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梁陈方案看梁思成的建筑思想

2013-04-16

建筑设计管理 2013年9期
关键词:古建梁思成城墙

孙 毅

(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兰州 730070)

0 引言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解放之初他曾与留学英国的建筑学家陈占祥一道提出了北京城市规划方案——“梁陈方案”。这一方案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反映出梁思成在城市规划上的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集中体现了其建筑思想的精华和特点。

1 “梁陈方案”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以后,梁思成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他深知北京城市规划事关千年古都未来的命运,遂和陈占祥全力以赴,于1950 年2 月合作起草了长达25000 字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是为北京城市规划史上著名的“梁陈方案”。该方案从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出发,从占地面积、交通联系、长远发展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证,认为北京应该定位于政治文化中心,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而在旧城之内发展新区将造成一系列难以克服的矛盾,因此,未来的北京应该有3 个中心:完整保留旧城作为文化中心;展拓城外西面郊区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的适中地点,定为行政中心;在行政中心区以南,相当于现在的北京西站及周边地区则规划为商务中心。

2 “梁陈方案”的特点

“梁陈方案”特别强调建筑的民族特色,充分肯定建筑的宜居性质,高度重视建筑的古为今用,这实际上体现了梁思成建筑思想的核心内容。

2.1 民族特色

梁思成认为建筑是城市的灵魂,首都规划必须体现民族特色。北京城历史悠久,从西周的蓟丘开始,历经燕国的燕都、秦汉的广阳、隋代的涿郡、唐代的幽州、辽代的南京、金代的中都、元代的大都,数千年一直绵延不绝。明清两代又不断扩建发展,使北京城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特征,成为举世无双的民族瑰宝和显著美丽的历史文物。宏伟庄严的布局,雄劲挺立的城墙,嶙峋高大的城楼,围绕宫城的黄瓦红墙,御河沿岸的栏杆石桥,气势恢宏的宫殿园苑,窈窕的角楼,妩媚的廊亭,热闹的牌楼,以及坛庙、塔寺、宅第、民居,无一不是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杰出成就。梁思成曾深深感慨地说:“北京对我们证明了我们的民族在适应自然,控制自然,改变自然的实践中有着多么光辉的成就。……过去虽然曾很好地为封建时代服务,今天它仍然能很好地为新民主主义时代的生活服务,并还可以再作社会主义时代的都城,毫不阻碍一切有利的发展。它的累积的创造成绩是永远可以使我们骄傲的。……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1]

1953 年,在参加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主持召开的首都文物建筑保护问题座谈会时,梁思成仍然坚持自己一贯的观点,要求尽量保护首都古建,保存历史上形成的北京风格。他以苏联为例证,指出十月革命以后,莫斯科的城市规划就是充分保护古建。当时的总设计师布洛索夫就强调,遇到文物要尽可能保留,把它们组织到新城市里来,使之丰富新城市的生活与面貌。因此,处理古建文物必须谨慎细微,对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

梁思成还阐明了自己对北京风格的见解,指出未来的北京城应该是街道系统齐整,建筑物摆在适当位置,牌楼和城门楼作为街道上的主要对景。他以十月革命后苏联对礼拜堂的处理情况进行佐证,指出斯大林就曾明确指示要保留礼拜堂,因为礼拜堂是过去封建时代的辉煌创造和高度的艺术形态,礼拜堂的形象就是莫斯科和俄罗斯的都市风格,社会主义的苏联决不拒绝俄罗斯的传统。梁思成强调指出,现在莫斯科主要8 个高层建筑物上都有金色塔尖,这就是俄罗斯传统中最突出的特征,而北京城市建设也同样应该保留原有的传统,充分保留极富民族特点的古建文物。

2.2 宜居理念

梁思成认为都市建设必须以市民为中心,满足人们安居乐业和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1946 年10 月至1947 年7 月,他赴美考察,回国以后撰文说,“就本人此次在美参观各处市民住宅之所得,认为建筑与市镇设计最要之点,在于整个观点完全注重于大众的生活方面”,像奥斯曼改建巴黎那样“只重外表不顾实质的作风”已经完全不适用了。[2]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学实践中,他也强调建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梁陈方案”中,他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的现代化并不是广造高楼大厦,而应该把舒适康健的居住环境放在都市计划目标的重要位置,这不啻是北京宜居城市构想的最早雏形。

美国学者沙理宁提出城市规划的有机性疏散原理,认为大城市要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要合理安排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实现繁荣和平衡的发展,这样整个城市才能健康发展。梁思成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进行了北京城市规划。当时,苏联专家巴兰尼克夫曾提出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在长安街两侧建设行政中心。但是,北京旧城原有100 多万人口,已然拥挤不堪,若在此基础上再建行政中心,不断迁京的中央政府军政机关及其眷属会让古城人口迅速膨胀,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于是,梁思成为北京规划了3 个相互联系又功能区分的中心区,行政、商务、文化功能区分离开来,旧城能得到有效保护,新区也可以有序发展。按照这样的设计,西郊新区将具备行政、居住、商业、工业(轻工业或手工业)、游憩的功能,成为自主发展的近郊市,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现代北京种种“城市病”的困扰,也能促进北京宜居计划的实现。

梁思成还专门安排了14 km2的区域集中建设政府机关,并在行政办公区北侧和西侧规划了工作人员住宅区及预留地,准备按照“邻里单位”亦即现在的“小区”概念来建造住宅。他提出要严格限制行政区建筑用地和建筑的比例,建筑不能过高过多,以保证城市有良好的阳光和充足的绿地。他还进一步制定了行政机关选址的11 项条件:合乎部署原则;以建筑形体为依据;面积足用;有发展余地;省事省时,避免劳民伤财;不增加水电工程困难;与住宅区合理联系;使全市平衡发展;控制车辆的合理流量;不勉强夹杂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保护旧文物建设。[3]

梁思成特别重视“体能环境”的影响,将文物建筑视为北京“体能环境”的一部分。所谓“体能环境”,是指包括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在内的、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各类空间,它会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种种影响。抗战胜利之后,曾围绕是否对北平文物建筑进行油漆彩绘而展开了争论。当时,作为北平市文物整理委员会重要成员的梁思成就站在普通市民的立场上,明确表示为了庆祝抗战的胜利,满足市民对于文物整顿“金碧辉煌、焕然一新”的传统期待,在整顿工作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油漆彩绘,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愉悦。从中,可以看出梁思成对植根于市民精神世界的传统观念的尊重。他对建筑与人心之间的微妙互动有着细腻的体贴,认为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市民的感受。在“梁陈方案”中,他明确指出北京要限制工业的发展,甚至提出十个马力以上的工厂不准进北京城。他不仅把古建遗迹视为值得纪念的历史遗存,更看做是承载着民族历史的城市肌理和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他看来,保留古城古建可以给市民以愉快的精神感受,可以触发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3 古为今用

梁思成是一位反对复古、提倡建筑现代化的建筑学家。他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研究,真正认识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神,摒弃了学院派的理论,认同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务实理想。在北京城市规划上,他提出保护古建遗迹,曾被人们误解为反对北京城的现代化。[4]实际上,“梁陈方案”并不拘泥守成,保护古迹也是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服务于首都建设的大局。

当时,有人提出要拆除北京城墙,认为城墙“留之无用,且有弊害,拆之不但不可惜,且有薄利可图”。对此,梁思成严正指出,城墙是北京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标志和人文景观,过去是基于防御的需要,现在依旧可以古为今用,发挥独特的效用。“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且把它保留着与发展北京为现代城市不但没有抵触,而且有利。如果发展它的现代作用,它的存在会丰富北京城人民大众的生活,将久远地为我们可贵的环境。”城墙不仅可以担负现代城市的区域划分功能,还可以建设为绿带公园,连同可以辟为陈列馆、阅览室、茶点铺的城楼角楼等一同构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环城立体公园。若是国防需要,城墙还能作为高射炮阵地。城墙也不会阻碍交通,“只在选择适当地点,多开几个城门,便可解决。”他深情指出,“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是它轩昂的外像,或是那样年年历尽风雨甘辛、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总都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的。……北京的城墙无疑地也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我们既承继了这样可珍贵的一件历史遗产,我们岂可随便把它毁掉!”[5]

3 “梁陈方案”的结局

尽管“梁陈方案”代表了北京现代都市的发展方向,但这一建议最终未被采纳,这是和当时我国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紧密相关。一方面,新中国建立之初,国际形势并不稳定,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还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内则经历多年战乱,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政府财力有限,建设北京新城的确困难重重,只能是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来安排政府各部门办公,甚至还出现了利用寺庙开工厂的情况。另一方面,当时的指导思想是将北京从“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北京要大力发展工业以实现现代化。毛泽东就明确表示,希望将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望过去,四面全是烟囱。于是,“开辟新区、保护古城”的“梁陈方案”终被摒弃。

岁月无情,六十载天翻地覆,古都往昔不再,但梁思成为保护北京古都所做的努力和他的远见卓识,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天空中。

[1]梁思成.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J].新观察,1951(2):7-8.

[2]梁思成.建筑市镇设计的新观点[N].大公报,1947-12-8.

[3]梁思成.建筑文萃[M].北京:三联书店,2006:12-14.

[4]季元振.梁思成—走进中国传统工匠的第一人[J].住区,2012(2).

[5]梁思成.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N].新建设,1950(2):6.

猜你喜欢

古建梁思成城墙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古建军
古建抗震有绝招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高平古建 四个全国第一
千年古建看高平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跟着梁思成游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