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情绪障碍及引导策略

2013-04-1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绪情感

金 楠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绪障碍的理论概述

(一)情绪障碍的界定

情绪是一种非生物基础和社会结构,而是具有更加复杂成分的过程,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情绪一直被心理学家认为都是在心理学领域最困难的一个命题。因为情绪具有较为复杂性的特点,所以一直以来心理学家都采取了回避和冷落的态度,这样造成了该方面的研究较少。伴随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方法和工具的不断进步,该方面的研究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1.情绪的兴奋性高

一方面,青年时期的大学生的兴奋性神经活动的过程往往比抑制过程要强,而且经常出现兴奋的推广和传播,从而导致情绪易怒性较高;另一方面,随着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扩大社会活动的范围以外的东西的矛盾、心理需求增加,也会导致更强烈的情绪反应,显示出的兴奋性高。

2.情绪的容易波动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不平衡发展产生了冲突,通常在情感体验中得以体现,连同其辩证思维能力也不是很高,容易情绪化,看到一个问题引起情感极端,反应更强烈的两极,有时也表现出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

3.情绪的心境化

大学生通常有更高的文化素质和智力水平,有特定的情绪控制能力,能够在强烈的情绪反应的同时进行自我调适,使情绪、情感持续时间长。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绪障碍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绪障碍的表现特征

1.呈现复杂多样化

进入大学后,新的大学校园生活环境,对知识的探索和社会接触范围的扩大,人际关系的发展,使大学生的情感生活变得五彩缤纷。有时因为学习和爱感到快乐,有时因挫折而惊慌,有时担心未来,大学生开始体验各种情绪,激动、焦虑等常交织在一起形成纷繁复杂的情感世界。

2.趋于心境化

心境是指一个虚弱、缓慢而持久,已经沉浸性的情绪状态,如焦虑、自卑等。精神状态可以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的所有活动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是一个弥漫的情绪状态。好心情激励人热情的活动,发挥人的能力和潜力,增强信心和决心去克服困难。坏的情绪将会降低人的活动的热情,使人消沉,不利于学习和工作。相比中小学生,大学生情感具有更长时间的连续性,中小学生情绪变化很快,而大学生情感具有心境化的特点,一些消极的情绪往往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3.具有内隐性与掩饰性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某些思维的影响的独立性,通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象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内在的体验和情感不同于外观,有时甚至完全相反,那就是,它具有一定的默契和藏在性。例如处在爱情中的大学生,虽然喜欢对方,想接近懂得爱的人,但行为有时却表现冷淡。一方面,大学生情绪控制能力提高,另一方面,也建议大学的工作者,了解大学生情绪心理学是困难的,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观察和理解做长时间的综合分析研究,而不仅仅是外在表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绪障碍的成因分析

1.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生硬呆板

大部分的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暴露出一些缺陷。思想政治教育既表现在方法手段的呆板,不能跟上时代步伐,也表现在忽视心理素质。一般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针对大学生情绪障碍的研究,没有健全相关机制,这些都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2.大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存在厌烦逆反心理

首先,大学生创业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除了有一般年轻人的喜怒哀乐外,没有完善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使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更积极的内在世界,在情感体验方面是平常的矛盾与冲突:崇尚理性和强烈的情绪之间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形象之间矛盾的模糊性;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较大需求密封能力之间的矛盾,在思想和行为的被动主动之间的矛盾;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情感体验的相互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长期呈现一种压抑的状态,造成心理障碍,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其次,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特殊时期,也是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认识也反复无常。在他们的意识中,往往是矛盾的情境:情绪和理性并存,理想与现实脱节等。这种不稳定的心理,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情绪障碍的教育引导策略

(一)引导原则1.方向性原则

所谓的方向性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完善人、发展人的总目标,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成为激励他们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的方向决定的。任何一个阶级社会中必须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原则与价值取向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定义他们自己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引导正确的道德实践,建立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倡无私地奉献于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目的和过程,而且是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总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针,任何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提前的任何工作要看你能否满足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能否代表、维护和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3.疏导性原则

所谓疏导性原则,是指在大学生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自觉运用各种活动和链接不失时机地把健康的情感因素输灌给学生,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巧妙设定各个不同的层面和舞台,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道德情感的体验、维持和巩固。坚持疏导性原则,在道德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育的要求做到不偏不倚,使学生能体会到教师的教育信念,从而自愿接受。

(二)教育引导对策

1.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变化,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两者不能相互代替,但在总体目标上都是一致的,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思想或精神健康的重塑,促进全面发展。两者具有内在的、深刻的一致性,互相迁就与借鉴、互相补充完善。一方面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基础是健康的心理,个体的心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道德的产生和发展与变迁影响和制约了心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应当吸收、借鉴国际和心理学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3.积极组织健康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情绪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校园文化的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强大的载体,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培养良好的教学、学风、校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绪情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