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探讨
2013-04-17李金波
李金波
(河北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11)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施工机械的种类和数量也迅猛增加,机械设备已成为衡量施工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技术进步的载体及生产能力的表现,是施工方高效率完成生产任务及保证质量的基本前提。因此,对施工机械实施有效管理对促进工程质量、提高企业效益具有深远意义,对施工机械的管理也势必从传统的小而全的封闭式管理转变为以工程任务为导向、以项目需求为中心的开放型管理,方可满足现代施工对机械管理水平的要求。
1 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购置使用观念不科学
高速公路工程是一项与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等密切相关的复杂严谨的建设项目。随着项目建设的深入,施工采用的机械设备也会在品种、数量等方面发生变化,而要完善该变化过程则需要对机械做合理配置,改变当前大多数企业对机械配置缺乏长远规划且存在重复购置、机械生产能效低、使用效率低等现象的现状,改变阻碍机械设备的科学使用及其实用价值发挥的“重购置、轻管理”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最终提升工程质量品质。
1.2 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专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是保证机械设备达到理想使用状态的前提。但当前国内大多数施工方设备管理人员存在专业知识不足,机械性能、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知识相对欠缺的问题,单位领导层在主观意识上不能做到生产和管理并重,忽视了对专业管理人员的引进和监督,最终导致大多数施工企业采用非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使得诸多机械设备长期得不到妥善维护、保管而隐藏诸多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仅着眼于眼前利益,忽视提升人员素质的相关培训,最终导致管理人员水平整体跟不上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水平,而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价值的发挥。
1.3 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公路等级的提升,公路施工水平及机械维修保养等级也应相应提升,但大多数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在计提设备折旧费用时不能按照规定足额提取,由于资金不能落实,导致该报废的设备不能及时报废,不但违反了安全生产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维修成本,并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性能。
1.4 配置不科学,利用率低下
在公路施工及后期维修保养过程中,部分企业仍延续老工艺、老设备的“二老”方案,无法处理时则购置新机械、新设备。这种方法往往导致盲目购买,不仅浪费资金,而且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对于新购置的设备,因不能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而导致新设备维护品质低下,最终形成名副其实的“死机”。企业内部机械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无法统一调配,导致机械设备不能按照施工需要统筹安排和配合,难以全面配套地投入工程施工中。同时由于公路工程阶段性强,往往存在忙时机械短缺、闲时大量设备闲置的情况,导致资产积压浪费,投资效益低下[1]。
1.5 重使用、轻保养
大多数施工企业没有真正落实机械的维修保养制度,虽表面上实行定人定机制度,但往往是固定了操作人员而忽略了定人保养环节,或对保养工作没能落实到人,形成操作人员管用不管修,维修人员应付了事,一旦出现机械故障则双方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该现象不仅影响了生产,增加了后期的维修成本,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出现施工中为赶工期而长期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短期行为,最终导致设备严重磨损老化,待下次使用时则需耗费大量精力和费用进行维修,不仅延误工期,还增加了维修成本。
2 完善设备管理的措施
2.1 科学配置机械设备
对施工机械的数量和型号进行合理规划可从根本上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而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则应从遴选施工方案入手,综合考虑工程量大小、工期、施工标准等多方面因素,在进行机械配置时尽量做到实际使用预期同工程特殊性要求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财力,以保证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并促进施工效率的提升[2]。
2.2 完善管理体制
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使技术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的员工得到鼓励和认可,以此来促进业务技能差的员工主动学习以提高自身水平,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可采取定期单机核算制度,及时将设备消耗、利润同个人利益挂钩,坚持做到奖罚分明,从而加强操作和维保人员的责任心,降低机械维修费用。应避免采用长时间段内核算制度,否则即便发现亏损也为时已晚。
2.3 合理安排机械施工
在编制机械施工作业计划时应统筹安排、全面考虑,做好施工任务同劳动力、机械设备以及材料间的平衡。施工中应紧密结合施工进度和天气状况合理配置施工机械量,并及时进行调整。当施工所需机械量发生变化时,应适时调整机械设备组合,始终保持最佳组合,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更好地发挥机械的经济效益。
2.4 强化专业管理
2.4.1 提高人员素质
应重视设备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并在管理过程中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其使用效率,并应树立管理人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人员专业知识和市场需求一体化的机制,并提高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并重的意识,最终实现综合专业水平的提升。
2.4.2 细化日常管理
公路施工机械管理是一项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长期、复杂的管理工作,因此应改变当前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细化日常管理,应采用单机成本核算等措施实现对设备使用情况的经济量化以保证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2.4.3 落实目标责任制
问责制度是保证管理制度落实的催化剂。要加强设备的有效管理,就应建立积极有效的责任制度。应对需要管理的机械设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指标和考核标准,并将该标准逐步细化以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做到各司其职、细化管理程序以确保机械的有效管理。
2.5 提升管理水平
对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应由专职调度人员统一调配。管理人员应该既具备机械使用、维修的技能,又具备公路工程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管理中应遵循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实现操作人员具有技术资格否决权,同时应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并考核;对重点设备可采用抵押金制度,并应形成人员同设备长时间的固定配属关系,实现人随机走,在项目完成时结合设备的保养情况实施奖惩,以有效提高人员的责任心;应尽量改善维修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维修工作的机械化程度,并增加维修人员收入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在实际操作中实施单机台账制度,并做好设备运行和维保台账记录,使用中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便于从根本上控制成本[3]。
2.6 引进信息管理系统
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借助计算机进行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是指对机械使用及维修保养过程中发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并转化为规范化、系统化的信息,继而结合该信息进行有效的作业调度,为强化管理提供有力手段,这是通向机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3 结语
高速公路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因而对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机械设备管理是一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需要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控制与管理,在任何情况下均应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为目标,方可最终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确保机械设备能更加高效、高质量地服务于公路建设。
[1]线登洲,刘承华.建筑施工常用机械设备管理及使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周以德.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谢永平.公路工程机械机务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