脑边缘和皮质DA受体,还能选择性阻断5-HT2受体,对脑内多种神经通路均有明显的改善功能[6]。临床试验证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7]。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本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用药主体。利培酮片和喹硫平片因疗效好,而且价格可以被患者接受,用药频度最高。奥氮平片因不良反应较小,近年来用量快速增加,其销售金额最高。建议医生综合考量药物的疗效、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和价格,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6-267

2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

3蔡月刚.精神病治疗药[J].中国新药杂志,1997,6(5):328

4庄会莉.利培酮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 (7):54

5沈仕洁,陈永法.喹硫平与利培酮随机对照治疗精神分裂症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6):16

6王军,伍毅,施冬青,等.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2) :130

7曹德.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 ,6 (4A):71

猜你喜欢

非典型利培奥氮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奥氮平治疗对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