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战后美国对非洲石油战略及演变研究

2013-04-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非洲石油战略

■ 苗 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青岛 266555)

引言

非洲凭借着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以及日益探明的石油储量,在世界能源版图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相争也由来已久,面对着石油战略意义非同寻常的非洲大陆,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的美国则更是步步为营。美国对非洲的石油战略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都是出于维护本国的能源安全,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的需求而制定的。随着非洲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能源安全状况的改善,美国处于对本国能源安全的考虑也及时调整了对非洲的石油战略,增强与非洲国家的经贸联系,密切关注非洲地区的民主进程。

二战后美国对非洲石油战略的演变

从世界能源格局来看,在“墨西哥时代”,美国是中心—既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1948年以后,世界能源中心从美国转移到了中东,即“波斯湾时代”,但美国凭借军事经济优势,仍牢牢掌握着石油的控制权。二战以后,尤其是“9·11"事件以后,中东地区安全局势越来越差,随着美军事在中东地区的强势介入,各种反美行动此消彼长,“反美轴心带”隐然形成。随时可能破坏中东对美的石油输出,影响美国的石油战略利益,导致美国国内经济危机。这些不稳定因素,促使美国改变现有石油战略。中东地区历来被认为是“火药库”,一触即发的政治局势随时可能爆发冲突,影响石油安全,因此美国的能源政策不得不做出调整,一直在寻找中东替代者,而做为能源市场后起之秀的非洲逐渐进入了美国的视线。

美国对非洲的战略演变是随着非洲政治经济地位以及美国在非洲战略利益的变化而发展的。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忽视游离阶段,关注扶持阶段,重视渗透阶段,随着非洲成为地球上最后一块产油丰富地,美国对非石油政策所加的筹码将会越来越重,以实现通过控制石油来控制国家,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的目的。本文认为,在与欧洲各国争夺石油资源的过程中,美国形成了与其他具有威胁性或者潜在威胁性的国家争夺石油资源的政治工具和方法的雏形,“9·11”事件后美国把非洲列为保障国家安全战略重点,可能会在非洲的石油战场上广泛应用。

(一)忽视游离阶段

苏联解体后,美国谋求建立世界新秩序,在这个秩序中美元与石油牵动着世界的经济命脉,而控制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的石油则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以及未来发展的关键,建立并保持石油霸权的地位便势在必行。当时美国主要战略目标是全面扩大在欧亚地区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前苏联控制地区的国家或者受冷战中超级大国力量平衡制约的国家。美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非洲进行资源掠夺,漠视对非洲市场的开发。由于政治局势动荡,经济不稳定,此时非洲处于美国石油政治经济战略的边缘地位,而且由于贫穷落后,投资环境恶劣,更加使非洲被排挤到了美国全球战略的边缘。

(二)关注扶持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政治经济形势逐渐趋于好转,区域联合意识逐渐增强,非洲实现完全独立的前景越来越明晰(韩燕,2011)。随着政治局势的日趋稳定,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非洲各国政府加大经济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市场经济制度,允许外国直接投资,使得地区经济得到了稳定发展。例如,摩洛哥的新石油法、埃及的新投资法、莫桑比克批准了《石油生产税法规》、马里议会通过了《石油法》,这些法规促进了石油开发领域的对外合作进程。所有的这些改革都使得美国进军非洲的道路更加平稳快捷。美国在非洲的民主化战略开始取得初步成效,同时,面对非洲日益显现的市场潜力和国际影响力,美国对非洲战略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但因为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而非洲在美国的能源利益中处于次要地位,所以美国这一时期并不认为非洲具有战略价值,仅扶植南非、尼日利亚等少数国家。

(三)重视渗透阶段

这一时期以“9·11”事件为战略改变分界线。“9·11”事件高度凸显了美国传统能源战略的脆弱性,使美国认识到过分依赖中东石油存在巨大的风险:石油运输管道以及石油勘探开采都受到中东恐怖分子的严重威胁与破坏。考虑到中东和拉美局势动荡以及中国因素,为保证能源战略安全,美国开始注重石油供应多元化。此时,非洲的战略地位及丰富的石油资源便成为美国人眼中的另一块“聚宝盆”。非洲石油已经与美国的战略利益息息相关:美国对非洲石油的投资占其对非洲总投资的三分之二,正如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沃尔特·坎斯坦纳(Walter Toucan Steiner)所述:“非洲石油对我们国家来说是战略利益,并将随形势发展而变得日益重要”。目前,非洲已经占到了美国石油进口总量的20%,根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评估,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美国的各大跨国石油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对非洲的石油投资,垄断非洲油气开发。

“三步走”的石油战略模式

本文发现美国在对非的石油战略模式基本沿用了在中东的石油战略模式。这种战略模式大致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扶植政变或者制造冲突;第二,军事介入;第三,保护石油开发。随着非洲在美国石油供应链上的位置正在不断上升,本文认为除了鼓励石油公司进军石油领域、高官造访改善双边关系、经济援助换取石油开采以外,三步走的石油战略是美国进军非洲石油领域的主要模式。

(一)扶植政变或者制造冲突

美国中情局暗中广泛参与其他地区的反苏反共活动,包括政治、经济战争和准军事行动,虽然以前针对中东地区,现在的作用延伸到了非洲。通过这些活动,引起当地的武装冲突,阻碍欧洲各国在当地的石油投资,破坏已有的石油设备,又扶植了亲美政权,这样,如果亲美政权巩固了,美国便可以在当地名正言顺的进行大规模石油投资,如果冲突不断,便为下一步的军事介入提供了正当理由。以中国为例,在非洲的动荡中,中国之前在非洲苦心经营的石油体系如石油设备等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美国则以战后重建之名挤入到该地区的石油开采领域。

美国在中东的这些暗中策划,应用到如今的非洲政局中:埃及已经爆发了颜色革命,苏丹已经一分为二,利比亚反对派已经掌权,叙利亚现在还在战火之中,这些事件的背后都能看到美国的影子。

(二)军事介入

美国是军事强国,军事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王牌,必须要好好利用。美国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在地区冲突发生以后,美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了。因此在非洲地区如若发生动乱和冲突,美国便可以插手非洲事务了。美国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其一是通过联合国,其二是联合国框架外,以前美国是单边主义,如今金融危机下,美国只能联合其盟友进行联合国框架外干涉。

出兵干涉要有理由,美国出兵的理由总体归类有三个,按使用频率顺序分别为:前苏联威胁,反恐,人道主义干涉。之所以没有中国威胁,是因为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人民眼中的威胁。如今苏联已解体,恐怖主义也随着本·拉登被消灭而式微,因此在非洲战场上就只能用人道主义干涉的理由了。

利比亚是美国运用联合国的典型例子,联合国在诞生之初便注定成为各大国角逐博弈的场所,为对利比亚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美国等国通过联合国决议,在对利比亚进行经济制裁的同时,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利用中俄等国对禁飞区的误解,成功推翻了卡扎菲政权,在对利比亚轰炸过程中,破坏中国采油运油设施,同时亲美政权上台,为美国的石油投资铺平了道路。

(三)保护石油开发

进行军事介入后,在军队的帮助下,大多数地区的反对派会推翻政府,执政掌权,美国便会在当地修建军事基地。例如,在伊拉克战争后所修建的“北方胜利”营地,营地通常都是持久性的,常常由大型石油公司投资建设,目的是军事保护通过这些营地附近的输油管道。如邦德斯蒂尔基地便是由哈利伯顿公司施工的,它的位置距离正在建设的重要石油管线和能源走廊很近,该营地成为军队系统里控制通往欧洲市场石油通道的关键所在。同样在非洲,美国石油公司有意开发雄心勃勃的“世纪项目” —修建从南苏丹通往喀麦隆大西洋沿岸的石油管道。石油可从那里通过海上通道运往美国。而通过地图可以发现,南苏丹已经在美国支持下独立,中非、喀麦隆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内,即便是在乌干达,美国已然派兵打击圣灵抵抗军,用以保护该石油管道,这条输油管道的修建是迟早的事。

“三步走”模式凸显了美国越来越军事化的外交政策,这一模式在非洲会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加强军事存在以控制非洲的石油资源是美国十分重要的外交政策。

总结

美国通过其多元化能源战略,军事化的石油政策,展开全方位的能源外交,全面介入非洲事务,力图排挤英法等国在非洲的传统势力,并消解亚洲国家在非洲日渐扩大的影响力,以实现其在非洲乃至全世界的石油霸权地位。

美国开展非洲石油外交的最终目的是为自身利益以及达到通过控制石油称霸全球的战略目的。美国对非洲的政治经济军事投入,既为了掠夺石油等能源,又为了保障国内石油安全,而不是为了非洲国家的发展。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现代冲突研究中心曾比较了美中两国对非洲的政策,并指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非洲的态度日渐冷漠,而中非贸易额几乎每年翻一番。该中心的非洲问题专家利蒂希亚·劳森写道:“未来几年,美国非洲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中国。最近涉及中国和非洲的战略讨论都离不开石油二字……美国逐渐意识到非洲石油对自身利益的重要性,中国也在不遗余力地拓展其市场份额”。中国在非洲大地广交朋友,提供无息贷款,建设当地急需的水利设施、公路、学校、医院,与非洲国家确立了稳固的经贸联系。这些援助没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苛刻条件,非洲自然对中国张开了友好的双臂。近几年,由于中国对非洲的各项友好政策,非洲国家纷纷加强与我国的经济政治合作,从而阻碍了美国在非洲的利益,而且美国在援助非洲发展经济、对抗疾病、化解冲突时过于注重政治门槛,不利于其在非洲的长远发展。中国在对非洲进行投资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在援助非洲的过程中的有利经验,比如,各项协调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等,避免不利的方面,如只关注石油利益而忽略非洲各国国内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石油供应国的不稳定因素增加。随着高新技术的运用及深海油开采成本的下降,美国对非洲发现和开采新油田的信心将会日益增强,对非洲的战略投入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分析美国对非洲石油战略,使我国在非洲石油竞争中更加游刃有余,更有利于捍卫我国的利益,最终实现中国对非洲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1.Taki Rifai, The Pricing for Crude Oil,New York:Praeger,1975, p.288-289.

2.[英]比伦特·个卡伊,瓦西利斯·福斯卡斯.新美帝国主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

3.韩燕.“冷战后美国对非洲战略的演变及启示”.国际经济合作,2011(1)

4.[美].威廉·恩道尔著,赵刚、旷野等译. 石油战争.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5.新华网.美出兵乌干达打响新石油战争.新华网,2011.10.18

6.威廉·恩道尔著.石油大棋局下一个目标:中国.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非洲石油战略
石油石化展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奇妙的石油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战略
非洲鼓,打起来
战略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海底的石油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