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
2013-04-12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 “曲阜”之名最早见于 《礼记》,曲阜东汉应劭解释道: “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 “东方耶路撒冷”。
曲阜市北依泰山,南瞻邹城,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南北最大纵距35.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公里,总面积895.93平方公里。曲阜市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丰沛,具有春季多旱、夏季多雨、秋季干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良好的气候条件让曲阜拥有了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在曲阜,粮食作物有15种、115个品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等,常种的蔬菜、瓜果类作物有40余种;各类花卉135种,其中兰花为曲阜 “市花”,药材120余种;林木有乔、灌、花木140种及变种,经济树种主要有苹果、桃、杏、梨、山楂等29种,观赏树有桧、柏、银杏、雪松、丁香等49种,其中桧柏为曲阜 “市树”;水生植物26种,各种鸟类29种,其中鹭鸶为曲阜 “市鸟”。此外,还有野生兽类10余种,昆虫类30余种。
曲阜有辉煌的文化遗产,895.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各类文物古迹600余处,其中6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曲阜市现保存金元明清古建筑1300多间,西汉以来历代碑刻5000余块,古树名木17000余株,库藏文物10万余件,孔府明清文书档案6万余件,它们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1961年,国务院将孔庙、孔府、孔林和鲁国故城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国家向全世界宣布:曲阜对外开放。1982年4月,国务院将曲阜列为全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公布,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载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8年,曲阜又被命名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曲阜是一座区位优势突出、资源优势明显的城市。曲阜地处中国华北、华东两大最具活力经济区域的中心,是东西经济交流的桥梁,南连长江三角洲,北接京津塘经济区,与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的日韩等国一衣带水。强大的文化纽带,使得曲阜具有内陆和沿海城市的双重优势。曲阜是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之南翼——鲁南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在山东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济宁都市圈中居于重要地位。曲阜所属济宁市是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地之一,优质煤储量达260亿吨,年产原煤7000万吨。境内现有华能曲阜电厂,年发电量22.4亿度;周边还有邹县发电厂(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里能集团等大型电力企业,全市总装机容量580万千瓦,电力供应充足。曲阜紧邻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境内拥有库容1亿立方米的省重点水库 (尼山水库)。地下淡水资源丰富,年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3亿立方米,水质良好,为富锌、低钠、低矿化度碳酸钙镁型优质矿泉水。最为重要的是,作为孔子故里,曲阜人力资源储备充足。境内有曲阜师范大学、远东职业技术学院、济宁学院、杏坛学院等大中专院校8所,其中本科院校4所,在校生5万人,开设各类专业近百种,每年向社会输送人才近万人。同时拥有裕隆生物芯片、孔子研究院等科研机构5个,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2个,市级3个。
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加速了曲阜经济的发展。目前,曲阜已经形成优势突出的六大产业,分别是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汽车及配件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电子工程产业和建筑建材产业。曲阜已经成为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级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和省级机械汽车工业聚集区。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一期工程自2008年8月31日竣工以来,已成功举办中国高科技专利产品博览会、中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中国文化旅游商品博览会、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大中型展会20余次,参展客商、参观游客达120万人次,会展经济已经驶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有理由相信,曲阜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