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文化的功与过
2013-04-12段江
段 江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中世纪文化,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因蛮族入侵而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前这段时间西欧文化的总称。在中世纪里,希腊罗马文明的衰落,教会长期对人们的精神禁锢,黑死病长久挥之不去的梦魇,以及对比中世纪前、后时代所取得的文明成就,都让西欧在5世纪到15世纪这1000年的岁月倍显黑暗与痛苦。但历史是割裂不断的。如果抛开中世纪,西欧能否在15世纪迎来文艺复兴?能否在以后的三个世纪里成为世界帝国?本文将重新审视中世纪文化,重温那些在历史的岁月里留下的恩恩怨怨与功过是非。
一、文化的低谷
5世纪到11世纪的西欧中世纪文化不同于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时期的文化,后两者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而且往往是质的升华。唯有中世纪的西欧文化长期沉沦于黑暗之中,[1]被认为是非常黑暗的。这期间,日耳曼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撒克逊人等在西欧土地上纷争不断,将之前建立在罗马帝国上灿烂的希腊-罗马文明毁于一旦。绝大多数罗马的知识分子或者随帝国机构一起被消灭,或者因惧怕蛮族征服者而落荒而逃。这种破坏所造成的最大后果是在原已衰落的古罗马文明的基础上相当彻底地摧毁了奴隶社会繁荣时期的物质和人文基础。西罗马灭亡后,罗马的上层阶级甚至抛弃了自己的文化财产,转而投向日耳曼征服者的野蛮文化。大批的罗马学校关闭,作为文化载体的书籍和知识分子遭到烧杀的厄运。这种破坏使得整个西欧的古典文明被砸得粉碎,无法复原。罗马法也被废除不用。除神职人员外,当时的社会上几乎无人能读或写拉丁文,即便是学识渊博的神职人员也寥寥无几。用希腊语汇编的关于欧洲的知识几乎完全丧失,拉丁修辞文学也遭受重创。许多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或遗失,或遭遗弃。沉重打击过后,整个西欧的文化陷入一片粗野的原始状态。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继承下来的唯一东西就是基督教。
二、基督教和教会
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统治了整个中世纪时期的西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2]中世纪西欧的整个文化思想领域受基督教神学思想所统治。因此,要研究中世纪文化,就必须认识中世纪教会神学和教会组织对文化的影响。
(一)基督教和教会的摧残
西欧中世纪社会是神学政治的产物,“教会信条成了任何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法学、自然科学、哲学,这一切都由其内容是否符合教会的教义来决定。”于是,那些与基督教教义不符的文化一概被摧残。他们破坏上古时代保留下来的神庙和雕像,焚烧希腊和罗马作家的著作,肆意将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视为异端加以破坏。罗马时代的公私藏书,从5至6世纪以后逐渐丧失殆尽。
西欧中世纪是一个宗教狂热的时代,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有密切的联系。教士无孔不入地向人们宣传赎罪思想,他们说“人活着时不管活得怎样,生活是好是坏无关紧要,首要问题是要为死后着想,避免将来下地狱,争取升天的前途。中世纪的西欧,这种消极的、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在人们的头脑里扎根,成为群众思想上的‘紧箍咒’”。[3]203“教徒对正统教义和教士的权威不得有任何怀疑和反对的表示,否则就会被教会判为有罪,被处以‘破门律’”。“处以‘破门律’会把人置于非常痛苦和可怕的境地。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3]204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就是通过它的一整套神学教义来禁锢人的头脑,通过种种手段和途径来控制教徒的人身。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思想禁锢和人身束缚甚至比公开镇压还要厉害,它是一种无形的压迫,一种潜在力,使群众在不知不觉中屈服在教会的权威下。
(二)教会和修道院——唯一的文化机构
“黑暗时代”专指文化蒙昧、落后、古典文明普遍衰落和宗教迷信盛行的西欧中世纪前期。
而教会由于能在入侵者建立政权、制定法律的过程中起到帮助作用而免遭劫难,反而受到入侵者的保护。
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需要培养人才、兴办教育。从法兰克人征服高卢至8世纪中叶,西欧大陆教育处于低潮,知识分子的活动几乎陷入停顿,文盲充斥,愚昧无知现象普遍。当时社会上唯一有文化、能写会算的大多是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和修道院的修士。因而,教会和修道院成为保存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就办在修道院里,教士或修士任教师,教育内容充满宗教色彩。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法兰克地域扩展,由王国发展成为帝国。帝国的统治者查理大帝(768-814)支持和提倡教育,“他指出,修道院要担负教育工作,‘对那些上帝赋予了学习才能的人,要热心地教他们读书识字,学习语文’,以便能够‘准确地读懂圣经’。‘凡是有学习和指导他人意愿和能力的人,应被选拔出来担任这项工作,这件事应以极大的热诚来进行。’”[3]219查理大帝对教育的重视让欧洲各地的教育渐渐显露生机,当然,这些教育活动基本都是在教会和修道院范围内进行的。9世纪中叶以后,主教区教堂附设的学校也发展起来了。教会学校和修道院学校不但培养出大批杰出的学者和学术人才,还为12世纪以后陆续建立的大学奠定了基础。实际上,西方有不少顶尖学府最初都是在教会学校或修道院学校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
同时,修道院还成为中世纪前期史学、历史文献学和其他学术研究的摇篮。这期间最杰出的历史著作是《英吉利教会史》。此书长期被视为英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作者比德被誉为“英国历史之父”。修道院对文化的保护作用不仅体现在宗教文化本身,很多古希腊、古罗马文献的留存都得益于修道院的保护,使之能够被不断抄录、研究并翻译成各种文字。这些留存下来的古典文化历经数个世纪的不断变迁,成为14世纪西方文艺复兴的思想源泉。
作为一股保守势力和腐朽政治的集成体,教会和修道院固然阻碍了西欧文化启蒙的进程。但同时,它又是保存和发展西欧传统文化的一盏“光明的神灯”,在其内部孕育了更加进步和开明的思想和文化。
三、文化的复苏
11世纪末,拉丁基督教世界开始迎来一场文化复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显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欧洲的很多城市都开始开设大学。罗马书籍重新受到重视,很多学者开始模仿罗马作家的写作风格。作为教堂、学者和教育之用的拉丁语写作开始受到关注,其写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用拉丁语和方言写作的世俗、宗教诗歌大大丰富起来。罗马法在意大利重被采用,逐步向北欧传播,获得了极高的学术重视。一些经典的古希腊作品被译为拉丁文,进入大学的学习范围。当时的学者们运用希腊的理性传统,将基督教义和希腊哲学进行融合。在此期间,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大提高。中世纪早期,寺院学校是主要的教育机构。到12世纪,城镇中的教会学校发展很快。学校教师负责教授语法,修辞学和逻辑学。但是,学术活动扩大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于大学的出现,这是中世纪的特别贡献。大学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讲座,准备考试,获取学位。他们要学习语法、修辞学、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和医学。之后还要学习被称为 “科学皇后”的教会法律和神学。学校的课程大大依赖于对古代教科书的拉丁译本,主要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数学和天文学专业的学生要阅读欧几里得和托勒密的拉丁译本;医学专业的学生则要学习两位古代世界伟大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伽伦的著作。大学在中世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大学中获得并养成运用理性论辩的能力。大学负责培养专业的秘书和律师,这些人在将来要负责管理教会事务和城镇事务。这些学术机构同样培养了很多的神学家和哲学家。由于各地教授的课程和教科书都是一样的,大学在担负教育功能的同时,还强化了整个基督教欧洲的文化联系。西欧的中世纪大学树立了永不熄灭的学习传统。今天的大学和中世纪的大学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
综上所述,西欧中世纪文化虽然较之此前的希腊罗马文明和此后的文艺复兴是黑暗的,但它并没有停下历史前进的步伐。虽然有破坏,但在破坏中有继承,在继承中有重建。当我们赞叹文艺复兴及以后西欧繁荣的文化成果时,不应该忘记它们是孕育在怎样的一片土壤之上的。
[参考文献]
[1] 林则荣. 西欧中世纪文化若干思考[J]. 求是学刊,1995(5).
[2]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A].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11-412.
[3] 陈曦文. 世界中世纪史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