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要做传播正能量的喉舌

2013-04-12熊先志

关键词:抗旱能量

熊先志

(湖南日报,湖南 长沙 410005)

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并强调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弦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当今,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影响干群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社会舆论中也难免会有不同的声音,甚至是杂音、噪音。面对如此现状,作为党报,必须弘扬主弦律,传播正能量。

正能量,是正面报道、正面教育、正面工作迸发出的能量。正能量,是让人积蓄、沉淀正气、浩气,为自己提升幸福感的能量。正能量,是令人身心更为愉悦、举止更为风范、行为更为坦荡的能量。正能量,是舒缓、化解矛盾,引领受众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世界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量。正能量,散发出一种强磁场,能让蔓延的异常情绪尽快平复,能让积怨颇深的社会现象很快消弭,能让旷日持久的民生难题就此破解,能让众望所归的惠民决策加速诞生。正能量内涵丰富,英国著名心理大师理查德·怀斯曼还专门写了一本《正能量》的书,他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离不开正能量的思想引领;一个社会要和谐稳定,离不开正能量的环境支援。正能量,为国家精神力量固元气、聚和气、扬正气、积底气;正能量,给人力量,给人鼓舞,让人凝神聚气,从法治到道德,从理性到情感,从意念发动到指尖触动,都望正、思正、行正,大家同呼同扬正能量,将千千万万正能量汇聚起来、融合起来,人们就一定会心情舒畅,社会就一定会和谐稳定,国家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传播正能量,内容甚广,任务很重,要求党报记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认真地瞄准正能量、思考正能量、采写正能量,把心思用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上,用在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上,用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上,传播振奋人民精神的正能量、凝聚民族力量的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当前,党报传播正能量应着重抓好六招:

一、突出重头报道,彰显正能量

重头报道,就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行动、重大方针政策的报道。重头报道,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掌握主动权的报道,是在意识形态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报道,也是彰显正能量的报道。

2013年的重头报道包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梦、群众路线、经济转型等。以中国梦为例,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后,在全国上下引起广泛反响,成为各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消息、通讯、评论,一篇接一篇,各式专栏一个接一个,从中央领导到省、市、县领导的体会文章、专家学者的解读文章、各行各业人士的研讨文章,遍布各式媒体和网络,让人看了还想看,从中吸收到许许多多的正能量。人们懂得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懂得了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懂得了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文明史和近现代奋斗史的总梳理,是亿万中国人家国情怀的总回应,是对未来中国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动员。

在宣传报道中国梦中,各地报纸都结合本土实际,不断进行重头报道的扩展与延伸。有工人的“执着梦”、农民“小康梦”、军人的“强国梦”,有青年人成长梦、事业梦、家庭梦、幸福梦,有“美丽中国梦”、“共话中国梦”、“百姓中国梦”、“民生中国梦”、“我的中国梦”等等。在湖南,省委提出了“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激励全省人民用建成全面小康、建成两型社会、实现中部崛起的生动实践共筑中国梦。

有评论认为,报道中国梦是传递最大的正能量,让人兴奋,催人振作。从中国梦的“寻根”、“萌芽”、“成形”、“圆梦”中,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前天的辉煌、昨天的苦难、今天的奋斗、明天的美好”。从中国梦的解读中,人们看到了“中国梦是增强信心的梦、凝聚力量的梦、鼓舞斗志的梦、催人奋进的梦”。从中国梦的宣讲中,人们看到了中国梦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也是个人之梦,必须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变中找恒量,大家共同努力。从中国梦的故事报道中,人们知晓了梦成于道、梦成于能、梦成于干、梦成于德。

细览全国媒体的中国梦重头报道,有四大特点:一是报道消息加上系列评论再加理论阐述,彰显中国梦的高度和影响力;二是专栏加专版,强化了中国梦的力度和传播效应;三是各地结合本土实际报道,实现了报道的延伸与扩展;四是报纸、广播、电视再与网络融合,与网友互动,让报道深入到众多网友心里。媒体连续不断地造就强势,集中气势,扩大声势,使中国梦的报道就像合力奏响的一首首交响乐、一段段协奏曲,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激励人心,又扣人心弦,唱响了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

二、宣扬先进典型,扩大正能量

先进典型人物,就是人们常说的“好的榜样”、“好的楷模”。先进典型强调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人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强调历史条件、客观环境的制约,体现时代精神;先进典型强调读者主体意识的制约,以读者认同为标准。毛泽东说:“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有专家认为,典型是群众身边最鲜活的正能量。先进典型人物,是看得见的哲理,是听得到的正气歌,是对人最好的引导,一个榜样胜过书上20条教诲,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

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为例,自始至终就是弘扬先进典型、扩大正能量。各媒体对这些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善行义举作出了最佳的报道和宣扬。《湖南日报》还开专栏,让读者看到进入全国候选的10名模范人物,他们是:为4000名贫困学子募善款396.9万元、辛苦19年、跑路17万公里的湘潭79岁老人赵在和;挺身而出救群众的大学生军官阳鹏;为救学生血洒护生路的新化小学校长杨建一;坚守大山30载义务护林的宜章退休干部刘真茂;花巨资收假销假的临湘食品行业道德标杆李国武;愿一辈子为乡亲放电影的永兴马恭志;戴着氧化罩给病人把脉的75岁中医欧阳恒;照顾病母、带弟上大学的“向日葵女孩”何平;超越血缘、深爱4名孤残老人的长沙大姐廖月娥;风雨9载背同学上学的长沙大学生毕明哲。这些道德模范人物很具时代性,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把握着时代特征,代表着价值观发展方向,弥补了当今时代的某些缺失。这些道德模范人物很具贴近性,大多来自基层,又是群众推荐,网民投票认可,平安不平常,平静不平坦,平淡不平庸,实实在在的“草根有力、大爱无疆”,可亲、可敬、可学。人们评论这些道德模范“善小写大爱”,“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却有一言一行的示范引领”,“有了你们,世界多了一份温暖”。

评选道德模范人物,是弘扬正能量,也是扩大正能量。人们赞美道德模范,更多人还在学习道德模范,追赶道德模范,人们谈论着,也感动着。模范人物的舍生而忘死,崇高得让人感动;信诺而忠义,真诚得让人感动;朴素而高贵,纯粹得让人感动;善良而坚强,执着得让人感动;大爱而无疆,无私得让人感动。感动,是一种力量、一种境界、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升华,感动加行动,将使好人越来越多,风气越来越正,邪气越来越弱,正能量越来越强。

宣扬典型人物途径甚多,我国宣扬典型人物有三大类型:一是党和政府定,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等;二是部门和媒体开展活动组织群众评选,第四届道德模范的评选最具代表,有一亿多人次的网民投票;三是由记者采写,从生活中选择典型,低起点、小视角,唤醒那些渐渐被人淡化、淡忘的传统美德,让人们在对照中发现不足,在惭愧中受到激励,让正能量放大再放大。

三、抓好抗灾报道,挖掘正能量

2013年是湖南的高温干旱之年,气温最高、降雨最少、蒸发最大、来水最少、旱情最重、灾情最重,农田喊渴,饮水告急。灾难当头,人们心情不爽、情绪不好,作为党报记者,就应该在传播信息、服务救灾中宣扬正能量,在报道灾情的新鲜度、准确度、精确度、清晰度的同时,重点放在抗灾救灾上,避免对受灾群体的二次伤害。

翻开《湖南日报》,一篇篇抗灾救灾的稿件让人欢欣,给人振奋:“张家界人工增雨缓解旱情”、“岳阳外江外湖引水2.4亿立方米”、“中联重科28台水车奔赴抗旱一线”、“常德鼎城区矿眼‘淘’水”、“攸县大旱之年水溢稻香”、“衡阳县井头‘抗旱娘子军’”、“湘潭民兵预备役抗旱当先锋”、“邵阳武警挖水渠山泉引进村”、“株洲添置水车保园林”、“茶陵统一管水提效益”。在报道一段时间之后,《湖南日报》又推出《践行群众路线 全力抗旱救灾》专版,把当今全党最关注最提倡的群众路线融进了抗旱救灾,让报道由浅入深,激发出了更大的正能量。如“保靖县党员背水队浸润灾民心”、“慈利连续18天坚守抗旱现场的‘拼命支书’”、“湘潭为孤寡老人送清凉”、“隆回‘冤家’聚头抗旱”、“株洲‘城里来了抗旱志愿队’”、“郴州为10万一线职工‘送清凉’”、“双牌解决三万人饮水难”、“邵东节水抗旱保人饮”。在发消息、办专版的基础上,《湖南日报》还推出抗旱的深度报道,有党员干部责任先担、火线先上、灾害先挡、苦活先干、困难先帮、用水先让的“六先正能量”;有向天上要水、在地上调水、从地下找水、有水抗得无水止、无水抗得有水来的“科学抗旱正能量”;还有专家告诉大家防中暑、帮农民出主意改种农作物的正能量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记者们还从抗旱中抓出了“短板”,如灌溉“毛细血管”不通、看着水库喊渴,全省水资源总体不缺、但调控手段不高,社会抗旱意识不强、散户抗旱积极性不高等,并建议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这些问题既可以促使有关部门认真思考应对,又对全省读者是一次警醒。

实践提醒我们,在抗灾中,“灾”是负能量,“抗”是正能量。“抗”能压倒“灾”,正能量自然也能压到负能量,关键在于记者的认真挖掘。天灾人祸之类的突发事件经常发生,且引发高度的舆情关注与舆情热潮,特别是网络发达、快速,一批批负能量的信息传播不断,且不能短时平息。作为党报有担当、有责任,应该在准确、快速、真实地传播真相的同时,从负面问题中挖掘出正能量,做好热点引导,弘扬正气,让读者更舒畅地享受正能量。

四、扶助弱势群体,引出正能量

助残帮弱,扶老携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现代人的话来讲,就是传统正能量。作为记者,不仅要关心、参与,而且还要善于报道,报道往往能引出正能量。

2013年8月24日,山西临汾6岁男童被人骗至野外挖出双眼。报道一出,立即成为全国热点,人们质问,人们担心,但更多的人是对小孩施以爱心。眼科医院安排单独病房,垫付住院押金,大夫立即医治,且尽全力提供科学优质医疗服务;不到6天,就有社会人士爱心捐款近10万元;深圳眼科专家闻讯后专程赶赴山西帮忙诊治;香港眼科专家表示免费植入义眼……一起伤害儿童的恶性事件,引来一串串正能量。

《湖南日报》此类报道也不少。隆回县荷田乡山道崎岖,交通不便,孩子上学难,老师待遇低,多年来一名教师独撑一所学校,记者采写《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民情调研通讯,讲述令人心酸的故事,为城乡教育的均衡性问题呼吁呐喊,见报后,盼来了社会各界援手。省佛教协会会长、省佛慈会会长圣辉大和尚亲自来到荷田乡,为全乡64名贫困学子送来5.2万元爱心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也为4名贫困家庭的孩子送来1000元的助学金,并承诺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县里将公路修上山头,让学生上好学。

新闻人是社会变革的守望者、解读者、引导者,也应该是弱势群众的守望者、解读者、引导者,为了从弱势群体的新闻中引出正能量,记者就应该常走基层,身入群众,心入群众,访最贫困家庭,访最弱势住户,听最真实意见,解最急迫问题,抓住最需要帮助的切入口采写好新闻,如开学前贫困生的入学问题,伤残人员的看病问题,独居老人的身体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等。

记者不仅要写好这些稿件,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联系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慈善人士,筹集一些善款帮助急需要帮助的弱势人员,从中再引出正能量。其中,一是新闻的延伸,从弱势人的伤痛和困难,到爱心人的相助,到弱势人的好转,再到爱心人相助,到弱势人感恩,新闻可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延伸下去;二是正能量的延伸,读者看到爱心人士关照弱势群体,自然高兴、舒畅,看到一位又一位爱心人士关照,就更加高兴,感觉到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整个社会的主流是好的,再将自己的感受讲给同事、朋友听,大家都跟着说好,正能量便一步步延伸、一步步扩散。

五、加强舆论监督,催生正能量

曝光丑恶,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不仅利于转化矛盾、解决问题,还有利于公众认识的提高和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和激发人们向善的力量,因此舆论监督也能传递正能量。

2013年7月18日晚,河南林州发生“民警摔婴”事件,事件发生一个月后,通过媒体披露成为全国热点,各媒体纷纷或采访、或转载。央视《新闻1+1》五问当地的公安部门:一问难道不知道摔婴是一种犯罪吗?二问事件发生一个月为什么不处理?三问大家都知道是犯罪,为什么都能保持住沉默?四问为什么受害者家属也沉默?五问当众多记者去采访时,许多人为什么躲记者?媒体的舆论监督很快生效,主管林州的安阳市委市政府当即组成处置调查组,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双开,市公安局三位负责人被撤职。

《湖南日报》对舆论监督常抓不懈。例如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白马岗村老虎坡林场,经过多年封山育林,已是一片林木葱郁的林地。可近两年来,有一个沙砾厂却在此非法毁林采矿,青山被挖得面目全非。接到群众举报后,记者立即赶到现场,并找相关单位,通过舆论监督很快引起重视。公安部门已立案查处,国土、林业部门也在行动。群众相信,非法毁林采矿的行为是能制止的,问题是能解决的。

舆论监督催生出正能量,必须注重四点。一是抓准。要针对党和政府明令禁止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进行监督,如官商勾结、索贿受贿、以权谋私、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等必须舆论曝光,使民之所恶难以得逞,通过监督曝光让百姓看到社会正气的力量,看到党和政府从严治吏的决心,看到假丑恶的可耻、真善美的可爱,看到正能量。二是从严。严字当头,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对问题监督到位,严格把关,抓住关键不撒手,突出重点不放松,不达到目的不停步。实实在在地强化监督措施,严格监督过程,提高监督质量。三是善意。监督要怀善意、理性和建设性的定位和原则,帮忙不添乱,观点原味呈现,道理不辩自明。让监督在消除社会矛盾、增进人际和谐、改善党群关系、弘扬主流价值观中激发更大的正能量。四是适当。适时,适应火候,适合时势;适度,尽量弱化负面效应;适量,不过分集中,尽量起到释疑解惑、平衡心态、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团结鼓劲的正能量作用。

六、实行报网融合,聚集正能量

纵观全国媒体,党报以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正能量多;网络谣传误传多,负能量多。实行报网融合,两家各取其长,各帮其短,便能聚集正能量。

2013年8月16日,长沙出了个调头接下错站女童的好司机姚庆龙。见报之后,《湖南日报》法人微博第一时间在网上转发,接着又与新浪微博联动,省内外媒体如央视、《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的法人微博都参与联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腾讯、搜狐等30余家网站转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中国好司机调头接下错站女童”为题进行报道,并配短评,告诉人们“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平凡小事折射人性情怀,不计较小得小失传递人性光辉。正能量越传越大,越传越广,越传越给人教育,姚庆龙也受到表彰。湖南万众交通运输公司授予他“学雷锋先进个人”称号,长沙县举行姚庆龙先进事迹报告会,授予他“长沙县文明市民标兵称号”,市委书记夸他“传递真善美的巨大能量”。这是报网融合聚集正能量最生动、最典型的事例。

报网融合,报要学网。学网、知网、懂网,才能用好网。要学好网络知识,掌握网络的运行特点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方法,以学网为途径把握网络规律,熟悉网民习惯,懂得网络沟通的途径与方法,学会与网友交流互动,勤于回应网民关切与疑问,善于引导网络舆论。网络信息海量、传递快速、网友云集,报网融合要求党报认真应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转型步伐,积极向新兴传播领域延伸,提升新闻信息产品与高新科技的融合度,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在众说纷纭中凝聚共识,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响律,并提升传播速度,丰富传播内容,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让正能量越扩越大。

报网融合,报要助网。对于网上的谣言乱象,先以利剑高悬猛药镇恶驱邪,再从源头慢慢治理。党报先要实现三个转变:从立足信息发布权向掌控信息解释权转变;从意见表达者向意见平衡者转变;从社会守望者向社会对话组织者转变。主动呼应民间舆论场动作,争抢话语权,增加亲和力、公信力,壮大“网上统一战线”。党报在助网上要注重理性对待。时下,网上诸多热点问题始于争议,终于黯淡;有些观点斑驳难辩,众声纷繁芜杂;特别是谣传、误传、虚传信息,最容易蒙蔽人的双眼,影响人们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让人失去理智,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甚至损毁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些情况需要党报记者理性对待,从容表达,引导大家看眼下难题多一点历史视野,解决迫切问题多一些过程意识,批评现实弊端多一点建设心态,对损害他人权利、危害公共秩序存在一分敬畏,对社会公德担负一分责任,从而在百家争鸣中结出意见共同体,用“微能量”汇集网络正能量。在理性对待中应特别强调尊重网民,不能限制人表达的权利,不能泯灭人说话的个性,更不要用舆情撕裂民情,以舆论冲突加剧现实冲突。面对问题,宜疏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逆,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内部问题外部化、局部问题扩大化。在理性疏导中进行理性平和的公共讨论和交流,让大家在言论空间真正自由表达,让网络真正成为生命共同体、情感共同体、意见共同体,成为治国辅政、凝聚共识的助手,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成为正能量的放大器。

猜你喜欢

抗旱能量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女站长迸发大能量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能量之源
能量之源
西藏青稞抗旱研究进展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