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研究

2013-04-16朱玉胜

机械管理开发 2013年3期
关键词:系统企业

朱玉胜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109;2.太重煤机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0 引 言

现代经济的发展表明,制造业作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产业,其发展水平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对于我们国家传统制造企业而言,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及推动结构调整,必须从制造业寻求突破。这就要求机械制造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解决传统机械制造产业产品设计开发技术落后、加工制造工艺落后的不利局面。大幅度地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建立和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实力,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1]。

1 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现状分析

1.1 机械制造企业对技术创新缺乏正确的认识

技术创新系统中的创新主体,即机械制造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对技术创新系统没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技术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缺乏敏感性,对技术创新产生的背景和紧迫性存在敷衍的思想和行为,甚至一些技术人员对技术创先产生抵制和反感。这势必造成企业技术创新只表现在口头和公司部门文件上;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够把技术创新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一点一滴进行技术创新的渗透和贯穿执行。

1.2 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存在的客观现实,规模偏小,地区分布不合理,产业集中度偏低,横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与国外同行企业相比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较大。这主要表现在:1)我国机械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和装备落后;2)我国机械行业早期受前苏联的影响,或者说技术上受制于前苏联的影响,缺乏自我技术形成能力;3)改革开放以后受到国外同行发达企业的冲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在夹缝中求生存,不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技术创新。

1.3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

机械制造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产出效益相应较低,具体表现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太少,高附加值的产品太少,企业发展的主导技术和重大技术还依靠国外的技术引进,无法培养支撑技术创新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团队。从大的环境来讲,国家或企业所在的行业主管部门和省市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给予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的建立和健全运行的足够关怀和扶植。再是国家积极推进科研院所改制和转制,使其尽快进入市场竞争体系,而转制后的科研院所都成立了自己的生产实体,对企业的共性技术支撑体系提出严峻的挑战。从小的方面来说,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激励体制不健全,技术创新人才的缺乏和流失,势必对企业的创新系统造成负面的影响。虽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但在企业内部组织间的整合和创新力度不够,使技术创新系统的运转常常背离技术创新的愿景。

1.4 缺乏具有总体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技术创新实力

机械制造业行业主管部门撤销后,没有直接行政命令的协调机构,使原行政部门主管下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制造企业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像美国通用电气和IBM、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重工、法国阿尔斯通那样具有总体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技术创新实力的总承包商;同时企业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加大了与欧美发达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差距。

2 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

技术创新系统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效率的关键环节。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由动力系统、运行系统和创新效率系统等相关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可机械地将各个子系统进行孤立区分和看待。只有将各个子系统有机地作为一个整体,实现系统协同一致,方能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效能的最大化。

2.1 技术创新动力系统

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作用是促进企业进行大胆地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组成的子系统。就其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

2.1.1 企业生存的需要

源自市场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简单地说,企业运用各种手段和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增强自身的实力求得生存发展。这种生死存亡的竞争,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激励,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的规律使企业进行着积极的技术创新,同时也是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

2.1.2 市场竞争的需要

绝大数企业都是在市场残酷竞争的环境中进行生存和发展的。面对市场竞争和生存的需要,一些企业为提高市场地位而创新,一些企业为保持市场份额而创新。无论企业面对市场激烈竞争作出何种程度的技术创新的反应,这都说明,市场竞争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之一。消费者或用户对企业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效用、质量、价格以及数量等方面的需求,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这些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为企业不断提供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思路,并引导企业以此为导向开展持续高效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形成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拉动和激励[2]。

2.1.3 技术进步的推动

新技术的进步既是技术创新的首要条件,又是推动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总是在其所处的宏观环境动力和内在运动规律的共同作用下不断运动、发展和进步,不断地被运用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生产,并最终实现销售[3]。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引起技术创新活动的产生,并形成高潮。

2.1.4 政府政策的导向

政府的各种政策也是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像现在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政策,迫使企业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来响应和适应国家的产业政策。

2.2 技术创新运行系统

企业技术创新运行系统是企业实施创新活动的内在组织和运转方式。基本内容包括技术创新项目决策机制、R&D过程、各种资源要素投入和相关的组织保障。首先,创新成功的成就和经济利益不仅能够激发企业选择新的技术创新项目,开始新的创新活动,而且是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成效的评价,驱使企业坚定执行已定战略或调整战略内容与重点;其次,创新资源投入贯穿创新项目的筛选、确定、研究与开发、设计试制、产品试销以及市场化的全过程;最后,技术创新运行系统包括制度建设、信息支持系统、人才激励等组织保障因素等。

2.3 技术创新效率系统

技术创新效率系统,是指企业在创新动力驱使和技术创新运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创新行为过程所产生的技术创新产出成果,表现为由新产品产值率、专利申请数量、研发成果转化率及企业当年全部科技项目数量等指标构成创新效率子系统[4]。

3 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实施

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已成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年的实践证明,自主创新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更是促进产品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支撑和不竭动力。机械制造企业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实施工作,下面的分析研究结合了M机械制造公司的具体情况,M公司具有机械制造企业的一般代表性。

3.1 组织结构的整合和运营模式的调整

3.1.1 组织结构的整合

建立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系统结构,即M公司在原有设计研究院、工艺院和技术质量部的基础上成立技术中心。并对原有组织机构进行整合和优化,对原各自部门主导产品的机械、电气、液压、传动进行整合,建立产品专业化研究体系,形成现有技术中心的扁平化组织格局和管理模式。

3.1.2 运营模式调整

原有的“两院一部”属于集团公司的职能处室,属于机关单位,无权无责的情形。组织结构整合后,运营模式随之调整,成为“自主经营、自计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模拟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实质性运行,总公司只是在政策上予以特殊支持和对待。

3.2 以主导产品为重点开展技术创新

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中心紧紧围绕公司的主导产品,坚持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加强合作实现技术更新和突破

3.3.1 产学研合作

机械制造企业要非常重视对外的技术合作。与国内高校建立科研合作的交流机制,积极进行产学研的技术合作和创新。M公司先后与30多所国内著名高校进行技术合作,组建各种研究中心和研究科室,进行联合研发。产学研结合,实现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合理互惠,项目成果双方共享,同时能够不断对企业进行培养技术骨干和输送人才,提高整体研发能力,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研项目,为企业持续保持国内国外同行的技术领先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3.3.2 国际合作

寻求走出去的技术合作方式,加强与国外公司的技术合作,共同研发,使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走向国际化,实现与国际技术接轨。M公司先后合作的国际公司有德国NKMNOELL公司、力士乐公司、EPLAN公司,英国的戴维布朗公司、NORDEX、德士隆公司等。利用合作公司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扩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做强做大,获得更多的占有国际市场的机会。

3.4 加大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

研究硬件设施的投入。公司在产品开发中的试验研究与检测主要通过有限元分析、现代化设计、产品模型试验、整机测试、模态分析、故障诊断等方法相结合而实现的,为达到试验目的,M公司投资购置了70多套仪器设备。投资成立电控自动化实验室,主要进行电气控制实验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网络与软硬件的投入,来满足设计的需要,同时能够实现产品信息、企业资源数据的共享和调用。投入新建材料实验室,满足对新材料冶炼实验、铸造工艺分析、热处理工艺研究、涂装工艺研究、试验与评定等功能。理化试验分析手段先进,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和水平。

3.5 创新激励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

3.5.1 创新激励机制

公司和技术中心在建立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方面,作了以下工作:1)创新人才理念,凝聚企业科技力量。M公司提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理念。2)公司对技术中心实施“特区”政策,遏制人才流失。3)加大津贴补助力度,体现科技人员价值。

3.5.2 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

建立起人才引进机制,制定了多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选拔体系、招聘程序和引进标准,建立起科学、系统和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实现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招收重点院校优秀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增添新鲜血液,同时采取聘用国外专家担任设计、研发、技术和质量顾问,联合解决重大项目的关键技术问题,缩短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先进技术的差距。建立适应技术创新要求的培训机制,逐步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4 结束语

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子系统之间是动态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流程优化再造,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技术创新系统的建立和运行,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化和实践化,大胆实施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力度,促进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

[1]姜绍华.山东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思考[J].山东经济,2007(4):128-131.

[2]徐维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70-71.

[3]胡实秋,梅静,宋化民.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动力学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1(5):14-16

[4]王晓斯.冶金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6-30.

猜你喜欢

系统企业
企业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WJ-700无人机系统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基于UG的发射箱自动化虚拟装配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