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碧玉质相近 珠联璧合意更新——试论“联璧提梁壶”与中华玉文化的“通灵”

2013-04-11钱一清

江苏陶瓷 2013年2期
关键词:通灵玉器紫砂壶

钱一清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与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中华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也是人们把爱壶与爱玉一样视为“掌宝”的主要因素。紫砂、碧玉尽管属于自然界中的两种物质,两者的成分构成有所不同,但两者从质地、形态、理气、趣味等方面又可找到“通灵”之处。

“联璧提梁壶”(见图1)的设计创作围绕质、形、理、趣四个方面,对紫砂与玉石的“通灵”进行诠释,以艺术审美的眼光进行审视,并尝试着让砂、玉合成一器,从中演绎透射出中华文化的奇妙灵光。

1 质——紫砂与玉石的质地“通灵”

图1 联璧提梁壶

紫砂矿料与玉石矿料都是埋藏在地下的宝藏,是经地壳运动在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里生成的。紫砂矿物作为一种天然的特殊矿物,主要成分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石、石英、云母屑和铁质等,具有合理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经练制、烧成后,其结晶相多而玻璃相少,让紫砂器具备了抗热震性、透气性、较高机械强度等优异功能,长期亲近抚摸养护,能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美感。

玉,《辞海》的释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莫氏硬度6~6.5度,比重2.55~2.65g/cm3。玉,是有灵性的,早被涂上了一层超物质、超现实的神秘色彩,并演绎为一种社会观念的符号,使玉石的自然属性扩展延伸,导向了社会政治和伦理领域。中国的玉文化早在8 000年前就逐步形成,与古老的彩陶文化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出现。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玉的重要性是与性灵有关,玉作为礼器,可以通灵,也可以用来通神。《周礼·大宗伯》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在良渚文化里,玉斧是王权的象征,玉琮是用来观天的法器。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玉与神有着本质的关联,从远古至今,玉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道耀眼的亮色。儒家以玉比德,诗人以玉喻心。玉,意味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人格理想的纯洁性追求。

紫砂如玉。由于紫砂是在距今只有五、六百年左右的北宋时期才开始出现,在紫砂的发展过程中,古老的玉文化势必对紫砂产生深远的影响。况且,紫砂艺术的理想境界也具备一种“玉”的韵味,人们爱紫砂的情份和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爱玉器,于是把紫砂器与玉器媲美,则有了“紫玉金砂”的响亮称呼。艺人们创作时,也往往把玉的基因植移融和。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与中央美院高庄教授合作的 “提璧壶”,就是因其盖面似一古雅玉璧而得名,虽是某个局部借引玉器形态,却让整器玉韵彰显,堪称当世典范。在当代名家大师中,更有多人以玉为题材进行构思创作,如高海庚先生的“集玉壶”、吕尧臣大师的“玉玺壶”、“玉璧壶”、鲍志强大师的“蕴玉提梁壶”、“双璧叠韵壶”等等。

出于对“提璧壶”等玉壶的崇拜,于是产生了一个将玉的因子嵌入作为创意来源进行创新的想法,并着手开始“联璧提梁壶”的构思设计。

2 形——紫砂器与玉器的形态“通灵”

玉器的成型是通过对原石进行雕与琢的工艺手段来实现的。紫砂器,则需将从岩石开采出来的矿物原料进行堆放风化、粉碎、研磨、陈腐等过程后练成熟泥,通过塑与拍打捏筑来完成制作,然后经烧成才最后成器。尽管两者成型方法不同,可两者的外形、肌理质感却有着相通之处,而后者的形态通过捏塑镶接更显千姿百态。

中国古代的宇宙认识观是“天圆地方”。与神通灵的玉璧外形也是以方、圆为主,而紫砂壶艺中的光货方、圆器造型的主要形态,即由曲、直线条构成的几何形体,也是以方、圆为基本形态构成。

“联璧提梁壶”的壶身设计为象征东、南、西、北四方合璧,四个板块合成抽角形寓方寓圆的体形;下设随壶身抽角形态下延内敛的楞形四足,上为平肩、圆口,壶盖面呈穹隆形;壶钮形体与壶身上下呼应,方圆并济的壶嘴胥出有劲,扁方体的提梁呈“门”形耸立,增加了虚空灵动之美感。而在壶腹壁面上,则可充分发挥书画陶刻的特长优势进行书画装饰。

这样一件从造型设计、制作到装饰全过程均为独立完成的壶艺作品,不仅从整个外观形态能较好地诠释紫砂与玉器“通灵”这一主题,同时还旨在使整器更体现紫砂与玉器联璧、方与圆联璧、造型与装饰联璧的创作思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有较高价值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意义,最终让玉器晶莹明洁的质地与紫砂器外润内贞的典雅情调,通过这件“联璧”外观的肌理质感简洁明了地显露出来。

3 理——紫砂与玉器的理气“通灵”

玉器的质地晶莹剔透,气质温润;紫砂则以暖色为多,温姿劲骨,轻肤细理,尤其是沏泡热茶后给人以一种温暖舒适的触觉感受。而且,两者在“理气”上也有“通灵”之处。这件“联璧提梁壶”,其设计理念则要将紫砂与玉器的“理”与“气”联璧,让精神性本原之“理”与物质性之“气”辩证统一地中和,共同指向“通灵”之处。

联璧,本意是并列在一起的两块玉。据《庄子·列御寇》载:“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故亦以喻并美的两物。又有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曰:“发源纂胄,叶派树分,开国承家,珠联璧合。”同时,“联璧提梁壶”还通过紫砂壶的造型形态,将紫砂与玉器的“理气”引伸,反映“天时、地利、人和”的哲学理念,即是提梁象征天,壶身象征地,而“天、地”之间的钮象征人,突出“天地之道”和“人道”或“自然”与“人为”的合一。同时,通过壶体的书刻与山水陶刻装饰,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地、人关系的气通而合一,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 趣——紫砂器与玉器的趣味“通灵”

玉器在中国古代被当作为一种与神“通灵”的礼仪之器,由巫师所用,或作为圣洁高贵之物让皇家贵族所独享。及至现今,玉器仍属纯洁美好的高贵珍稀之物,不仅象征财富,亦被众人接受,佩带于身作祛灾辟邪所用。现今的玉“趣味”更广,含义也更多,如将美人之韵称玉洁冰清,朋友知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泥与玉结合的紫砂壶,趣味则更“通灵”。在中国紫砂史上,多有文人墨客以咏之。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并序)》中赞:“摇嫩绿于新桐,晓滴琅玕之翠”;李景康在《阳羡砂壶图考》中赞美,称“紫砂莹润如和玉”。实际上,世上已有许多人把爱紫砂壶的热情与爱玉一样并驾齐驱了,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究其原因,大概是人们在与紫砂壶的亲密接触中,与玉一般的壶器早就趣味通灵。在爱抚和摩挲的过程中关系越来越深厚,正如明代学者、《阳羡茗壶系》作者周高起所言,是抚摩宝爱,一日千遍,壶不释手,手不离壶,眷恋之深,一至于此。因此,“联璧提梁壶”亦力求以“趣味”浓郁而引人入胜。整体造型做到平衡和谐、均匀对称、虚实相间、刚柔相济。居中的壶钮处在中轴线上,壶底至盖的实体与钮基至提梁的空间距离相等,上下左右比例协调,具有视觉冲击力。泥质紫中泛红,深沉朴雅。山水陶刻中古朴典雅的苍山翠林、小桥流水,层次分明、疏朗峻秀,江南风光意境深邃。整件作品从造型构造到装饰布局,韵、意相融,型、景互动,形、神兼备,合力烘托出奔放的热情和自然和谐的氛围及紫玉的“趣味”。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联璧提梁壶”的创作,从质地、形态、理气、趣味等方面予以证实:紫砂与中华玉文化“通灵”,使“紫砂碧玉质相近,珠联璧合意更深”,紫砂壶外观的肌理特质和蕴含的艺术内涵及审美品位就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猜你喜欢

通灵玉器紫砂壶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通灵仙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腹语与通灵:拜厄特笔下的女性灵媒及其隐喻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