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
2013-04-12林刚
林 刚
(浙江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教育与教学研究
促进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
林 刚
(浙江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学龄前儿童处于智力、创造力、语言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优秀的幼儿园景观设计应该能促进学龄前儿童关于自然、人文以及色彩和空间认知的发展、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以及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文化景观设计;心理发展
幼儿园是人首次接触的学校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校园环境是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幼儿园室内外景观的设计应该对于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正向引导性。从性质上讲,校园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前者包括树木、花草、动物等,后者主要指地面、景墙、水池、雕塑、围墙等景观元素。“新文化地理”学家詹姆斯·邓肯曾把文化景观列为人类储存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三大文本之一。[1]幼儿园校园环境中的景观设计如果能够突出“文化性”,也就能够使教育环境的涵义更明确,景观形式与内容更丰满。
“文化景观”这个概念是美国人苏尔在1925年明确提出的。苏尔强调景观的文化性,他认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在其文化支配下,会塑造出与其相适应的地表特征。可见,文化景观是人对地表进行塑造的产物,它是人们对某一地区文化的各种印象和感觉的集合。[2]从形态来说,校园文化景观既包括建筑、雕塑、壁画、山水、树木、花草等单体,又涵盖了这些单体的组合,如道路、广场、园林、建筑组群等。[3]经过专门设计的幼儿园文化景观可以生动地、创造性地体现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这样的文化景观的氛围与一般的景观氛围不同,主要以特有的启蒙内容和养成特征影响儿童的成长,达到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目的。可以说,幼儿园文化景观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性氛围,它对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客观的、潜移默化的。
做好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使其达到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就必须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同时需要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对环境材料进行设计,使之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在校园环境中生动、活泼、健康地生活与学习。本文试图从幼儿园文化景观与学龄前儿童的色彩和空间认知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以期更好地将景观设计的“文化性”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充分契合。
一 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应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色彩认知和空间认知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对于单纯而自然的色彩容易理解并产生共鸣,明快的色彩对比可以使学龄前儿童明确感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促进其色彩认知的发展。所以,幼儿园的文化景观色彩设计,应以单纯、明快的自然色系为主,附着于各类景观物的色彩宜单纯且接近自然色,这样的色彩容易激发学龄前儿童产生丰富的联想:绿色代表广袤无边的草原、茂密的丛林;蓝色代表辽阔的天空、深邃的海洋;白色代表飘浮的白云、纯洁的雪花等。在为学龄前儿童创设色彩对比的同时,应考虑景观的整体美,采用较大面积的浅色块为主基调,使景观既有整体协调感又有生动的局部变化。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在4-6岁期间,对空间认知的能力发展呈上升趋势。而威特金等人发现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人格差异所用的测验——隐蔽图形或是镶嵌图形测验与空间认知能力密切相关。[4]因此,在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对学龄前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幼儿园地面、景墙、水池、雕塑、围墙等景观的立体化设计,将各种立体化图案嵌入或复合到这些景观中,如可以在墙面设计中融入各种各样的几何体,或者将整个景墙设计成一组几何造型的组合,达到平面与立体的紧密结合,将空间认知的元素在这些景观中表达出来,以激发学龄前儿童进行主动探索的兴趣,从而促进其空间认知的发展。
二 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应有利于学龄前儿童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应有利于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可以在设置类似于课外讲堂的景观上下功夫,以生动形象的文化景观为教具,通过自由轻松的课外教学形式,让学龄前儿童于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首先,设计应尽量考虑到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水平,例如对树木和花草等自然景观物的选用应为常见品种或学龄前儿童感兴趣并能产生联想的品种,养殖园中养殖学龄前儿童喜爱并且安全的小动物,以此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鼓励学龄前儿童通过看、听、闻、摸、尝等多方面感官体验来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中发展学习能力。
其次,设计必须牢牢抓住学龄前儿童的兴趣所在,地面、景墙、水池、雕塑、围墙等文化景观元素本身的设计构造应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带给他们丰富的想象。例如,同为水池,鱼池对学龄前儿童是一种常规的学习教育工具,而嬉戏水池则是寓教于乐的非常规学习教育工具,为儿童运动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方面的条件,设计中如能将两者结合,将会更进一步推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多元智力的发展。
幼儿园阶段是学龄前儿童知识和基本概念增长迅速的阶段,幼儿园的景观环境对学龄前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这里,诸多儿童尚不成熟的关于空间、时间、可能性和因果关系的概念能够在专门设计的景观环境熏陶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且,设计者还可在幼儿园的文化景观设计中融入一些有关时间、性别等生活中常见的概念,使儿童能够通过对于景观环境的亲身体验,把“白天和黑夜”、“早上和晚上”、“男孩和女孩”等概念的学习变得具体且生动。
幼儿园环境景观设计还应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家罗森伯格认为:创造力建筑在两面观思维的基础之上,是能够同时想象并利用两种或更多的对立矛盾的思想、概念或形象的能力。有创造力的人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他能从一般人眼中的不同之处知觉到某种相似性的存在。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就是在通常看来是相反的事物之间找出联系,并使之结合起来。[5]学龄前儿童的形象思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的想象力异常活跃,其创造力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好奇心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二)创造性想象是学龄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点;(三)探究活动是发展创造力的主要手段;(四)积极情绪是创造力发展的推动力;(五)创造力发展过程充满着矛盾。[6](PP.183-185)
鉴于学龄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上述特征,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应十分重视景观对儿童的创造力发展所可能产生的作用:首先,从培养学龄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起点上来讲,由于最佳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幼儿园的文化景观元素是对学龄前儿童最能直接发挥作用的事物,如果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能抓住学龄前儿童的兴趣点,充分利用环境物的外形、色彩等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旺盛的好奇心去探索周围的世界,那么学龄前儿童就开始了创造之路;其次,设计应从学龄前儿童游戏、运动的空间角度出发,打造一个有趣、富有变化、并能激发学龄前儿童创造力的运动空间,在教育活动环境中,作为一种“隐性课程”着力于开发学龄前儿童智力,促进学龄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各种小建筑物本身就是学龄前儿童独特的小实验室,这种小实验室是这个时期儿童最重要的探究活动场所之一,儿童通过观察和触摸这些小实验室的独立探究活动,能获得关于某个对象的新信息或创建对于生活世界认知的新成果。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龄前儿童本能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都可以充分得到体现和发展。
三 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应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广义地说语言有三种主要模式:肢体动作、口头语言和文字。[7]学龄前儿童事实上已经能够阅读,但从阅读的材料来看,他们的读物主要不是文字而是图像;从阅读的方式看,他们除了自己看之外,还可以借助成人的帮助来阅读。这一时期的阅读活动,是真正意义的阅读的准备时期,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龄前儿童进入小学以后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能力的发展:[6](P.197)
显而易见,幼儿园期间语言发展程度对儿童未来的学习成长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幼儿园文化景观直观形象的设计需要突出语言性,要通过相关的景观影响潜移默化地促进学龄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首先,设计在园区的各类游戏区时,不仅要考虑到孩子们在这片天地里自由而安全地玩耍,而且需要考虑在游戏区环境中创设能够激发他们对话欲望的情境环节,让学龄前儿童在游戏中自主发展语言能力;其次,在文化景观物的周边增设互动平台,可任由学龄前儿童随意涂抹,在写写画画之时随意轻松地进行语言沟通。例如在园内的花草树木边设置学龄前儿童易懂爱看的“告知小蝴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那些花草树木的认知;也可划分地块,让几个孩子共同认养一块区域,并且让他们自己设置“告知小蝴蝶”,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来向他人表达自己园区的内容和特点。同时,各园区的“告知小蝴蝶”也可以由教师指导幼儿按个体语言发展的进程调整语言表达的梯度和难易。通过此类的设计,将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四 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应有利于学龄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首先,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应有利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是个体的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8]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已意识到性别角色的差异。因此,为了促进学龄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文化景观设计中应充分体现性别角色的特征,而且要尽量避免刻板的形象。例如在幼儿园厕所空间的设计中,不仅仅是直白地在一些界面上嵌入代表男孩女孩不同性别角色的图案符号,还可以通过整体设计让他们知道不同性别的角色特点是什么。在厕所内部的设计中,不同性别的学龄前儿童的厕所需要使用不同的色彩组合,男孩的色彩组合易沉稳鲜明,女孩的色彩组合易轻快柔和;厕所隔断的造型也要充分体现性别特点,比如,男孩的造型易刚直,女孩的造型易柔美。
其次,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应有利于儿童社会知识的发展。
幼儿园的文化景观应是学龄前儿童的乐园,而他们的社会知识可以在亲近这些景观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的原则就是要处处还原大自然的本色,让学龄前儿童在校园中通过亲近大自然来接受社会知识的信息。比如,学龄前儿童在种植园里播撒蔬菜的种子,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农业;在大树下、草坪上发现各种本土生物,绘出大致的样子,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索;在小灌木迷宫里按正确顺序开启我国的朝代纪年之门,建立历史的基本概念等。如此的幼儿园文化景观不仅能够开拓学龄前儿童的视野、陶冶他们美的情操,更可增长其社会知识。
第三,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应有利于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对他人的心理感受有了初步体验,并且在家庭以外的人际交互活动中对他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后,就会进一步产生与人交往的意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尤其喜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同伴们一起从事游戏活动。在福禄贝尔看来,幼儿园是一个学龄前儿童们一起开展游戏的场所;是一种根据学龄前儿童的本性来对待学龄前儿童的场所;幼儿园要为学龄前儿童才能的增强、感官的训练以及天性的发展提供方法。[9]学龄前儿童进入幼儿园以后,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社会活动场所,在这里可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所以,幼儿园的景观设计也应有利于学龄前儿童学会怎样进行社会交往,怎样与家庭以外的人尤其是与同龄人交往,学会使自己去适应别人和与人合作。
社会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因此,学龄前儿童的社会行为影响着同伴关系的质量。[6](P.237)例如,幼儿园里的餐厅,其实是一个可以很好利用的角色扮演区。餐厅文化景观设计在符合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同时,也要尽可能考虑到群体分工合作的设计引导,比如在其中设计一小块区域用作学龄前儿童实践厨房及组织角色扮演游戏的区块,建立类似于“快乐小餐厅、快乐小主厨”的主题形象墙,将学龄前儿童们在其中扮演厨师、服务员、客人等不同角色的照片按游戏流程进行展示,逼真地表现各个不同角色分工的特征,并在其中融入饮食文化景观的元素,从而让学龄前儿童在游戏中长见识、在游戏中发展良好的社会行为。
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对学龄前儿童的色彩和空间认知发展、学习和创造力发展、语言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正向促进作用,优秀的幼儿园文化景观设计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功效。然而,其作用的发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紧密关联,还要以此为出发点,将景观设计的理念与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定需要相融合。因此,如何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设计幼儿园文化景观,如何挖掘文化景观在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中更多的潜在作用,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的话题。
[1]张北坪.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空心化”症候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69-71.
[2]毛学农.高校校园景观的教育功效[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5):65-66.
[3]付春梅,梁敬芝,刘向兵.大学校园景观的教育功效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3):62-63.
[4]陈晶.学龄前儿童空间认知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9):62-63.
[5]王懿颖.艺术教育与学龄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5,(8):72-77.
[6]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郭力平,许冰灵,李琳.游戏对于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24(6):749-751.
[8]吴卫东.双性化视角的幼儿性别角色教育[J].教育探索,2011,(6):21-22.
[9]侯莉敏.学龄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幼儿园社会性教育[J].教育导刊,2010,(4):18-20.
Kindergarten’sCulturalLandscapeDesignfortheDevelopmentofPreschoolChildren
LIN Gang
(School of Art,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
Preschool children face a key stage for their intellectual, creative, languag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xcellent cultural landscape designs in kindergartens should promote preschool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ability, creativity, language and social ability,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ognition of nature, liberal arts, color and space.
kindergarten; preschool children; cultural landscape desig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2012-11-29
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寓意性研究”(GLA102068)的研究成果。
林刚(1975-),男,浙江瑞安人,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TU244.1;G617
A
1674-2338(2013)02-0128-04
(责任编辑沈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