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服务业增长的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
——基于偏离一份额分析法的地区比较
2013-04-13陈福炯
陈福炯 , 柳 春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贸易分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趋势,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在许多经济体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并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服务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亦表明,现代服务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的大服务,是国民经济的“黏合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现代服务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1](p415-420),[2](P94-95)。因此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来研究浙江省各地市服务业增长的地区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浙江省各地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和服务业吸纳就业两方面来具体阐释浙江省各地市服务业增长的地区特征。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简介
偏离——份额分析法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和Creamer相继提出,后经Dunn等学者总结并逐步完善,是研究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有效的统计方法之一。偏离——份额分析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周起业、刘再兴较早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崔功豪等在《区域分析与规划》中对该方法的计算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地阐释,目前该方法在中国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P129-131),[4](P123-124)。
偏离——份额分析法把某区域经济变量(如增加值、就业)的增长分解成三个可加的分量:参照区域分量(Nj)、产业结构分量(Pj)和竞争力分量(Dj)[5](P85-90)。参照区域通常是国家,也可以选择地区所在的省份,本文选择浙江省。分解公式如式(1)。
(1)
上式中,参照区域分量(Nj)指某产业按照参照区域产业的发展速度所增加的量;产业结构分量(Pj)指产业结构相对于参照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所增加的量;竞争力分量(Dj)指产业竞争力相对于参照区域具有优势所增加的量。
二、分地市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与就业的偏离——份额分析
本文选取了浙江省11地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参照区域选择为浙江省,以期探讨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地区特征、发展的内在差距与深层次的影响因素;数据来源于《浙江统计年鉴》2006——2011年。
表1 分地市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偏离-份额分析结果(亿元)
资料来源:《浙江统计年鉴2011》——《浙江统计年鉴2006》,下同。
考察表1中2005-2010年“十一五”发展时期的分解结果可以发现,(1)参照区域分量。浙江省11个地市的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基于本省宏观经济背景的因素均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中温州市特别突出,在“十一五”发展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了633.3亿元,其中基于浙江省宏观经济背景使得温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了667.9亿元;宁波市其次,该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了1 097.6亿元,而基于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带动作用为980.4亿元;其他各地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均受益于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的影响程度很大。(2) 产业结构分量。基于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作用来看,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1599.2亿元中,产业结构优化作用使得增长了165.8亿元,其次为宁波为124.7亿元,不太突出的地市如湖州(29.1亿元)、舟山市(16.5亿元)、衢州市(16.3亿元)和丽水市(16.0亿元)。(3)竞争力分量。由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导致各地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比较来看,只有4个地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竞争力分量为正数,分别为杭州市(129.4亿元)、绍兴市(52.2亿元)、舟山市(13.8亿元)和衢州市(4.4亿元),其他7个地市均为负数,其中最显著的是温州市为-119.5亿元。这说明,基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的浙江省各地市服务业增加值并不大,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浙江省各地市服务业实现高速增长的一大制约因素,浙江省各地市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亟待提高。
表2 分地市浙江省服务业就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2005~2010;万人)
同时基于浙江省各地市服务业就业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1)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杭州市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最强,2005年--2010年期间,其服务业就业人员增加了97.1万人,其次,宁波市为52.4万人,吸纳就业作用较小的地市如湖州市(6.1万人)、舟山市(6.1万人)、衢州市(4.9万人)、台州市(7.3万人)、丽水市(4.8万人)。(2)参照区域分量。温州最高为29.9万人,台州其次为19.3万人,湖州为7.8万人,丽水为6.4万人,四个地市参照浙江省服务业就业增加量Ni均高于服务业就业增加量,表明受浙江省服务业整体背景的带动大大促进了其自身地区的服务业就业增长,而杭州市(25.9万人)、宁波市(19.4万人)、金华市(14.0万人)、衢州市(4.8万人)的参照区域分量均较高,表明这些地区受浙江省服务业整体背景的带动作用也很大。(3)产业结构分量。温州(26.8万人)、台州(17.3万人)、湖州(7.0万人)、丽水(5.7万人)产业结构分量均超过了其自身服务业就业增长量,表明这些地区受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大大促进了其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4)竞争力分量。杭州(48.0万人)、嘉兴(19.4万人)、绍兴(15.8万人)、宁波(15.5万人)、舟山(1.4万人)该分量均为正数,表明这些地区由于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导致了其服务业吸纳就业量的增加;其他地市为负数,其中温州(-39.8万人)、台州(-29.4万人)最为突出,表明这些地区服务业产业竞争力优势并未导致该地区服务业就业量的增加,相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可以看出,这些地区依托服务业产业竞争力优势的发挥空间还很大,通过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促使服务业就业量增加的作用机制尚需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浙江省各地市服务业增加值受区域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很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对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服务业产业竞争力优势作用的发挥对于促进服务业增加值和吸纳就业能力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笔者建议:(1)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区域发展联动与协调机制,以促进浙江省服务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加快国民经济与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强化有结构优势和更广阔发展前景的现代服务业(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促进服务业更好、更快增长;(3)鉴于产业竞争力带动作用的明显滞后,因此要精心打造综合优势明显、产业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部门,充分挖掘区域竞争潜力较大的服务业行业部门优势,提升发展势头良好但区域竞争力缺乏的服务业行业部门,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和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产业部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向阳, 陈超.江苏服务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兼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4).
[2] 方丽.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浙江省服务业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3).
[3] 张涑贤, 苏秦,何汉东.基于拓展偏离-份额法的陕西省服务业竞争力及发展对策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 隋志坚.固原市县域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9).
[5] 王宜虎,徐银良.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山东省服务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