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办企业改革思路探析——以C公司为例

2013-04-12于善虎

关键词:产权学校企业

黎 杰,于善虎

(广州华工机动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4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已从落后的计划经济跨向了更具竞争力的市场经济,在这一股股的转型浪潮中,高校正积极地走产学研用之道路,注重科技与生产,兴起了高校校办企业的新篇章。近十几年间,我国高校校办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校办企业作为高校科技成果、智力资源转化的高级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技术的进步,但该类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瓶颈,学校与企业产权不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是校办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本文主要分析高校校办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C校办企业为例,拟提出校办企业体制改革的思路。本文所指的高校校办企业,是指学校所创办的,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目的的企业。

一、高校发展校办企业的意义

在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等文件的指导下,高校校办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催生、激发下,各高校借助人才和科技优势,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自己创办企业或联合社会资金合办企业发展壮大起来的。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彰显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校发展校办产业,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1]。高校科技产业是高校职能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产学研用结合的高级形式,更有利于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实现。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校办产业的发展不但能带动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促进社会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税收和促进社会就业,同时,也可以逐步优化高校学科和科研方向、提高科研综合水平,补充学校办学经费。

二、高校校办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办企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体制和机制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校办企业所有的重大决策必须先上报学校产业办,产业办研究论证后再上报学校产业领导小组研究,学校产业领导小组的研究结果由学校校长办公会做出最后决策。学校事业部门领导和机构来决策企业的相关经营问题,使得对企业的最后决策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决策过程复杂和周期长,使校办企业容易错过企业最佳投资时机和经营机遇。

2.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一是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清,校企不分[2]。所谓企业法人财产权,是指法律赋予公司法人对自己的法定财产所应享有并行使的一切法定权利,其中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以及财产收益的分配权等。企业产权是企业之所以为独立法人的重要保证,没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企业缺少在经济市场自由运营的自主权。在中国,高校校办企业作为学校的全额投资企业,即学校是企业的唯一股东,既没有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也没有明确校办企业与学校两个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法律关系,大多数企业没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因此,产权不独立注定企业只是学校的行政附属品。企业法人产权不清晰是校企不分、校办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本症结。同时,产权不明也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出资不清或者出资不实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是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防火墙,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独资企业,学校直接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校企不分和实际上产权不明产生的严重问题一方面是学校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变成学校才是企业微观市场运营的主体,任何经营决策都由学校决定,另一方面是企业将学校的权益置之不顾,无限向学校转嫁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三是多头管理,出现学校、院系、产业、后勤等多头管理企业的局面,权责不明,各自为政,事企不分。高校用管理事业单位的方式管理企业,多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重大经营事项的决策权在高校领导,决策机制反映迟缓,企业人财物管理权分散到高校组织、人事、财务、资产、产业、后勤等部门,实行多头管理。高校所有者越位现象普遍,校企责权利关系模糊。

3.监督与激励机制缺乏[2]

高校企业在用人方面一般采用委派制,执行“承包责任制”包盈不包亏,经营者资产保值增值意识不强。这是高校校办企业监督机制缺失之处;同时由于长期受学校行政干预及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的影响,校办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灵活,用工制度与收入分配制度参照校内事业管理体制,企业领导及事业编制员工的工资大多数仍参照学校事业标准,没有真正与经营业绩挂钩。企业的发展只能寄托在经营者个人的奉献精神及主动意识上,缺乏长久的制度激励机制。在这种激励不足和约束机制弱化的情况下,使得管理者利用对企业的控制权获取职务消费满足的动力变大。于是在工作中设法提高职务消费标准,增加职务消费范围,使得职务消费金额增长过快,有时甚至滋生腐败。

三、高校校办企业改革探析——C公司的改革之路

高校校办产业独有的双重身份和属性要求高校多年来对企业单纯的行政事业化管理运行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建立与其相并行的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化管理运行体制。下面以校办企业C公司为例,对校办企业的改革过程进行探析。

1.校办企业C公司的背景介绍

C公司是华南地区某高校的一家校属单位企业,学校是该公司的唯一股东,其下设资产经营公司直接负责管理校办企业,C公司归资产经营公司管理。C公司最高经营层设立总经理,负责掌管公司日常事务,重大事务需经由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甚至校方领导最后商定。C公司经营业务单一,利润较高,但核心员工工薪并没有跟业绩挂钩,事业制的管理体制让公司管理松散,缺乏监督机制,缺乏对高层管理者、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和挽留措施。目前公司发展顺畅但依然存在瓶颈,单一的业务结构、进一步发展的资金、稳定的核心技术团队都是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而问题核心就在于股权结构、经营管理体制、业务结构。下面笔者试给出对校办企业C公司的改革指导意见。

2.校办企业C公司的改革指导思想

C公司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以市场化改革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引入经营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强化管理,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3.校办企业C公司的改革目的

(1)明晰产权,建立新型产权关系[3]

产权是产权主体之间,在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产权和市场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产权界定的明晰度,促进产权向更有效率的用途转移,同时在竞争过程中降低产权界定契约执行的成本,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不断发展。

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核心就是产业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责权利关系的总和。只有规范管理校办企业的产权,才能使校办产业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2)权责明确,理顺管理体制

高校科技企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发展动力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来自充分调动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校办企业发展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资金短缺等问题,可以用现代企业制度来进行改造,成立有限公司的运作体系、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以此来促进校办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3)完善校办企业的激励机制[4]

制定适应学校特定环境以及符合市场运作要求的利益分配制度,兼顾学校、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逐步实行年薪制、管理层持股、股票期权等分配方式,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将经营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风险挂钩。

(4)实现校办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上市转换机制,增添活力

让校办企业走向市场,通过股份优化的转变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减轻资金压力。企业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可以通过吸收法人、自然人进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主要股东的学校也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收益,能够更加灵活、有效地参与竞争并得到持续发展。

4.校办企业C公司的改革路径

C公司整改的主要症结在于股权结构,经营体制,业务结构,而症结的症结就是股权问题。C公司通过稀释学校部分股权使得明晰企业产权、理顺优化管理体制、增强激励机制,引入多元战略投资者,实现股东结构多元化,优化企业治理与经营、融资渠道、经营机制。具体笔者通过“四步走”,最终促进学校和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1)通过股份认购,建立起由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和C公司核心技术骨干团队共同持股的有限公司,目的在于挽留并激励核心技术骨干团队。

(2)开发公司其它业务,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发展其它利润点,降低经营风险。

(3)通过股权融资的途径,引入战略投资者,C公司实现股权多样化[5],为C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资金和活力,实现快速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4)通过C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现代化经营机制、财务体制[4],推动并实现上市,使学校获得丰厚的回报和提高社会影响力。

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C公司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四、校办企业C公司改革的启示

C公司按照教育部、学校的要求进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引入核心技术骨干团队持有企业股份,实现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其启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C公司改革的最大启示在于人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保留、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方法就是引入核心技术骨干团队持有企业股份,将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其企业管理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激发,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而且核心技术骨干团队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利于保持团队的稳定性,有利于企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发展。

2.多元化股权结构,引入不同背景的战略投资者,为企业上市打下基础是C公司改革的另一重要启示。机制体制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股子”的问题。多元化股权改革,引入核心技术骨干团队持有股份和不同背景的战略投资者是企业突破体制机制、人才和管理等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也是C公司腾飞发展的第一步。通过改制,理顺企业发展的架构,为企业今后的做大做强打下制度基础,为企业上市做铺垫。

3.C公司另一启示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原有体制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公司化改造,使企业股权多元化,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C公司在严峻的市场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4.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调整优化经营业务结构,分散风险是C公司改革的又一启示。企业不能完全单凭唯一的业务支撑公司发展,应当多元化业务,开发新利润点,调整业务结构,降低经营风险。

5.C公司改革的最后一个启示是将人才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依托高校资源建立技术壁垒。公司的体制机制是保障,在此前提下为行业树立技术壁垒,防范外来竞争者。

[1] 《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Z](教技发[2005]2号).

[2] 杜辉华、宋健.高校校办企业的改制与发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03):10.

[3] 刘革、郭宪辉、高福彬.高校校办企业改制的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10):436.

[4] 王玉.浅议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02):60.

[5] 何艳、秦远清.高校校办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2):48.

猜你喜欢

产权学校企业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学校推介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