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思考
2013-04-13于玲玲
于玲玲
(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150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调整和改革,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创新,形成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新型的教学方法体系。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者必须坚持以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作为生命线,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价值,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独特要求与特点,重视和借鉴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精心选择和实施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本、双向互动、生动活泼、符合大学生认知意趣和接受特点的课堂教学动力系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用改革开放的心态和精神开拓创新,研究和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思维教学新模式。
一、以教学理念创新为基础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支配下,教学过程中“灌输式”和“包办式”教学方法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要使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牢固树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因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领悟、修养,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本领与品质。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中思考、选择,才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知识。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灌输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1]。这就要求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最佳结合,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的最优化。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独见。传统的课堂形式,使得我们现在有许多学生不敢发言,生怕出错,生怕见笑。要营造宽松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语言亲切、和颜悦色,多方引导,积极肯定。对于学生不同的意见,多加分析,不妄加否定,更不能指责、耻笑,做一个宽厚长者。长期坚持,宽松的课堂氛围就会形成,学生才会轻装上阵,才能大胆探索,才能取得真正的互动效果。传统的课堂往往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老师讲,顺着老师讲的记,主动性受到抑制。这样的课堂模式,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教师,看不到自己。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们进行了角色转换的尝试。
二、以教学内容创新为依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以教学理念创新为先导,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研究和讲授,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点。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相关知识。高校教师应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和新的科学发展知识,并能够对这些知识高度综合,结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加以灵活运用。
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不仅是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还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教师要具备自己的教学特色与教学风格,必须在教育科研中磨炼。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注重在校培养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才能够通过教育的双向活动,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受到种种启迪,实现教研相长、创新发展[2]。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似乎高于一切,发号施令、主宰一切。这一形象与当今高中学生的心理是背道而驰的,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授”的功能,充分发挥“导”的任用,也就是要求课外苦练功夫,这功夫既包括加强自身素质,也包括对学生现有知识构架的掌握,甚至对每堂课上问题的设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等都要有所预想;课堂上要求我们灵活使用各种技巧,组织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勇于打破程式的束缚,克服“一言堂”,视自己为课堂学习的一分子,让学生心中只有知识而没有教师。这样做,关健是我们要克服教师至上的心理。我们现在还有许多教师对学生的稍微不礼貌大发雷霆,正是教师至尊心理的影响。其实年轻活泼的高中生与教师讲几句俏皮话完全在情理之中,何必大惊小怪?教师角色定位准了,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就容易了。
另外,课堂上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其实不是新鲜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动,有些教师理解就有些片面。一是认为不好动,一是认为教师问学生答就是互动。这些认识的偏差,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效率,而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就不一样。当然,师生的互动、学生的互动,教师在上课前都应该作周密的考虑,切忌盲动。我们各科教学中都有一些问题,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邻桌间的、小组间的互相讨论来解决,我们做教师的也就没有大包大揽的必要,完全可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在这种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模式中,能够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三、以教学方法创新为手段
一方面,积极发掘教材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于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说,对所传授知识的掌握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传授,这是我们教师每天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又忽略了这一点,通常都是一股脑儿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任务,不少教师往往把不讲错知识为目标。这样传授的知识在学生心里能留下什么印记呢?即使不断重复收效也是甚微。政治术语可以说是枯燥且抽象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发掘也是有趣的、通俗易懂的。生动的语言极为形象,这样的传授势必在学生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当然,我们并不主张为趣味而趣味,把一堂课弄得花里胡哨。但课堂中根据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需要,来那么一点“插科打浑”也是必要的,这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更能活跃课堂,使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因为拥有深刻而遗忘了快乐,缺失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快乐感受。否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会失去光采,缺乏吸引力。这也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生活在这种现代化社会大变动中的国人开始丧失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现代人困惑于物质与精神、科学与人文、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之中,迷失了“幸福”。快乐教育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理念[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施“快乐教育”,就要从情感入手,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面向学生为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参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另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新理念,课堂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增强自我意识。过去我们课堂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偏差,好学生发言不断,差学生默默无闻,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势必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也是造成部分所谓“差生”厌学的原因。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关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热爱和尊重学生。我们的教育实践一再证明,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培养一个学生,所以“当教师必不可少、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和尊重学生”。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他才会产生新奇的喜悦和不易忘怀的情感。鼓励学生质疑。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应该说,课堂上学生没有对疑问的回应和释疑后的喜悦,那这样的课不能说是好课。由此使学生的学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唯书、唯师转向善于思考并敢于批判,即围绕学到什么转向学会学习。做到这点,必须建立在教师信任与尊重学生,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有了这个基础,好的教法一定源源不断。
总之,只要广大教师能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以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就能使这门课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最有帮助,在教学上最有吸引力的课程;就一定能够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优秀课程。
[1]唐超.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0).
[2]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立言,张红慧.论高校教师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激励机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