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海盗之分解研究
2013-04-14于凯旋
专利海盗之分解研究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曾经有一个名为“Inven tis”的国家,其领土均为孤岛构成,国王为能充分发掘国家宝藏而造福于民,便命人在各岛之间架起桥梁以形成通途。造桥师们均勤勉开凿,造桥过程虽艰辛但每座宝岛都有取之不尽的财富。然而终究有一批工匠背道而驰,只在涉水而过的隐密地带架桥,等待其他造桥师踏上这些桥梁,他们就会征收高额的过桥费用。国王于是颁布法令限制这种行为,人们也联合起来要抵御这些只为自己聚财的海盗,历经千年,Inven tis终究也同亚特兰蒂斯大陆一样沉入海底,这段历史无人知晓。
其实这个故事已经在现代社会重复上演,通往宝岛的桥梁自然就是专利技术,而造桥师们是一个个发明人或企业,故事中的反派就是我们本期杂志的主题:专利海盗。
专利海盗在美国不断扩张,已对市场竞争与科技创新产生了负面影响,是美国专利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谈到专利海盗之时,一个又一个复杂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专利海盗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进和扩张过程,在每一个专利纠纷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海盗类型,无休止并且逐年攀升的专利海盗诉讼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AIA实施后有没有打击专利海盗的嚣张气焰?或者我们其实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专利海盗是否真如大家所想象般一无是处、令人生厌?
黑格尔曾说“存在即合理”,专利海盗的产生与美国专利政策的演变息息相关,美国的专利史就是一部扩张史,历经了九十年代专利疯长的环境后,催生大量权利要求不确定、侵权标准模糊的专利,这给专利海盗滋生提供土壤;而专利运营公司的发展以及专利资本化进程更使专利海盗找到了合适的伪装。他们追求专利货币化,利用手中专利布局以及巧妙的诉讼策略,使得被诉企业疲于招架,任由海盗们掠走大笔专利转让费。这必然会消耗企业资金,限制创新企业的竞争性,看似体面的某些美国人,从来都是这样利用捷径不停索取。
美国政府面对这种局势,不断调整专利政策和行政措施,通过披露专利权人信息、提高专利海盗诉讼风险、加强执法机关协调统一以及继续为微小企业提供援助等方式,期望提高专利体系透明度并遏制专利海盗滥诉行为。至于上述措施是否行之有效,仍需时间检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专利海盗滥诉的对象也包括了一些中国企业,一旦专利海盗在世界范围内抬头,我们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贸易战的问题,希望我国企业加快核心专利研发的步伐,以高质量的技术战胜海盗滥诉,相关部门更应该思考如何规避我国企业在海外遭遇专利海盗风险,“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