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
2013-04-12高黔峰熊传毅
□文/高黔峰 熊传毅
(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 贵州·遵义)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基地,其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这种服务对象的“本位性”、“单一性”、“封闭性”,既不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方向。因此,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采取有效措施,拓展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实现图书馆功能的最大化,使之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的需要。
一、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政策基础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它明确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方向,规定指出:高校图书馆的利用者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校内师生员工,而应逐步扩展到全社会范围的普通市民。
根据发达国家图书馆的经验,有的大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如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图书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等。目前,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促进信息公平的原则,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社会责任。
二、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
(一)高校图书馆现状。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最大量的是在校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1,000多所高校图书馆藏书6.4亿册,而真正得到充分利用的仅有40%,有相当一部分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尤其是节假日和长达三个月的寒暑假,大多数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更低,有的甚至关门大吉,这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将这部分资源用于社会公众,满足社会群体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将极大地促进地域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做出巨大贡献。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相对其他部门人员,其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比较单一,服务状态比较被动,容易产生工作倦怠。面向社会开放,可以使高校图书馆融入新鲜血液,扩展发展空间,给高校图书馆员一个提高工作能力的良好途径。适当扩大服务对象和范围,让更多人接受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二)信息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经过较长时间文化沉淀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拥有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以及各种共享数据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4年启动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7,500多种,近百万种外文图书,26万种电子图书,900种电子期刊。高校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使高校图书馆拥有的科研成果和信息资源,通过校际合作和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社会项目服务,以提高高校资源利用,让最新的知识及成果服务社会。
(三)软硬件优势。高校图书馆在经过新一轮“专升本”过程后,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使高校在硬件和软件上上了一个新台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数字化技术促进了图书馆办公自动化。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知识广博,业务娴熟的专业人才,在信息资源的采集、传递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资金保障优势。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经费的不断加大投入,高校图书馆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强大的资金投入,使高校图书馆得以迅速发展,文献资源的大量购置是高校信息资源开发的有力保障。
三、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的奋斗历程中又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高校图书馆更应该抓住机遇,服务社会。
(二)合理利用闲置图书资源。21世纪是知识、信息的世纪,高校图书馆收藏着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而高校图书馆员长期面对的读者只是本校教师和学生,不利于馆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只有面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增强图书情报人员的情报意识,提高业务素质,使信息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四、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措施
(一)有限性开放。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读者不需要任何证件就可以入馆。从图书馆管理角度看,设置基本的入馆门槛,比如身份证,显然是合情合理的。这方面就连本身就是面向全民开放的国家图书馆,也需要身份证或读者卡这样的入馆凭证。而即便高校师生进入本校图书馆,也需要有校园卡。没有这样基本的门槛,图书馆书报杂志的管理就会陷入混乱,丢失或损坏的情况恐怕难以避免。而另一些入馆门槛,比如持有单位、街道或社区开具的介绍信,则显得没有必要。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校外人员的入馆势必会挤占有限的图书资源和座位资源,与学校师生的权益发生冲突。在高校图书馆资料和座位比较有限的当下,这种冲突尤为明显。这就意味着,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
(二)优先服务本校。应该优先满足校内师生的需要,毕竟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根本宗旨是为本校师生的教学、学习、科研和工作提供信息资料和学术资源支持。图书馆必须在保证本校师生员工利用图书资料的前提下,向校外人员开放,不能本末倒置,尤其必须注意控制图书资料外借的复本量,以保证不影响本校师生员工使用图书资料为前提。
(三)选择性原则。高校图书馆是为在校师生提供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应根据本馆优势和特色提供服务,做到量力而行,必须有选择地向特定社会读者开放。在服务好本校师生员工的大前提下,向社会提供富余的图书资源。充分发挥藏书和信息资源优势,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使图书资源的有限性和读者需求的无限性能够得到有机集合,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五、结语
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本世纪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和社会共同的财富,高等学校的三大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在为本校读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向社会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发挥自身优势,为本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只有主动走向社会,才能使高校图书馆体现其社会价值。
[1]鄢朝晖,肖红.敞开知识的大门: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思考.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
[2]崔红雁.刍议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原则.图书情报学刊,2009.8.
[3]人民网.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需要循序渐进.2012.4.9.
[4]张书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论略.新世纪图书馆,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