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母鼻祖——“竞技神”号

2013-04-12房兵

军事文摘 2013年8期

说起“竞技神”号,人们通常把它与“航母鼻祖”这四个字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英国海军的历史上,“竞技神”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舰名。且不说航母时代之前,单是进入航母时代之后,英国海军中以“竞技神”号命名过的航母,前后就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竞技神”号是英国海军改装的最早的水上飞机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航母;第二代以“竞技神”号命名的航母,是英国第一艘,甚至是世界海军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血统纯正”的航母,它不再是由其他军舰或商船的舰体改装,而是完全按照航母的标准建造;第三代“竞技神”号是英国海军在二战末期建造的,为纪念在二战中被击沉的第二代“竞技神”号,英国海军把“人马座”级航空母舰中的一艘命名为第三代“竞技神”号,它是英国海军历史上服役时间最长的航母之一,经历了二战,甚至到20世纪80年代还能率队远征马岛,航行万里打赢战争。

奋起直追

日不落帝国海空扬威

第一代“竞技神”号,是英国海军改装的最早的水上飞机航母。

1911年,美国“寇蒂斯”轻型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号重型巡洋舰上试飞成功,标志着百年航母的起源。与此同时,传统海上强国英国也在进行着自己的“航空试验”。由于英国海军当时的主要对手是日益崛起的德国海军,鉴于其拥有世界一流的“齐柏林”飞艇,所以英国将主要人力物力投入在飞艇的设计和试验上。但是,由于飞艇的升力不够,加之实验中事故不断,英国的“飞艇航空事业”被迫下马。德国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强国,很多工业技术是英国已经不太好追,更不太好赶的。此外,英国最早的宿敌之一——法国已经最早玩起了水上飞机。法国是最早组建海军航空兵的国家,在早期的飞机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巡洋舰试飞战机的成功,德国飞艇发展的望尘莫及,法国率先玩起水上飞机,这一系列事件放在一起,对英国意味着什么?只有两个字:刺激。

1909年法国飞行家波利里奥驾机飞越英吉利海峡,使英国感到失去了英吉利海峡天然屏障的保护,单纯依靠水面舰艇、巨舰大炮难以固守本土。此种情况下,英国转而发展水上飞机。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英国反倒成为第一个建成以水上飞机、水上飞机航母为核心的海军航空兵的国家。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在发展海军航空兵的历史上后来居上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英国海军在飞艇试验上的严重受挫,反而为水上飞机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当年那些参加过飞艇试验的骨干们,投身到水上飞机的事业中。皇家海军也将研究重心转向飞机与舰船的结合。1912年1月10日,海军中尉萨穆森驾驶一架双翼水上飞机,首次成功从停泊的战列舰“非洲”号上起飞。同年5月9日,海军上尉格利格里驾驶“肖特”式水上飞机,首次成功从以10.5节速度航行的“豪伊伯尼亚”号起飞。这些成功的尝试,给皇家海军的“航空事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1912年5月,英国国防委员会做出决定,正式组建皇家飞行队。这就是英国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航空兵的前身。两年后,皇家飞行队的海军联队正式更名为皇家海军航空兵,从此,已拥有39架飞机、52架水上飞机和7艘软式飞艇的皇家海军航空兵,作为一个重要兵种,进入皇家海军的战斗序列。

当然,拥有水上飞机,并不等于拥有水上飞机航母,更不等于拥有航母。实际上,虽然美国、法国最早发展了水上飞机,甚至法国最早组建了海军航空兵,但他们迟迟没把航母发展起来,原因就在于他们对水上飞机的探索、对海军航空兵的探索,仅仅满足于水上飞机能够从战列舰、重巡洋舰等大型战斗舰艇上起飞,完全没有想到改装或建造专门用于搭载水上飞机的航母。而这重要的一步,是英国首先迈出去的。

英国海军在组建航空兵前后就发现,水上飞机从战列舰、重巡洋舰上起飞存在很多问题,随后就下定决心要改装一艘专门用于搭载飞机—当时的水上飞机—的母舰。这就是之后发明的水上飞机航母。

1913年5月,英国对一艘原标准排水量5700吨的轻巡洋舰“竞技神”号首次进行大规模改装。这是一艘1900年下水的轻巡洋舰,在英国海军的历史上,它是第8艘以“竞技神”号命名的作战舰体,因此也被称为“竞技神八世”。众所周知,巡洋舰沿着军舰的轴线配置有大量大口径、中口径的火炮。“竞技神八世”被拆除了舰艏和舰艉的全部重型火炮,舰艏安装了飞行甲板作为水上飞机起飞的平台,后半部取而代之的是停机平台。此外,在军舰、舰桥、上层建筑的后部以及主桅杆的下面,用帆布临时搭成了一个活动机库,用于搭载当时英国海军水上飞机的主力机型——“肖特”式。为搭载更多的飞机,机翼做了折叠。

经过一系列改装,“竞技神八世”前面变成了起飞平台,后面变成了停机平台,还搭好了机库。如此一来,一艘轻巡洋舰“竞技神”号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第一艘水上飞机航母。这可以说是“竞技神”号这个舰名在历史上的一次华丽转身。

作为世界上第一艘以搭载水上飞机为使命的“竞技神”号航母,在下水服役不久,就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这艘声名煊赫的航母,在一战中并没有什么杰出表现。没有任何反潜经验,也没有任何反潜能力的第一代“竞技神”号航母,在航渡英吉利海峡时,遭到德军U-27潜艇的伏击,被德军以两枚鱼雷击沉。

不惧失败

航母之路柳暗花明

第一代“竞技神”号被击沉后,英国感觉到水上飞机航母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舰种,因此马上对辅助船“皇家方舟”号及另外3艘高速渡轮进行改装。但是,此时水上飞机、水上飞机航母已不能满足英国海军的需要,他们开始考虑改装或新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能够搭载作战飞机而并非水上飞机的航母。

为什么水上飞机和水上飞机航母不能满足英国海军的需要了呢?原因很简单。虽然水上飞机的起降非常方便,即使军舰的平台不够,只需随便找艘船,就能使飞机在水中起飞时将其拉着走,在水中降落时将其吊上船来。凡事有一利,也必有一害。水上飞机之所以可在水上起飞降落,是因为它有特殊的机体结构。水上飞机下部带有大浮桶,以保证它在海面上起降和漂浮,所以它的机体和外形通常都非常庞大,重量相对比较重。但是水上飞机臃肿笨重,飞行速度不够快,机动性能也较差,导致它不适合进行海上空战,甚至不适合对对方的水面舰艇展开空中攻击。

英国海军开始尝试把常规飞机装备到军舰和水上飞机航母上,拦截大洋上空的德国“齐柏林”飞艇。1917年初,英国海军装备了外形轻巧的索普威斯“幼犬”式单座双翼战斗机,这种采用轮式起落架的小型战斗机,可以从水上飞机航母的飞行甲板上直接滑跑起飞,滑跑的距离只需4.6米。但舰载“幼犬”仍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们能从甲板上起飞,却不能在甲板上降落,只能在海面上迫降,飞行员由军舰捞救,飞机则只能遗弃。

为解决这个问题,1917年3月,英国海军决定将一艘正在建造的大型巡洋舰“暴怒”号改建为一艘新的飞机母舰。“暴怒”号的前主炮被拆除,在舰体前半部加装了69.5米长的飞行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改装后的“暴怒”号被称为“飞机搭载舰”,“肖特”式舰载机利用舰上的台车滑跑起飞,返回时仍然是先降落在海面上,再用吊车吊回母舰;而“幼犬”式战斗机,由于母舰上高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的阻碍,仍然无法重返母舰。

为打破这个长期困扰的飞机着舰禁区,勇敢的海军少校邓宁决定冒生命危险,在“暴怒”号上进行一次着舰试验。1917年8月2日,邓宁少校驾驶“幼犬”,用侧滑的方法艰难地降落在航行之中的“暴怒”号的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创飞机在航行状态的军舰上降落的奇迹。

然而,几天之后,邓宁在驾机重复这种惊险的“特技动作”时,险情发生。他驾驶的飞机翻出舰外,坠入水中,邓宁少校带着他的豪情壮志不幸溺水身亡。

付出血的代价后,1917年底至1918年初,“暴怒”号再次进行大改装。军舰的后主炮和后桅全部被拆除,在舰体的后半部加装了86.6米长的飞行甲板。以舰体中部的上层建筑为界,前部飞行甲板上的跑道供飞机起飞用,后部飞行甲板上的跑道供飞机降落用。这样,在改装

后的“暴怒”号上,飞机就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搭载飞机的数量也增加到16~20 架。“暴怒”号成为第一艘具有常规飞机起降功能的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在两次改装“暴怒”号的过程中,英国海军意识到,从满足舰载机起降要求的角度讲,最理想的状态是全通飞行甲板。1917年,英国海军把一艘建造中的客轮改装为“百眼巨人”号航母。它是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飞行甲板的航母,它的飞行甲板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建筑,甚至舰桥也被拆掉压在飞行甲板的下面。

全通飞行甲板虽然能够满足飞机起降的要求,但是也带来诸多其他不便。比如,舰桥被全部压在飞行甲板下面,给军舰的操控、舰载机起降的指挥造成不便。此外,烟囱以水平烟道向舰艉排烟,用的时候竖起来,不用的时候放倒,这在实战过程中非常不便利。

改装完第二艘“百眼巨人”号后,英国海军终于明白,他们需要的到底是一艘什么样的航母。换言之,他们终于明白,航母应该是什么样的外形了。所以说,改装航母是建造航母的一个前奏,或者说是必经的一个阶段。如若不改装一艘甚至几艘航母,就不知道现代意义上的航母到底是什么样的外形、什么样的内部结构。这就是改装和新建航母的关系,这一点适用于一切国家,特别是刚刚开始发展航母的国家。

1917年7月,英国海军部订购了第一艘“血统纯正”的航母,将其命名为“竞技神”号,以纪念第一艘水上飞机航母“竞技神”号。

第二代“竞技神”号从一开始就是按照标准的作战舰艇来设计的,采用封闭式舰艏和全通甲板相结合。封闭式舰艏为“竞技神”号首创。在北大西洋、英吉利海峡这种风高浪大的海区作战,开放式的舰艏显然不适合,一个大浪上来,飞行甲板、舰艏甚至机库都可能变成“汪洋大海”。考虑到这样的战场环境,第二代“竞技神”号需具备良好的密封性。此外,全通飞行甲板从“百眼巨人”号就已存在,但第二代“竞技神”号又有了新的设计:巨大的飞行甲板上一个环绕着烟囱的大型舰岛被配置在舰体的右舷。此后,世界各国新建造的航空母舰,几乎都采用类似的岛式结构,一直沿用至今。第二代“竞技神”号是世界上第一艘采取封闭舰艏加全通飞行甲板的岛式结构航母。

第二代“竞技神”号设计上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首次在航母上配备前所未有的强大火力。此前的水上飞机航母和其他航母,建造时考虑的主要是搭载飞机,很少顾及军舰自身的防御火力问题。第二代“竞技神”号装配了4门140毫米火炮,既可用于对海射击,又可用于对空射击;4门102毫米高射炮、4门47毫米高射炮,主要用于防空作战。第二代“竞技神”号是第一艘把防空作为主要使命的航母。这种想法是非常前卫的,因为在后来的二战时期,航母最需要的火力,不再是对敌方舰艇进行水面炮战的火力,而恰恰是应对空中威胁的防空火力。第二代“竞技神”号在这个问题上再开先河。

第二代“竞技神”号是英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新建航母,成为此后各个航母大国建造航母时仿效的样板,这是第二代“竞技神”号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第二代“竞技神”号在1923年7月建成服役后,经历了一战与二战之间的20年和平年代。就在它宝刀渐老的黄昏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在整个西南太平洋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作战,目标是美国和英国。1942年4月,第二代“竞技神”号被编入英国海军远东舰队,随主力仓促出航,到印度洋去迎战日本海军的航母特混舰队。

日本作为新崛起的航母大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航母势力甚至超过美国。而第二代“ 竞技神”号从1923年7月下水服役,到1942年舰龄将近20年,在当时已经是一艘“高龄”老舰。

建成之初,第二代“竞技神”号配有强大的对空火力,可搭载飞机20 架,后来由于舰载机不断发展,尺寸、重量增加,到二战前夕载机数量减少到15架,而且面临零件老旧的窘境。

1942年4月上旬,第二代“竞技神”号与空袭科伦坡返航的日本海军航母特混舰队相遇,遭到日军从航母起飞的80多架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密集攻击。面对蜂拥而至的日机,第二代“竞技神”号,这艘只搭载数量有限、老旧不堪的“剑鱼”式和“大青花鱼”式鱼雷攻击机的老航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在日军的第一波攻击中就连中十弹,随后沉没在印度洋的波涛之中。

为纪念这艘以身殉职、战死沙场的历史名舰,英国海军将1944年6月开工建造的“人马座”级航空母舰中的第4艘命名为“竞技神”号,这就是第三代“竞技神”号。

厚积薄发

锻造一代名舰

第三代“ 竞技神”号建造周期非常长,1944年6月开始建造,1953年才下水,1955年才真正建成服役,历时12年。为什么建造时间如此之长呢?1945年二战结束后,战争需求的消失,致使造舰速度放缓。另外一个原因是,在这12年中,航母的性能和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建造过程中的第三代“竞技神”号原有设计不断变更,导致建造周期一再延长。

在第三代“竞技神”号航母20多年的服役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几次大规模改装,既是为适应战后航母技术性能的发展,也折射出英国这个早期航母大国在航母发展上力不从心的窘境。

第三代“竞技神”号刚刚建成服役下水时,是按照大型舰队航母,或者按照当时的划分标准,叫做攻击型航空母舰来建造的。它有弹射器,可以搭载固定翼舰载战斗机和攻击机,但是随着英国航母、舰载机以及海军航空兵部队规模的不断缩水,在几次改装中,它的用途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1971~1973年的第一次改装中,这艘原攻击型航母被改装成以支援两栖作战为主要任务的两栖突击型航母,甚至拆掉了专门供大型固定翼作战飞机起降的弹射器。在当时的情况下,弹射器一旦被拆掉,大型喷气式舰载机、固定翼舰载机根本无法在航母上起降。

在1976年的第二次改装中,在完全保持原有两栖作战能力的同时,又被改装成一艘以反潜作战为主要使命的反潜航母,因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苏联潜艇对北约在北大西洋上潜艇的威胁已经非常大了。在北约传统的任务划分中,英国海军承担主要的反潜任务,而北约在北大西洋的反潜任务,70%由英国海军承担。

1980~1981年,第三代“竞技神”号第三次进厂进行大规模改装,改装的主要项目是,在舰艏加装一段7.5度的滑跃起飞甲板,这是后来英国20000吨轻型航母的标准舰艏。借助滑跃起飞甲板,“海鹞”式舰载机可搭载在第三代“竞技神”号上,并且能轻松实现起降。也正是这样的改装,使第三代“竞技神”号再一次恢复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能力。尽管搭载的不是弹射起飞的常规舰载机,而是滑跃起飞的“海鹞”式战斗机,但是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一年之后,当马岛战争突然爆发时,第三代“竞技神”号是否有能力搭载“海鹞”与“无敌”号航母双舰合璧,前往南大西洋参战。

1982年4月,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事突然爆发。

面对13000公里之外的南大西洋突然燃起的战火,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做出用战争夺回马岛的决定。马岛距离阿根廷400海里,距英国本土8000海里。英国海军要穿越半个地球到阿根廷的家门口去作战,面对阿根廷的200多架海空军作战飞机,没有航母,就不可能有制空权。并且,这种长时间的制空、制海作战,以及两栖登岛作战的支援任务,需要以双航母为核心,组成双航母战斗群,才具备起码的作战稳定性。

但是,此时除了那艘刚刚下水服役的“无敌”号外,英国海军惟一能够派出的,就是舰龄接近30年的老舰第三代“竞技神”号。无兵可派,老舰远征,这是一个很无奈的选择。此时,凸显出第三代“竞技神”号第三次改装的异常成功。由于第三代“竞技神”号拥有近3万吨的大排水量,可以携带12架“海鹞”,而新舰“无敌”号可以携带

8~10架。这20架“海鹞”,是当时英国海军能够出动的全部远洋舰载机。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第三代“竞技神”号的参战,英国海军将面临怎样的境地。

在整个马岛战争中,人们的关注焦点一直是那艘作为特混舰队旗舰的新型航母“无敌”号。但是,对于维持英军特混舰队在南大西洋,特别是马岛海域的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作战需求来讲,第三代“竞技神”号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甚至是功不可没的。它携带的舰载机数量,与“无敌”号相比,只多不少。而且,30多年舰龄的老舰,经过多次改装,已是一艘非常成熟的航母,作战中的某些稳定性,反倒是那艘刚刚下水服役的“无敌”号无法比拟的。虽然马岛战争中航母最大的亮点是“无敌”号,但是第三代“竞技神”号应该是英军特混舰队远征南大西洋的核心,甚至是灵魂之一。它为英国收复马岛立下赫赫战功,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但在马岛战争结束两年后的1984年,第三代“竞技神”号就退出现役,被封存起来。几年后,又被转手出售给印度。既然这艘航母还能用得上,关键时刻还能顶得住,还能参加战争并打赢战争,为什么会迅速地退出现役、被出售呢?原因很简单。新舰服役,老舰必须退役。马岛战争爆发时,“无敌”级只有首舰“无敌”号服役了。马岛战争的爆发对英国“无敌”级航母的建造,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无敌”级的二号舰和三号舰,即“卓越”号和“皇家方舟”号,很快相继建成下水服役。“无敌”级三艘姊妹舰服役,英国海军养不起更多的航母了,所以老舰必须要退役。

作为英国海军一艘经典的历史名舰,作为英国海军的第三代“竞技神”号,作为参加过马岛海战的一艘功勋舰,现在以如此高龄,能够继续在印度海军中服役,恐怕也是第三代“竞技神”号的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