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学科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问题研究
2013-04-12程中海
□文/程中海 罗 芳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石河子)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已从精英教育逐渐过渡为大众教育阶段,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实践证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是制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瓶颈之一,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教育质量,教育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通过建设实践基地,承担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任务,促进高校和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法机关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推动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创新。
经济管理类学科作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高校普遍开设,且学生规模大、层次多,由此带来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内涵和目的出发,以石河子大学为例,探讨石河子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以期为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一、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内涵与意义
本文认为,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是高校培养学生期间拥有的实践教学基础硬件设施、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资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诸要素的综合配备和利用能力的总称。具体内涵:一是实践教学基础硬件设施资源主要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和校外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利用问题,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包括校内课程实践教学硬件设施、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等,校外实践教学设施包括学年社会实践教学资源、校外实践基地、校办产业园区基地等;二是实践教学资金资源主要指校内实践资源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来源与利用问题,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校内实践资源建设的下拨资金和相关配套资金,校外资金主要包括来源于国家(省部级)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的下拨资金和配套资金、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资源资金、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外来资金等;三是实践教学师资资源主要指校内实践教学师资和校外实践教学师资配备与利用问题,校内实践教学师资主要包括校内专职实践教学人员和兼职实验人员,校外实践教学师资主要包括校外产学研实践基地聘用师资、外校聘用师资和校外客座培训人员等。
总体来说,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目的就是既能满足校内外资源共享的需求,也能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为:一是有利于发挥高校的整体优势,通过不同学科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二是有利于高校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实践教学教育质量;三是有利于完善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实践中服务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四是有利于提升师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拓展师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切实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存在的问题——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石河子大学位于新疆天山北麓石河子市,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共有经济、法、教育、文、历史、理、工、农、医、管理等十大学科门类。本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类学科本科目前主要设置农业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研究生设置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学术型一级学科三个,二级学科十二个;一级博士点一个;同时设置MBA教育中心、兵团屯垦经济研究基地、中国(新疆)边境贸易中心、棉花经济研究中心、《新疆农垦经济》编辑部等教学科研机构。
近年来,学院充分利用学院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品牌效应,广泛开设课内实习课程和独立实验课程,鼓励本院学生联合其他学科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SRP项目),加大对实验中心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先后投资建设了财政金融实验室、财务谈判实验室、商务实验室和新疆自治区级文科教学基地。通过这些措施,整合学院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但由于经济与管理学院办学层次多,实践教学资源仍较为分散,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未能突出“宽口径、厚基础”,导致学科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交叉共享率较低。虽然石河子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几经修订,但由于学科差异,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未能突出“宽口径、厚基础”的修订要求,主要是由于课时压缩(由1学分18学时变为1学分16学时)以及总学分、模块学分分布的变化,虽然强化了大学通识课和公选课的培养力度,但学科专业课较修订前更加突出专业性,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平台课的设置明显不足,导致学科专业课“专有余”而“宽不足”。尤其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方面,各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各扫门前雪”,使得学院大量的实践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实现跨专业、跨学科交叉共享,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利用率较低。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校内外实践教学师资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与利用。由于校内学科布局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加之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观念广泛存在,使得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既不利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稳定,也不利于校内实践教学师资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此外,由于不同学科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时“各自为战”,缺乏系统的配套措施,聘用校外实践教学教师往往“有名无实”,这也导致校内外实践教学师资难以高效整合利用。
(三)实践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投入不足,制约实践教学资源共享。近年来,本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对实践教学信息化资源的建设问题日益关注,各学科专业根据课程设置招标采购了大量的模拟实验软件,如ERP模拟实验软件、金融模拟实验软件、经济学模拟实验软件、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软件、统计学模拟实验软件、企业决策模拟实验软件、外贸单证模拟软件、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软件、计量经济学模拟实验软件、国际结算模拟实验软件、证券投资学模拟实验软件等,这些实验软件的购买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信息化资源。但由于各学科专业仅开设与本专业有关的核心模拟实验课程,导致软件利用效率较低。此外,与模拟软件配套的实践教学资源也缺乏应有的信息共享平台,制约了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缺乏“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低。本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办学理念定位为“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为转变实践教学教育模式,经济管理类专业加强了与地方经济的合作,主要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例如,与地方会计事务所、部分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毕业实践和学年实践在这些企事业单位展开。但由于缺乏合作的长效机制,不能实现利益共享,产学研实践基地往往是“昙花一现”或“徒有其名”,产学研基地的实践教学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整合困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五)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力度不足,未能实现跨学科资源共享。由于本校经济管理类学科招生涉及本科、硕士研究生(包括学术型、专业型)、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生源,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教育教学要求也分别建设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存在大量闲置和浪费的现象。此外,经济管理类学科要求学生“宽口径、厚基础”,鼓励学生进行学科交叉实践,但校内其他学科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由于缺乏校内协调机制和管理机制,实践教学资源难以实现跨学科共享。
三、建议措施
(一)转变实践教学教育理念,实现跨学科和学科内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效率的提高,关键是转变实践教学教育理念。一是校领导决策层应详细调查研究,摸排本校实践教学资源本底,明确实践教学资源权属,建立校院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沟通机制,制定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规章制度,为校内实践教学资源跨学科整合利用创造条件;二是院领导决策层应考虑进一步修订完善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实现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并加强与跨学科院的沟通与联系,以提高实践教学资源使用效率。
(二)切实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师资整合利用。解决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在于落实实践教学师资的编制和薪酬待遇问题,引导教师的理念从“重科研、轻教学”向“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相长”转变,以此稳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其次,建立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师资的对接与沟通问题,既鼓励校外实践基地的精英人才来大学提升理论水平和授课水平,同时更应制定奖惩制度,鼓励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双向交流,达到校内外实践教学师资整合利用的目的;最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实践教学师资应与校内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教师交流实践教学信息与经验,进行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丰富实践教学的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
(三)采取开放型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践教学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利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硬件资源要求相对自然理工学科较为简单,且主要与软件资源配套使用,这为经济管理类学科采取开放型实践教学模式创造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条件。因此,可以考虑学生提供有效证件,采取登记审批预约制进行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即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的任何一部终端机器访问各种实践教学软件并使用。例如,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外的某模拟实验软件感兴趣,则可以凭借有效身份登录软件申请该软件的使用权,相关的实践教学人员予以登记,审核身份并确定该软件的使用期限,从而达到软件资源共享的目的。同理,也可以登记预约相关的实验室、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此外,可建立实践教学资源信息平台,不同学科学生通过浏览该实践教学资源平台,获取相关实践资源信息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四)构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充分整合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软、硬件资源。应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久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是做好产学研实践基地的交流与沟通工作,保持信息畅通,便于开发新的合作项目和实行新的合作方式;二是用好校外实践基地的软、硬件资源,使学生和教师切实参与基地的业务和管理,提高实践教学和实践锻炼的质量;三是将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内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凝练实践教学方向和特色,提升实践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上岗能力,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1]程中海.西部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探讨——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考试周刊,2008.9.
[2]汪洪,叶芃,张文学.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3]于伟建.高校按学科整合网络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