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现状研究
2013-04-12周芬芬
周 芬 芬
(湖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早在2003年就纳入了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的四项工程,而具体的工作也从试点开始,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及因人而异。本着以人为本和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中,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及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计划、方案、制度,等等,使得对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实现层次化,实现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进步(黄兆信,2004:29)。
1 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概况
大学英语课程是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对获得新的信息、践行新的学习方法、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继续深造或择业都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国内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现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考试体系、教学法、评估体系与师资培训等等(王俊霞,2006:73)。随着新世纪高等教育的高速高质的发展,大学英语教育呈现出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新的问题:第一,生源的多样性及其水平的差异性增大,随着学生英语水平层次差距的扩大,传统的教学计划、要求与模式越来越凸显其局限性,学生的个性发挥与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制约;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英语在各个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不同专业对于英语能力的要求又存在差异,所以同一层次的英语教学必定会影响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将根据学生的专业类别,参照学生英语水平等要素来实施分级教学,这也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然遵循的规律(赵德钧,李路 2013:100)。“分级教学”概念最早在20世纪末提出,这一理论不断促进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长足发展,大学英语的教学汲取国内外分层教学与差异教学的丰硕成果,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成为了英语教学的理想模式之一(任春梅,2012:17939)。本文在总结国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同时,分析了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旨在为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些许建议。
2 国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获得的成果
2.1 界定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内涵
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性日益增大,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已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分级教学应运而生,其内涵也不断得到深化,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体系也在建立健全中,主要涉及到分级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评估等。
2007年7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指出,我国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在贯彻与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过程中,有的研究者提出在具体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差异而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等;有的则认为在分级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分级分班、师资调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与考核等环节须得到重视;在分级教学的体系上则突出讨论了分级的原则、编班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常见问题的处理等内容(王猛,2008:119)。
基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分级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学生管理制度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讲授、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使所有的学生在时间、空间以及基础等客观因素受限的情况下达到知识技能组合的最优化。
2.2 提高了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认识
理论层面,我国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指出了学生个体差异这一客观事实,而后《学记》对此进行深化,即学生个体之间确实存在天赋差异,国外教育家们也提出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主要问题不在于学生的禀赋,而在于后天适当的教学条件的辅助;心理学角度的学习迁移理论亦从新旧知识的冲突与干扰机制以及人类对于成就感与学习愿望的互动机制层面为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贾芝,2004:300)。“分级教学”则为这种普遍存在的个体与天赋差异提供了适当的硬件与软件的辅助,即在教学要求和教学活动上最大程度地遵循学生的语言习惯、语言运用能力与学习心理,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廖小云,王瑛,2005:49)。
政策层面,对于我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其具体要求分成了三个层次,在听力、口语、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和具体词汇量等能力上都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此标准为各个高校制定各自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提供了参照,而具体的要求和指标应与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实际水平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能力,市场对于各专业英语能力的要求等要素相协调,可作适当的调整,甚至创造条件让英语起点较高、兴趣浓厚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更高的水平。
教学层面,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统一课程定位,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级别设置,统一的词汇表,这显然与高等教育多样化、个性化时代的发展要求相悖,一方面不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背离了大学英语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学习的可选择性的宗旨(张沉香,2012:242)。
2.3 提出了分级教学的一些具体的实施原则
教学目标上,“确保底线”与“上不封顶”相结合。词汇量方面,对于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含中学应掌握的4 500左右的单词及700左右的词组,重点要求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的单词数量在2 000个左右;对于已掌握了语言基础知识的学生,应掌握6 300左右的单词和1 200个词组,熟练运用2 200个单词;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应掌握7 600以上的单词与1 800以上的词组,熟练运用2 360个单词。口语表达能力方面,也从保证一般的日常交谈、有准备的简短发言发展到一般话题的表达意见、观点、情感,陈述事实、描述事件,再到一般或专业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时能够流利准确,同时能够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难度的文本,在专业领域发表宣讲、参与讨论,等等。
在课程设置上能够标本兼顾。“本”是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培养,大量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标”的方法,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既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又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与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教学评估上,教师与学生双向突破。教师方面,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即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与全面考核。学生方面,进行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即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估、期末考试、水平考试等多样化手段与形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跟踪,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以促进学生个性与学习效果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对教师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其教学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的学习。
教学管理上,多管齐下。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的规范,学分制的落实,师生合理比例的确保以及教师培训机制的健全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其中确立的分级教学考试标准应更全面客观、更科学准确,测试结果则要求较高的信度与效度,以求公平公正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学习效果。师资的配置方面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能力水平、教学风格等因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黄远梅,2009:60)。教师的素质方面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有效地合作,激发高效的教学方法等等。
2.4 研究并实践了分级教学的一些教学模式
教学环节涵盖学生班级编排、教材选取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程考核等,教学模式的确立与调节则体现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
班级编排上,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专业设置等情况,实施了局部分层次、分类教学、完全分流、全方位分流等模式,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重新进行编排,分为A、B,A、B、C甚至更多的层次。
教材选取上,有的高校选取统一的教材,但课堂教学的重点会有所差异,即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与培养目标会因“级”而异;有的高校则根据班级编排的不同而分配不同的师资来讲授不同的教材。
作业布置上,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弹性指导下,为学生布置弹性的作业目标。完成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单独完成基础性习题,或者小组合作完成提高发展性习题等,这些形式都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
课程考核上,应严格执行分级制度,即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贾芝,2004:301),且运用课程考试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模式,让学生根据课程考核结果进行自主地、小范围地选择去留的层级,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效果。
3 国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实践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积极举措,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其一,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仍然受到教学资源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制约,由于大学英语作为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覆盖面积广,统一管理难度大,此外授课教师对于课程安排缺乏发言权,也一定程度上依赖教务等教学管理部门甚至学院学校相关部门的过问与强力支持。其二,国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各个高校也提出了各自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等,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日益丰硕,只是成果的普遍性仍需加以概括,且其可推广度小。其三,不同层级的学生心理会有微妙的差异,即层级高的学生会产生优越感,往往基础知识方面会导致不求甚解,而层级较低的学生则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在学习积极性上会有所打压。上述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亟需通过推广和深化该教学模式加以探讨和解决。
4 结语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理论研究、体系健全与具体实践过程中,即在师资调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等方面都坚决秉承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理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相信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要坚持一切以优化教学效果为中心,勇于探索和改革,分级教学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照.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课堂心理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2):62.
[2]黄远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和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8~62.
[3]黄兆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2004,(8):29~30.
[4]贾芝.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299~302.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廖小云,王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尝试[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49~51.
[7]刘昕.高等学校公共外语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6,(4):84~85.
[8]任春梅.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实施“培优提中”分级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39~17943.
[9]王俊霞.在分级教学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06,(5):73~74.
[10]王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8):119~121.
[11]张沉香.外语教育政策的反思与构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2]赵德钧,李路.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大学教育,2013,(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