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病房血液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3-04-12刘佳傅继红刘萍

上海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检验科合格标本

刘佳 傅继红 刘萍

(上海市黄浦区顺昌医院二病区护理部 上海 200025)

血液生化检查指标在辅助疾病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研究表明,检查前患者的准备、静脉血标本的采集及运送等环节均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在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人的社区老年病房,由于受到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等多方面地影响,护理人员采集血标本难度有所增加,不合格血标本的退检率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我病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采集了血标本1 800份,其中检验科退回的不合格标本为90例,现就其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病区采集的1 800份血标本中检验科退回的90例不合格标本,其中男性53例(58.89%),女性37例(41.11%),年龄58~95岁,平均年龄(81±7)岁。

1.2 方法

建立Excel 2003数据库,采用例数和百分比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血液标本溶血41例(45.56%),标本凝固24例(26.67%),血量不足或过多11例(12.22%),标本与申请单信息不符4例(4.44%),漏抽2例(2.22%),错抽2例(1.11%),血液标本未及时送检6例(6.67%)。

3 讨论

3.1 不合格原因分析

3.1.1 静脉采血前患者准备不充分

住院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等原因,导致采血前的宣教工作只能通过其陪护者如家属或护工来共同监督完成。若这一环节未得到有效落实,则直接导致患者采血前准备不充分,如未禁食、仅禁食而未禁水、禁食时间不足、未禁药等,最终影响血标本的送检质量。

3.1.2 护士责任心欠缺

护理工作需要慎独精神及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如果护士的责任心欠缺,抽血前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则可能会导致漏抽、错抽、采血量过多或过少等。

3.1.3 护士采血技术不熟练或缺乏血标本采集量的相关知识

老年患者静脉血管壁弹性减退且管壁变薄,增加了采血的难度。采血时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或方法不当,如静脉穿刺时选择的静脉血管过细、采血针头过粗、注射器吸力过猛、反复回抽,血液自注射器直射注入试管或注入速度过快等均易引起溶血[1];肢体扎止血带过久、用力拍打血管容易引起红细胞及血管损伤,造成局部血肿或血样溶血[2];采集血标本时,安尔碘消毒液未完全干燥时就进行采血,会造成溶血[3];此外护士对血标本采集量的知识缺乏也是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3.1.4 采血后未及时送检

我院住院患者的血标本都由夜班护士采集,采集工作往往从早晨6:00开始,但标本要放置到8:00以后再送到检验科。有文献报导[4]对采集后超过2 h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血钾、血糖、血常规等与采集后立即送检的血标本检验数值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护理对策

3.2.1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与检验科联合建立血标本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血标本的终末质量尚未进行规范的管理,仍由检验科根据检验专业标准进行最后把关,确定标本是否合格[4]。因此护理部要与检验科联合,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加强与检验科沟通,请检验科及时将不合格标本信息反馈到护理部,共同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减少同类问题的发生[5]。

3.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护理人员认识到标本质量对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责任心,自觉执行操作规程,纠正不良的操作习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杜绝错抽、漏抽等差错的发生。

3.2.3 加强告知

在采血前应对患者进行告知,如遇昏迷、痴呆、神智不清、失语等患者,应与其家属或者护工做好宣教工作,告知具体采血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做好采血前的充分准备。

3.2.4 规范采血操作技术

护士在采血前必须仔细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及抽血的具体项目,做好评估,准确预估采血量。掌握采血时机[6]:最具代表性的时间、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采血时应采用卧位或坐位,有研究指出从立位变成卧位时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钾、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甘油三酯、甲状腺功能T4等指标均有下降,因此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体位导致的影响[7]。护士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采血技术,皮肤消毒时待消毒液干燥后再行静脉穿刺,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穿刺;缚止血带后尽量在1 min内完成消毒、穿刺。据文献报道,止血带压迫超过1 min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pH下降,同时被结扎肢体血液浓缩,血浆白蛋白(Alb)可增加6%。在采血过程中可在穿刺部位的上方有节律地进行推压,加快血流,使静脉充盈,提高采血速度,禁止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抽血后取下针头,轻轻沿试管壁注入血液。血清标本禁止进行摇动,加入抗凝剂的全血及血浆标本避免用力摇动,并禁止注入气泡。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防止消毒液或其他物质滴入标本内造成溶血[8]。血液注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瓶)后,要在手掌心上轻轻进行旋转,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以达到防止凝血的目的。

3.2.5 提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

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对于皮下脂肪少、弹性差、皮肤松弛、血管滑动者,穿刺时要绷紧皮肤,采血针应直接进入血管;对于皮下脂肪厚、血管壁厚且脆性大、外表暴露不明显、触摸感觉血管弹性小者,采血针应先进入皮肤再进入血管;对于静脉充盈不好的老年患者,采血前可局部热敷穿刺部位,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9];同时还应掌握好静脉深浅度、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的特点,确定穿刺角度,穿刺时要慢、稳、准。老年患者静脉采血时应尽量选择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尽量避免选择手背和足部浅静脉等不易穿刺的血管,以免造成采血不顺利与患者不必要的疼痛。

3.2.6 血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加强与外勤人员的沟通,缩短标本存放时间,采集血标本后需及时通知送检。同时对外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避免送检过程中的过度震荡影响送检质量。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血标本的质量问题,如溶血、凝血等。但抽血时间、抽血部位的选择、抽血前的核对工作及标本放置时间也不容忽视。要加强医院整个检验流程的管理,积极防止血标本的溶血、凝血,以防止药物、饮食及标本放置时间长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为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1] 福荣石, 任海云, 杨娟. 影响血标本检验结果的常见原因及对策[J]. 山东医药, 2010, 50(15): 100-100.

[2] 梁金玉, 杨巍. 避免用真空试管采集血标本发生溶血法介绍[J]. 护理研究, 2004, 18(21): 1973.

[3] 康启清. 2种采血方法对标本溶血影响的对比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9): 42-43.

[4] 沈晓如.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3): 207-208.

[5] 刘慧琴, 徐爱明. 不合格血标本1752 份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8): 613-614.

[6] 杨振华.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9-107.

[7] 秦晓光. 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 29(1): 91-94.

[8] 付丽华. 门诊800 例次血标本采集体会[J]. 实用护理杂志,1991, 7(4) : 27-27.

[9] 杜兵. 老年患者静脉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9): 76-77.

猜你喜欢

检验科合格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做合格党员
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问题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的建议
Exce12007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