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蓝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中的环保设计探讨

2013-04-17李光波

交通运输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公路

李光波,严 锋,韩 鹏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0 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是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

公路环境保护的对象包括公路沿线的环境质量、水土资源、路域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人文景观。随着经济和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公路路域环境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作为公认的非污染型生态项目,在公路建设与环境要求这一对矛盾中,环境将越来越成为人们首要考虑的因素。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建设环境污染、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质量,成为摆在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永蓝高速项目概况

二连浩特—广州国家高速公路是内陆省份与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相联系的最便捷的南北大通道之一。本项目作为二广国家高速公路湖南境内的一部分,南与广东省交界,北在湖南永州与二广国家高速邵阳至永州段连接,属于二广国家高速公路的咽喉路段。项目的建成,将把衡昆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厦昆线连接起来,形成纵横交织的交通网络,有效改善湖南省西南部地区的交通联系,促进省际高速公路衔接,形成湖南省以及内地省份通往广州、珠海、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本项目的建设,将使永州市及湖南省更好地融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对加强湖南与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湖南省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推荐路线方案为沿省道S216(永连二级公路)走廊,项目建设中施工期的机械噪音及运营期的汽车噪音对沿线居民的生活会产生轻微影响。本项目实施后,由于通过项目区的车辆交通量增大,因而汽车尾气排放量也将增大。汽车尾气排放出的大量废气中含有SO2、CO2、CO、NO等有毒有害气体及固体颗粒,会使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大气质量有所下降,但项目区春、秋、冬三季多风,空气流通性强,从而使得道路两侧的有害气体浓度很小,大气质量下降极轻微,基本对人类生活不产生影响。尾气中的CO2、SO2等有害气体和物质在降雨时有部分溶解于雨水中,排入了河流或渗入了地下,但区内多风,空气对流畅通,降雨量小,且主要为暴雨、冰雹形式的气候特点决定了汽车尾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溶于降雨中的量极小,不会引起污染物浓度超标及水的酸性增强,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也不明显。

2.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包括农业生态环境、地表植被环境及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病害等几个方面。本项目区主要为农业经济区,随着公路交通量的增大,汽车尾气中的铅、铬等有害固体微粒会使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土壤中的铅、铬等含量有所增加,但国家环保政策强制性推广使用无铅汽油等措施的实施,土壤中这些有害成份的不会大量增加,且农作物对这些有害成份也不会大量吸收,因而它们对农作物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由于本项目近一半长度处于低山丘陵区内,存在大量挖方路段,而地表的开挖必然会对地表植被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是低山丘陵区覆盖层较薄,土壤贫瘠,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所以地表开挖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改善不利。

2.3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本项目全线路基占地面积共计17049亩。山岭区大量的挖方弃方及平原区路基填料取土场均要占地,这些占地虽然按湖南省有关文件规定进行了补偿,对农民经济收入无太大影响,但土地资源不可再生,本项目的实施将使农民有效耕地面积减少。平原区内已经过长期施肥、灌溉、土改的土壤肥力较高的旱田及水浇地,是区内最适宜耕种的良田,对其征用有一定困难。

2.4 对矿产资源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本项目路线走廊带穿越九嶷山风景区。根据实地勘察和调查的结果,区内文物保护单位较少,只有舜帝古陵、宁远文庙和浯溪碑林。对于这些重大文物古迹,本项目在路线布局时尽可能采取绕避的方式,以免对其造成破坏和影响,并把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对现在还未发现的文物,在项目实施时如发现,可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

2.5 其他影响

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少量的民房及厂房拆迁,会给人民生活及工业生产带来不便。由于沿线有众多河流及已修建的大量排、灌设施,虽然本项目全线设有557处桥涵构造物,但有少量的原有排、灌设施及地方道路仍会与本项目相互干扰,出现改渠、改路现象,会影响到原有水利系统。施工期大量的施工车辆在地方道路上行驶会给地方道路增加压力,特别是大吨位车辆会对地方道路产生一定破坏性影响。

3 减缓工程活动对环境不良影响的对策

为减缓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必须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即开始项目建设的环保设计,以保证各个阶段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保原则,遵守环境保护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三同时”制度,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改善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1 公路建设前期阶段的环保对策

3.1.1 高速公路规划设计与环境相协调

高速公路在规划设计阶段应进行各种调查、研究,如气象、生物种类、数量、占地、城节规划、文化、资源、遗址、居住入口以及旅游等,以了解公路沿线的现状及其环境。路线选线应尽量减少毁坏水利设施,少占农田,避绕村镇,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对沿线经过的城镇,采取“远而不疏,近而不进”的原则,并紧密结合它们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国土开发汁划。在规划中应考虑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所产生的交通需求,通过协调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降低敏感区域内的交通流量,减少污染产生的源头。在规划设计中应进行空间敏感性凋查和分析,使路线走向尽量避开高敏感区。

3.1.2 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3.2 公路建设准备阶段的环保对策

3.2.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对高速公路走廊沿线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土地规划,选择适宜的路线位置,少占良田、耕地和经济林。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设置挡土墙、护坡或高架桥等,以减少占地数量,节约土地资源。

3.2.2 水体保护

调查和收集沿线走廊范围内的水源分布位置、容量以及水体主要功能。绕越、避让水源体,不占用城镇居民集中地区的饮用水水源。同时,对于灌溉及养殖水产品用的水库、鱼塘等应注意避让,须通过时将路线布设于水体下游,并采取绿化等隔离防护措施,保护水质免受污染。

3.2.3 天然水系保护

设计时应注意保护自然水流,沿溪线尽量采用桥梁形式不改变水流方向,不压缩过水断面,不堵塞、阻隔水流。排水系统的设计注意水流方向,尽可能与原有沟渠相通,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路面水、边沟水排入不随意排入公路两侧的水体或土壤中,以免污染周围水土资源。

3.2.4 路线布设走向控制

公路选线、方案比选时,应与当地城镇规划协凋,采用“靠而不近,离而不远”的原则,既不干扰破坏城镇规划,又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同时避开学校、医院、名胜古迹等,充分做好工程方案比较,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案。

3.2.5 路基高度控制

路基设计高度要考虑排灌、蓄防洪、设汁洪水位等的需要,尽量避免高填深挖。

3.2.6 路基防护

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以植物防护为主的防护措施,防止或减轻道路病害,确保路基稳定,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协调景观。

3.2.7 路线绿化

绿化对于稳定路基、保护边坡、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应做好全线的绿化设计。

3.2.8 取土场的选择

取土时,首先考虑利用挖方路段土石方;其次应结合当地的国土资源综合开发规划,选择贫瘠地段集中取土,注意保护当地的植被和水资源,将取土坑与地方水产养殖、农田排灌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创造条件进行复耕。

3.2.9 弃土的堆放

沿线弃方较多,须合理处治。施工弃土的处置应尽量减少毁坏植被、侵占农田,尽量利用山凹等有利地形,并不得阻塞原有排水系统或污染水体,应对弃土堆及时整平复垦或绿化及进行综合设计,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社会、自然环境因素,采取以上环保措施,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配合协调。

3.3 公路建设实施阶段的环保对策

3.3.1 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工程植被破坏面积

尽管公路施工植被破坏不可避免,工程完工后应迅速实现弃土区、山体开挖区和边坡等局部位置的植被覆盖,可以先植草再种树,以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形成多层植被形式。

3.3.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工程开挖、填方路堤、沟壑的土层裸露面要及时加固,路基土石方工程结束后应立即植草护坡。

3.3.3 弃土、取土的处理

弃土的堆放点应统筹安排,尽可能选择山沟荒地,并应及时对弃土方进行压实,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必要时设置防护工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弃土方也可平整用作耕地。取土坑应选在高地、荒地上,尽量不占耕地,且使用后必须恢复植被。对于深而宽的取土坑可与地方水产养殖、农田排灌结合起来,综合利用。

3.3.4 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加强对事故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安装有效的消声器。

公路施工现场200m以内有居民区时,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将噪声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施工,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须在夜间施工时,应征得当地政府及环境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

3.3.5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尤其是采石场和采砂场,应经常洒水,控制扬尘。运输建筑材料的临时施工道路应尽可能避开大的居民区,并经常洒水。运送砂石料的运输车辆应用帆布、盖套等遮盖,以防物料飞扬,沿途撒漏。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应采用站拌方式,拌和站应远离居民区和敏感点至少250m外,另拌和站须配备除尘设备。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集中厂拌方式,其拌合机应配有除尘设备,拌合厂应远离居民区和敏感点不少于1km。公路中桥梁结构应多采用预制构件。

3.3.6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应远离地面水,并提供环形排水沟和渗水坑,以防意外溢出污染地面水。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应建立临时化粪池进行集中处理,严禁直接排入水体。修建道路排水工程时,应建造临时绕行渠道,以便继续使用灌溉渠和排水沟。

3.3.7 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在对珍稀野生动物出没地区进行公路施工期间,公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人员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猎杀珍稀野生动物。

3.3.8 文物古迹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发现有化石、古钱币和陶瓷器皿等文物、建筑结构以及具有地质或考古价值的其他遗迹或物品时,应及时向有关文物主管部门汇报,防止施工人员或其他人员移动或损坏任何此类物品。

3.4 公路运营阶段的环保对策

3.4.1 噪声防治措施

加强公路路面管理,经常修整路面,保持足够的平整度,以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超过噪声标准的路段,采取降噪处理,措施主要有设立声屏障、砖墙以及植树等。利用“生态墙”可降低噪声和废气引起的环境污染。

3.4.2 沿线绿化

公路途经居民密集区、学校等应加密种植树木,并使之形成绿化立体屏障,从而减少大气污染和噪音声的影响。

3.4.3 化学危险品泄漏的应急措施

加强公路上运送的有毒有害化学品车辆的管理,危险品运输一般应在公安机关登记,有危险品标记,安排时间通过,避免泄漏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应负责组织调动人员、车辆、设备和药物,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使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以上措施虽然是针对公路营运阶段提出的,但大多数措施,如植草种树等,在实施阶段就已开始实施。

4 结语

高速公路建设的环境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广,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而项目前期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作为项目环保工作的开端,对于整个公路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开发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作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的环境防治措施,在施工、运营阶段采取相应措施及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能够给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整个高速公路项目的成功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JTG 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

[2]JTG B04—20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

[3]霍明.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公路养护嵌固抗滑磨耗层应用研究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四川打通最后一个通乡公路
公路断想
沂水公路“一心为公 一路当先”
公路养护迎来“全能选手”
该如何拯救你,煤炭公路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父亲的66号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