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国诸子研究的新起点
——读方铭先生《战国诸子概论》

2013-04-12

关键词:诸子战国概论

谢 君

(中华女子学院 对外汉语系, 北京 100101)

战国诸子研究的新起点
——读方铭先生《战国诸子概论》

谢 君

(中华女子学院 对外汉语系, 北京 100101)

方铭先生新著《战国诸子概论》,文献扎实,学风严谨,注重利用新出土材料与传统文献互证;论述时从容不迫,史论结合,知人论世,深入体察,多有独到见解;评价诸子时站在人民立场,具有世界眼光与全人类视角,坚持学术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宗旨。《战国诸子概论》是一部集文献学、史学、哲学、思想史以及文学等多学科研究于一身的学术力作,代表着战国诸子研究的新高度。

方铭;《战国诸子概论》;出土文献;学术力作

方铭先生的新著《战国诸子概论》(下称《概论》),已于2012年9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重印。该书专以战国诸子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战国的时代背景与士人特点作了宏观论述,其次对儒、道、法、墨、阴阳、名、杂、纵横家等诸家的思想作了深入阐发;最后又对战国诸子的文学思想及书写技巧作了探讨。该书以文献考据为基础,以史学研究为背景,站在哲学与思想史的高度论述,又不忘文学视角的考察,是集文献学、史学、哲学、思想史以及文学等多学科研究于一身的综合研究,代表着战国诸子研究的新高度。于此敢竭鄙怀,择观感之大要略陈于后。

一、文献扎实,学风严谨,注意利用新出土材料

方铭先生著书向来注重实证,不造空言。《概论》一书,小到字词释义,大到宏观史论,均是实证主义的典范,体现出严谨的学术作风与扎实的文献功底。如释“战国”一词,先生并不人云亦云,轻易放过,而是遍引古籍,娓娓道来,将“战国”从最初指“处于战争状态的诸侯国”发展到指“争战诸侯国所处的时代”的演变过程梳理得十分清楚,彻底弄清了“战国”之内涵。而在论述春秋至战国的社会蜕变以及战国士人向文人的转变时,从大量的史料及史论出发,详细展现这种蜕变与转化的过程,信息含量极为丰富,让读者大快朵颐。全书所引材料琳琅满目,每一个论断的下定,都有着厚实的文献基础,观点的呈现在文献梳理中自然而然完成。

尤其可贵的是,《概论》及时地将最新的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使文献占有更为全面,论述更为透彻有理。如利用郭店楚简《唐虞之道》论述古代的禅让制度,进而论述战国士人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补充和丰富了传世文献,增强了论述的力度。在考察各家著述情况时,《概论》不仅关注了《汉书·艺文志》等传世文献有过记载的著作,而且还补充了新出土的著作。比如在论述战国儒家著作时,《概论》在稽考了传世战国主要儒家著作外,又提及《郭店楚简》之《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等,以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一些著作,及时地将这些新出土的文献纳入战国儒家著作之列来考察,极大地丰富了战国儒家的文献数量与思想内涵。又如,利用郭店楚简存在《老子》甲、乙、丙本的事实来重新认识《老子》的成书,认为在战国中晚期,《老子》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定本,《老子》是拾萃众家之言的可能性很大[1]204。《管子》、《文子》、《鹖冠子》等书,过去曾被人怀疑为伪书,《概论》根据银雀山汉墓竹简古佚篇《王兵》与定县八角廊村汉墓竹简本《文子》等出土文献及其研究成果论证,这些书“大体可以肯定为战国中晚期人所作”[1]204,为重新认识这些书的价值提供了文献与理论依据。出土文献的充分利用体现了方铭先生敏锐的学术眼光与把握学术前沿动态的功力。

二、论述从容不迫,见解独到

方铭先生熟谙经史子集而又以经学为本,视野开阔而又学有主脑,这使得他在论述战国诸子时显得居高临下,游刃有余,从容不迫,且多有真知灼见。《概论》中对各家思想的渊源流变,内部关系,优劣特点以及各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十分清楚,判断十分到位。如老、庄历来被放在一起笼统地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而对他们之间的区别少有论述清楚者。方铭先生通过细致深入的分析,将战国道家分为黄老与庄子两大派。方铭先生认为黄老与庄子虽同为道家,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概论》,他论道:

黄老之学,是所谓“南面之术”,站在君主本位,重法术,是强调君主以道德方式去统治人民;庄子之学,是“放者”所为,站在被统治者立场上,主张用道的无为此方式,去躲避君主的统治,而绝礼学仁义,而任清虚,就是这种躲避的表现方式[1]198。

黄、老、杨、庄都主张自然无为,黄老立足于君主以无为之道术驾驭人民,而杨、庄则主张人民以无为之术以对付错上乱相,因此,可以说,黄老的立场是当权者的立场,杨、庄的立场是被统治者的立场。也正因此,杨、庄之学,具有更积极的平民色彩[1]230。

从统治者立场与被统治者立场来区分黄老与杨庄之不同,寥寥数语,就揭示出了黄老道家与庄子道家的不同本质,可谓目光如炬,识见不凡。

在论述道家时,方铭先生视野不局限于《老子》、《庄子》,还全面考察了《黄帝四经》、《管子》、《文子》、《鹖冠子》、《列子》等道家学派的著作,对道家学派内部的关系做了细致的梳理,文献考证与史论相结合,体系庞大而又条理清晰,体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海纳百川的学术气概。又如论法家思想时,方铭先生不局限于对《韩非子》的研究,而从早期法家代表入手,先对李悝、《商君书》、《申子》、《慎子》等进行逐一论述,不疾不徐,清楚明白地交待了法家思想的流变过程,显示出方铭先生从容不迫的学术气度。而在对韩非子思想性质的论断上,又一次体现出方铭先生犀利的目光与非凡的见识。方铭先生认为,“韩非子的法律思想,因为是建立在维护君主统治的立场上,所以,具有反人民的性质”[1]247-248。此论可谓振聋发聩,点到了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死穴。但是,方铭先生并没有抹杀韩非子对深入认识专制社会关系本质的积极意义,持论客观公正。

《概论》坚持知人论世原则,能设身处地体会战国诸子的用心与意图,所以在论述诸子思想时显得更为通透合理。比如在评论孔子和孟子恢复井田制的主张时,方铭先生曰:

孔子和孟子在他们的时代,多次强调什一为特征的井田的重要性。井田的优点在于人民只承担劳役地租,丰收与歉收的灾难君主和人民共担。实物地租出现以后,人民不仅仅要付给君主实物税收,而且还要承担因为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歉收的风险。虽然歉收和丰收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是有平衡性的,但是,人民总是不难于承受丰收贮存粮食的负担,承担歉收的抗灾能力却明显不足。到了后代,以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人民不但要承担歉收的风险,还要承担物价变动的风险。从这个意义来说,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从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而是君主和政策制定者琢磨如何把风险转嫁给百姓,把方便留给自己的阴险策略。有学者批评孔子与孟子等人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而鼓吹井田,显然是没有能像孔子与孟子一样,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场上[1]171。

一般学者机械地站历史进化论的角度,批评孔孟鼓吹井田,是不能顺应时代变化的表现;而方铭先生却能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再到货币地租的转变过程中,看到不利于百姓的因素,体察到孔子和孟子是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场思考问题。这非有独立性思考与敏锐的历史眼光不能为也。诸如此类精彩论述还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列举。

三、人民立场,世界眼光

从以上论述中,还可以看出方铭先生论述诸子时的另一特点,即人民立场与世界眼光,这也是方铭先生博大气概的体现。所谓人民立场与世界眼光,就是指方铭先生在评点诸子思想时,总不忘指出他们的立场是否站在人民的一边,他们的思想是否具有普世价值。所以他会从反人民性来论述韩非子法家思想,而从统治者立场还是被统治者立场来区别黄老与杨庄思想,并积极挖掘墨子思想中为国为民的现实精神与批判精神等。也正基于此,方铭先生最钟情于儒家思想,对孔孟思想尤为推崇,在评价其他学派时,常以孔孟思想为评判标准,《概论》中对儒家思想的论述也最为详细充分。方铭先生认为,孔子天下为公的理念、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均是对民主与公平正义的追求,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与人类的普遍价值观相一致。《概论》在论孟子的仁政思想时云:

在人民、国家、君主三者之间,人民是最重要的,天子和最为国家象征的社稷,都是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的。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才可以做天子。而天子任命诸侯,诸侯任命大夫,也要考察他们是否可以为人民服务,如果不能为人民服务,则会威胁到国家的存在,国家不存在,天子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所以天子要按照为民的原则,变置诸侯。即使在今天,仍然和人类最先进的普遍价值观相一致的认识,就是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国民服务的,如果违背了此根本,国家就变成了少数人奴役人民的工具,这个国家就没有存在的前提,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根本观点。[1]172

方铭先生认为孟子思想与今天人类最先进的普遍价值观相一致,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相一致,这不是牵强的比附或刻意的拔高,而是有理有据的学理论证,体现出方铭先生的世界眼光与全人类视角。方铭先生学为圣人,有欲“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气概,学术研究最终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服务。这种意愿和努力,我们可以从《概论》中清楚地看到。

总之,方铭先生的《战国诸子概论》有着多方面的成就,闪光点与创新之处不胜枚举,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力作,为我们全面深入了解战国诸子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凡治诸子者不可以不知此书。

《战国诸子概论》是代表了当代战国诸子研究的最权威成果的著作,同时,也是后来战国诸子研究的新起点。

[1]方铭.战国诸子概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K231

A

1007-8444(2013)05-0689-03

2013-08-15

谢君(1984-),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及明清小说研究。

责任编辑:刘海宁

猜你喜欢

诸子战国概论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
青铜器辨伪概论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战国少年孟轲
先秦诸子谈大小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与德教的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