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4-12李新华

山西建筑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太原市太原城区

李新华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制定了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

建国以来,太原市城镇化在国家工业建设的投资拉动下达到了较高的数量水平。至2011年末,太原市常住人口为42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53.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3.35%,相比于全国城镇化率51.3%高出32.05%。虽然太原市城镇化在数量上取得了部分成绩,但在城镇化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 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区县城镇化差距大,郊区(县)发展缓慢

1)郊区(县)城镇化水平低。2011年清徐、阳曲、娄烦等县的城镇化水平仅为28.69%,31.02%,36.44%,不仅与太原中心六城区城镇化率92.75%相差巨大,与全国城镇化水平51.3%也相差较大(见表1)。

2)区县城镇经济差距大。太原市是一个“大城区、小郊区”的城市,至2011年太原市中心六城区建成区面积占全市的87.8%,聚集了全市81.6%的人口。太原市中心城区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密集,产生了诸如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等“大城市病”,但其所辖“三县一市”城镇发展缓慢、规模过小,未形成集聚效应。

表1 2011年太原市所辖县(市、区)城镇化率 %

2.2 太原都市区进展缓慢,制约城镇空间发展

太原都市区作为山西省城镇空间布局“一核一圈三群”中的“一核”,与国内其他都市区如大西安都市区相比,太原都市区在制度建立、区域协作等方面还未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太原都市区的重中之重太(原)榆(次)同城化在共建区建设等方面进展滞后。

由于太原都市区及太榆共建区进程缓慢,造成了太原市与晋中市榆次区同质竞争、资源浪费,严重阻碍太原市城市高端功能的发展和区域整体实力的提升,制约城镇空间的发展。

2.3 传统产业发展影响城镇化发展

1)中心城区传统产业影响城镇化质量提升。太原市中心城区重工业比例过高,2011年以煤焦、焦炭、化工等六大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仍达65.2%。受到资源、环境等相关因素制约,依赖高投资拉动的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面临诸多挑战。第三产业尤其如研发、物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增长缓慢,不能适应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影响中心城区城镇化质量的提升。2)郊县市的传统产业未带动自身城镇化发展。太原市所辖“三县一市”各城镇多为工矿型城镇,其传统产业发展与郊县市中心城镇经济联系不紧密,使各中心城镇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缺乏聚集和辐射带动力,难以对郊县(市)域范围内村镇起到应有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2.4 体制上的二元结构造成“半城镇化”现象严重

1)由于土地、户籍、人口、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制约,农民工“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形成了“半城镇化”现象,农民工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无法与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待遇。至2012年,太原市居住着75.52万暂住人口(见表2),其数量还在以每年约14%的速度增长,他们为太原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抑制了城镇化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制约着城镇化质量的提升。

表2 1990年以来部分年份太原市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 万人

2)太原中心城区的城中村问题突出,在土地、户籍、人口、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农村属性和地域空间及经济功能上的城市属性,形成了“城市二元结构”,城中村与城市社区“貌合而神离”,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不协调、不和谐。

2.5 公共设施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

太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失衡的矛盾突出。从供给情况看,公益性服务领域长期投入不足,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城乡情况看,城乡公共设施供给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设施的数量少、档次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半径不合理,导致城乡教育文化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社会保障不均。

2.6 水土资源制约城镇化发展

在水土短缺的影响下,太原市对产业、劳动力、资金的吸引力不足,减少了城镇化推进的动力。

1)水资源。太原地下水长期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已达到极限,地表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不稳,难以利用。同时受工业污水总量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限的影响,地表水系污染严重。

2)土地资源。市域范围内土地资源稀缺,平原盆地面积1240 km2,仅占市域总面积的17.7%,且绝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建设用地拓展与农田保护问题突出。

2.7 文化建设缺失,城镇特色不鲜明

太原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失去了地方特色。

1)传统城市风貌保护不足。太原历史文化悠久,但文物资源和文化遗存保护利用不足,表现在晋阳古城遗址等特色历史遗存保护不够,景观环境干扰严重;旧城改造大拆大建,老城历史文化风貌破坏殆尽。

2)特色村镇保护不足。太原市域内分布着众多传统村镇,保存了大量地域风貌、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但在城镇化改造中缺乏保护和更新观念,破坏了特色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记忆。

3 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新城建设引领城镇化空间跨越发展

以生态修复和人文宜居建设为导向,实现空间发展模式由单中心圈层蔓延向以汾河为轴线的多中心组团式发展转变,建设重点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新城转变,加快产业和人口向新城组团集聚。

目前应以汾东商务区和晋阳湖区为抓手,着力推进南部新城的建设;以太原经济区、高新区、保税区为载体,着力推进太榆科技创新城的建设;以新机场为依托,着力推进潇河新城的建设;依托外围城镇,着力培育新组团,带动县域的人口聚集。

3.2 加快重点产业转型与城镇化互动

坚持走“高端化、循环化、园区化、集群化、信息化”的路子,实施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实现新型产业化与城镇化互促互动。

通过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建设国内一流的工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现代都市型服务功能,建立起与新型工业化融合互动、与现代城市生活紧密配套的经济体系。

3.3 加快服务设施均等化,推动城乡一体化

加大城镇道路、供热、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性设施的投入,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变城市居民分享型的公共服务体制为城乡居民共享型,实现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将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4 提高中心城区城镇化质量

太原市中心城区的发展是太原市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心城区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可以极大的推动太原周边城镇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以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太原建成以环渤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华夏文明看山西旅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

3.5 强化生态建设,促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强化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三面环山、汾水中流”的生态本底基础上,以东西山生态修复圈建设为重点,创新绿化机制,发挥公司的力量进行生态建设;实施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严格保护水源地,强化水资源管理。

提升太原市生态建设水平,打造一流的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生态都市,转变城市形象,改善城镇化发展的生态空间。

3.6 加强文化建设,走特色城镇化道路

高举文化复兴战略旗帜,建设文化太原、人文并州。以晋阳古城大遗址公园建设和太原府城保护为龙头,逐步启动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工程,开展历史遗迹保护和修复利用。同时加强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在小城镇建设中,凸显城镇的个性,彰显文化底蕴,把城镇的历史感、生态性有机体现出来,使城镇面貌、人居环境实现根本性改变。

3.7 体制、机制创新,促城镇化健康发展

推进城镇化发展,必须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障碍,推进土地、户籍、财税、行政管理等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为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本地化、家庭化来实现真正的城镇化,同时改进城中村政策,既要推动“城中村”的空间形态改造,又要推动其社会形态改造和经济再造,实现“城中村”与城市的全面融合。

[1]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中国特色城镇化论坛论文集[C].2011.

[3]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主报告[R].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课题组,2010.

[4]太原都市区规划(2011~2030)(报批稿)[Z].2012.

[5]湖南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R].湖南城市蓝皮书课题组,2009.

[6]汝 信,付崇兰.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仇保兴.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

[8]李 林.中国城市化质量差异与其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太原市太原城区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除夜太原寒甚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