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

2013-04-12

关键词:文化背景美术儿童

吕 艺 征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儿童只是被动接受者,美术教育也只是意义上的因袭。而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则侧重于儿童自主探究学习行为的激发,促使儿童成为美术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并通过自主探究、思考与感悟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获得从属于文化世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其最终目的在于促使儿童学会分享、容纳并接受不同的文化。

1 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教育概况

多元文化也称为文化的多元化,是西方应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术语,它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主流思潮微妙变化的反映,而我国在近些年来,才开始较多应用。多元文化背景,既包含了当下文化现实的诉求,也包括西方思潮的影响等,而后者的成分又明显偏重。

儿童美术教学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丰富,所有的事物都可被吸收进画面,并形成有生命的东西,而其中所设计的美术技法、技能以及知识要素等,则比较枯燥且乏味,学生会很难理解,所以也不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教师更应注重文化框架的构建,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吸引儿童对美术课程的欣赏,加之课堂教师语言和音乐的辅助作用,引导其置身于一定的文化情境,最终达到师生共同创作而形成丰富多彩画面的目的。

随着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显,文化的一个特殊领域就表现为艺术作为精神的存在。儿童的美术教育中,所有文化都不能离开儿童的社会形象而存在,同时文化与社会变迁的节奏及复杂性也一直影响儿童的成长。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更有助于儿童理解、辨识的拓展,符合其符号世界的多种潜能,同时借助美术媒介,拓展儿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

2 当前我国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2.1 倾向于经典主义

过度关注和重视了对经典艺术的教育,而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了儿童对其他视觉文化等的关注。

2.2 倾向于民族主义

这种倾向对自己民族的艺术充满了崇拜感和优越感,造成了客观上对其他民族的艺术吸收借鉴不足。

2.3 倾向于西方中心主义

紧随西方流行的先锋艺术潮流,对传统和民族的艺术抱有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这三大误区,都违背了艺术教育追求变化和自由创造的本质。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应走出这样的误区,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最终促进儿童的全方面发展。

3 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美术教育原则

3.1 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

以人道主义为准则的教学才是科学的教学,所以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应对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理论、特点及规律等实现理解与掌握,制定与儿童智力水平、思维方式等相符合的教育方案,充分适应儿童的艺术认知特点,最终有效指导儿童的美术教育实践。

3.2 重视自由主义的美术教育内容

在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的较长过程中,一直存在两个极端:学科中心论者强调的严密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学科的完整性,却否认人的绘画能力存有自然发展的一个过程;儿童中心论者强调的教学状态的自由性和放任性。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完善的。

而我国当前的美术教育理念,则由传统未考虑儿童心理水平、认知特点及直觉的教育理念,逐渐向尊重人性、开放性、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目标的先进教育理念转变,从根本上改进目标、理念、内容、方法、教案及评价等,更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传承,更加动态、立体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3.3 坚持与其他科目的融合原则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终将为生活所服务。所以,艺术教育也应同更多的学科实现互补与融合。所有艺术科目都存在某些共通的东西,而几乎所有的艺术也都会涉及情感、文化、创造及审美等问题,所以合理将美术同戏剧、音乐及舞蹈等多种艺术进行融会贯通,就更助于儿童对美术等艺术的理解与掌握。

此外,美术艺术也可与非艺术科目实现融会交叉,比如数学、语文、地理、英语、历史及科学等,美术形象思维和数学逻辑的理性思维有效碰撞,最容易产生大智慧。也只有这样的融会交叉,才可能催生“新生代的美术”。

4 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美术教育实施策略

4.1 注重激发学生美术学习主动性

(1)儿童的年龄较小,其理解与解决美术学科技法的一个最直接方法就是在图像、语言、文字及相关资料共同建立的文化背景下,主动进行信息来源的分析与探讨。而在此种文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更应关注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文化之间的主动对话反映,教师应重视任何问题所导致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结果。

(2)美术教师应对儿童在美术学科表现形式上不同的获取渠道进行掌握,比如:个别儿童所表现的“不一样”和从老师那里获得的艺术感觉的指引,对大师及一些成人美术作品的分析,转变为儿童的审美目标,如有些儿童不能理解的东西,生活基本经验及艺术作品的感悟等,引导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美术创造理念与能力[3]。

(3)发挥儿童的主体学习作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其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美术理念,凸显其独特的能力和魅力,有效增强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4.2 注重儿童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创设审美情境

儿童美术教育,应重视其相关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审美情感的激发,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世界经典艺术的学习。而为了更好地整合儿童所获得的相关知识与经验,教师可以在主题活动中选择一些经典的作品,引导儿童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对作品的理解、感情及想象做出生动的描述,并将审美感觉与画面的形式美,如造型、构图及色彩等相联系并进行交流与讨论。然后在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儿童也会更富创造性地借鉴艺术语言来进行自身感受与想象的表达。这样的欣赏与创作活动是建立在儿童的感性体验之上的,有助于儿童对不同艺术流派的相似性与独特性的领略,促进儿童对共同文化的分享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容纳与接受[4]。

4.3 多元美术教育应与学校环境的创设相结合

教育意图得以实现的重要场所即为环境,而人的成长中最主要的一个学习环境就是学校,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创设对儿童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例如:布置一个“中国风”的主题墙,悬挂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物件,如:中国结、年画、剪纸、京剧脸谱等,或者展示一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图片和手工艺品等;也可设置一个橱窗,展示世界各国的工艺品、民族服饰及其他比较有特色的物品等,让儿童领略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感受强烈的多元文化艺术氛围;在学校楼梯两旁的墙壁上,可张贴世界各国的经典名画,班级的环境布置则可依据主题活动实现不同文化特色的有效体现。

4.4 多元化的儿童美术教育应与学校课程密切结合

在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儿童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强调真实学习环境的创设,拓展学生的美术审美和创作[5]。

例如:年画、花灯、剪纸等美术创作,可结合相应的节日,引导儿童参与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活动,促使儿童与民间艺术的对话和交流,在浓烈的民俗文化氛围中感悟民间艺术的质朴与率真,激发其美术创作的欲望,更加深刻地体会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此外,对以古建筑为主的历史与自然文化资源等,可以将其整合于一个主题活动之中,比如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在教师、家长的共同实地考察与拍照中,激发儿童审美体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结合当地人文环境,查阅有关资料,促使儿童利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呈现、分享自己的美术创作,培养其自主探究的多样化表达方式,促进其对民间艺术后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实现良好的理解与感悟。

4.5 深入发掘资源,致力于儿童兴趣点的激发

美术教育应从儿童生活入手,特别是当前的多元文化背景,教师更应努力发掘教学资源,关注儿童的兴趣点,寻找到有意义的题材,设立相应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流行的视觉文化,最终提升儿童的艺术品味[6]。儿童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玩,爱玩是孩子的一大天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掘儿童爱玩的天性,将美术教育与儿童的玩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地培养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

教师可以积极展开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游戏和活动,如绘画比赛,带领学生去野外写生,带领学生去动物园画动物等,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爱上美术,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发展。

5 结语

本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在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时候,需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重视教育的内容,并且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先爱上美术学习,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美术技能。另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多进行学习,进而采用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美术教学不断地呈现多元化,促进美术教学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倩.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5).

[2]柳红波.浅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育[J].设计艺术,2008,(6).

[3]聂媛媛.关于儿童美术造型以及审美培养的分析[J].大众文艺,2012,(16).

[4]刘燕.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探索研究[J].大家,2012,(20).

[5]谭宏.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J].民族艺术研究,2011,(3).

[6]赵健.谈早期儿童美术教育的前瞻性和包容性[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6).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美术儿童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徽州体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担当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