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40例
2013-04-17刘福志
刘福志
(承德钢铁公司职工医院,河北 承德 06710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一种隐形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继发性骨折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1]。导致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较多,并且发病机制也较复杂,目前多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激素替代疗法,调节骨代谢,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笔者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抗骨质疏松药物)和观察组(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5.0~76.0岁,平均(62.0 ±5.0)岁;病程 3 个月至 15.0 年,平均(6.0 ±4.5)年;绝经年限 1.0~20.0 年,平均(8.5±3.0)年;观察组患者年龄 54.0 ~75.0 岁,平均(61.5±5.5)岁;病程 5 个月至 16.0 年,平均(6.5 ±4.0)年;绝经年限 2.0 ~21.0 年,平均年限(9.0 ±3.5)年。两组年龄、病程、绝经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早晨空腹服用70 mg阿仓膦酸钠片(商品名福善美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0080172,规格每片70 mg),每周1次,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在,每日口服60 mg雷洛昔芬(美国礼来公司,批号为98341104,规格每片6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产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分级标准[3]:0级为没有疼痛;Ⅰ级为隐痛,可忍受;Ⅱ级为明显疼痛,无法忍受,生活受影响;Ⅲ级为剧痛,无法忍受且伴精神功能紊乱症状,需服用镇痛药物。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为疼痛分级减轻不小于Ⅱ级,疼痛消失,骨密度明显增加;有效为疼痛分级减轻Ⅰ级,或由Ⅱ级疼痛减为Ⅰ级,骨密度有所增加;无效为症状和体征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比较(n=40)
3 讨论
与男性相比,女性骨量峰值相对较低,并且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骨量也相应骤降,导致绝经后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背部肌肉疼痛、抽搐等症状[5]。目前,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抑制绝经后妇女体内骨钙丢失、补充钙剂为主,从而改善患者的骨痛症状,降低继发性骨折的发生率。
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以及骨矿化促进剂,而雌激素属于骨吸收抑制剂,通过刺激骨钙素分泌,抑制骨吸收,还能抑制骨吸收因子诱导的骨吸收过程[6]。福善美也是骨吸收抑制剂,其主要成分为阿仑磷酸钠,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通过作用于骨细胞部位,抑制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促进骨形成,从而增加骨量[7]。两者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能有效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逐渐增加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本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骨密度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1]黄忠耀.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6):33-34.
[2]刘凤萍,李 洁,王忠轩.激素替代疗法在绝经期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1,8(9):4 318-1 319.
[3]孟 洁,王新英.植物雌激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2,21(2):422-423.
[4]龙申美.乐力钙加雌激素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186-188.
[5]杭元星.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396-397.
[6]范文杰.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 082-4 083.
[7]薛 燕,刘亚波.39例绝经后期妇女骨质疏松雌激素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