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改革

2013-04-13赵海林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情境

赵海林

(淮阴师范学院 社会学系,江苏 淮安223300)

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以特定的方式来探讨各种社会行为、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的应用学科,需要在了解社会调查方法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操作过程、方法和技巧,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的课程。社会调查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个人的偏见,超越个人的眼界来看世界[1],因而对于调查者来说需要更加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能力。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研究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的创始人为皮亚杰。他认为,知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即知识是主观与非客观的。建构主义重视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并非是一片空白,过去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主体在学习后创造的产物。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建立。

二、建构主义知识观与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一种解释、假设和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需要个体针对具体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同时知识的理解取决于情境。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通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而这种学习是不能激发创造力的。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对于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而言,一是要求在教学中突出情境的重要性。学生是在情感中理解知识,而不应该把知识视作理所当然的。进行问卷设计必须考虑情境,比如在收入的答案设计方面,可以直接填写收入数,也可以使用收入段,在哪种情况下使用直接填写,而哪种情况用收入段取决于情境。同样是收入,如果调查对象是农民,你问其月收入就不合适,则需要问年收入;二是强调知识需要再加工和再创造。不能静止看待知识,比如家庭类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类型在不断发生变化,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在不断增加,另外在“4—2—1”家庭模式发展下,还会产生新的家庭类型;三是在教学中要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识。创造情境的方式,有列举式,通过教师对不同情境的分析,同时要启发学生联想不同的情境。

问卷设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文化程度,也因不同的情境有相应的区别。在问卷中针对同样是文化程度的设计,也提出不同调查对象时,其设计的方式存在不同。比如:在调查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时,文化程度的设计,可以是(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或中专;(5)大专;(6)本科及以上;如果我们面对一般居民,那么文化程度的设计就可以省略文盲,增加研究生这个学历层次。对问题的设计要依据不同的境况来决定,应该告诉学生,问卷设计没有一个根本的结构,只有一个大致认可的结构,而具体的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情境来取舍。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及启示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建构知识的过程。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主观的。个体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世界或解释现实[2]28。因而经验世界是个体自身创建的产物,由于个体的经验的差异,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是差异的。因而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过程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要求学生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去收集资料,分析并证实与证伪。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的启示:一是学生要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选择调查课题是社会调查活动的开端,“选择好的课题是解决了一半”,这通常来形容选题的重要性。对于刚开始学习社会调查方法课的同学,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查资料,到社会上看看,了解周围普通人的生活状况,这样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二是开展小组学习来实现协作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6—8 人。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加强对问题的认识,促进问题的解决。比如在抽样的学习中,要求分小组讨论一个抽样方案,小组成员通过分析不同抽样方案的优缺点最后确定一个方案,并由小组成员进行汇报,通过小组汇报也可以激发小组的荣誉感,提升方案的质量。三是通过实践实现创新学习。对于《社会调查方法》的考核的重要内容,就是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的过程,即提出研究问题,设计问卷和抽样方案,开展实地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完成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完成调查过程,对社会调查的理解就深刻,以后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就会得心应手。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及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由于不同的学习者对事物的理解是有差异的,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学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探讨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学不是简单的“填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教学则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的本质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复杂过程。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的启示有:

一是开展互动式教学。教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允许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问题,甚至可以否认。教学中老师虽然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关系上与学生是平等的,课堂上可以争论。比如在问卷设计中答案的选择,就需要同学不断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断地修正。这种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学生的思考,帮助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效益,并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二是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或者师生合作提出问题,以问题为焦点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和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思路与过程,灵活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100。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课程中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寻找和发现可以研究的问题。

三是分组讨论教学法。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中增加学习者合作的过程,从而建构起知识系统。分组讨论法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讲授问卷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时,我们运用分组讨论法,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首先给每组提供一份含有众多错误问题的问卷,而后给小组一定的时间讨论,找出问卷存在的问题;然后小组轮流说出找到的问题和如何纠正,每次只能说一个存在的问题,答对得一分,如此循环,直到把问题全部找出并纠正为止。运用讨论法教学,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既提高了学生问卷设计的能力,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增强了集体意识。

四是情景教学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进行知识建构,达到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深入理解,进行情境创设是比较好的办法,它能让学习者到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情景教学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出与学习任务相融合的学习情境,从而促成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外部条件。比如在讲授调查员培训时,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方是调查员,一方是被调查对象。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让同学来指出在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出在何处。角色扮演加深了学生对角色的认知,可以加强对角色的理解,也有助于缩短与社会的距离。实践证明,使用情景教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是实践教学法。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具有方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方法性体现了应用的特点,要求学生真正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实践性强调学习中的积极参与,离开实践谈社会调查方法是没有意义的。改进社会调查方法课考核方式,除考试外,还要求有调查报告[3]183。调查报告占考核的40%。为了完成调查报告,首先确定选题。选题要体现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原则[4]。选题由各小组成员讨论后,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最终确定各小组的调查研究课题;其次是设计研究方案。要求学生对本组调查研究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做出系统规划,主要是对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和调查问卷、调查时间、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组织安排等方面做出具体、合理的规定和设计;再次是搜集资料。根据调查设计中确定的调查方案进行正式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完满完成调查任务和对所学知识的消化有很大的作用;第四是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对收集的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码,在编码的基础上录人计算机,并通用SPSS 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最后撰写调研报告。各小组根据调查资料和分析的结果撰写调研报告。调查报告中交代清楚调查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结论,重点是要把调研结果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写出来。调研报告以书面的形式上交,老师对每组的调研报告进行详细审阅后,反馈给学生,并在课堂上进行总结。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端正态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利用社会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183。

以建构主义视角来探讨《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改革,核心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参与,通过学生自主地实践,不断提供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凸显《社会调查方法》所强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

[1]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八版)[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梁维萍,郑建中,张雪芬,韩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2):183.

[4]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4-25.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情境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