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道德养成与大学生网络幸福观的培育
2013-04-11徐凤莉
徐凤莉
(沈阳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沈阳 110136)
一、虚拟网络呼唤道德养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正在引发人类社会深刻的变革,人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了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不再仅仅局限于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它甚至还涉足到人们的世界观、幸福观领域。通过撰写博客、微博,人们表达着内心对世界的感知,对幸福的渴求;通过阅读网贴、回复、发帖,人们展示着个体对世界观的解读……网络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途径、社会思潮汇集的新平台、公众诉求的新渠道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1]1然而,网络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的网站不断散布各类虚假信息、各类垃圾信息、各类色情信息;有的网民编造身份在网站上交友聊天;有的网民窃取别人的成果在网络上大肆传播;有的黑客肆意攻击别人的网站;各类不健康的视频或电影扭曲着人们的价值观……如何科学地利用网络,发挥其积极作用,激发信息技术的潜在力量,从而避免网络的消极作用,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大课题。
人们在网络上的种种表现映射着网民的道德水平。网络的发展呼唤道德水平的提高,呼唤道德的养成,没有道德的网民应该受到社会深深的谴责和唾弃。升华网民的道德意识,提高网民的道德水准,修炼网民的道德认知,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它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用以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规范的总和。[2]13没有道德的人,永远不会获得其自身的全面发展,道德水平越高的人,越容易获得幸福。道德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网络的发展需要网民道德的养成,尤其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更需如此,因为他们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只有大学生群体建构科学的网络道德观念,才能在众多网民群体中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才能使网络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指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层次,才能有效地杜绝网络所带来的一个又一个社会伦理、思想道德等问题的发生。因此,有意识地提升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中的道德维度,逐渐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感,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网络道德养成是大学生网络幸福观的基本维度
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幸福的追求几乎伴随着哲学伦理学发展的脚步。虽然对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归根结底幸福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罗敏所指出的:“人总是追求幸福的,如果这一判断是有不证自明的公理性,那必定意味着,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人的天性。”[3]古希腊第一个阐述幸福观的梭伦认为:“许多最有钱的人并不幸福,而许多只有中等财产的人却是幸福的。”[4]42古希腊把幸福论推到顶峰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这件事就是这种事物,因为我们寻求幸福就是为了其本身而不是为了其他事物。名望、快乐、理智及其他种种德行也可以说就是为了其本身,而不是为了其他事物”,[5]127-128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就是至善,即最高的善。亚里士多德把幸福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完美,与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境界品德直接联系到一起,他的名言有:“幸福为心灵的活动”。[6]87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人的幸福是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有机统一。
纵观不同的伦理学家对幸福的不同注解,我们可以认识到“道德是幸福的基本维度”。没有道德,就失去了追求和获得幸福的基本权利,就不会有幸福;拥有了道德,就得到了获取和驾驭幸福的基本权利,就会拥有幸福。在网络世界中,具备了网络道德观,就会在上网的过程中体会到幸福,就会在获知网络信息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感;失去了道德,就会在眼花缭乱的网络中迷失自己,就会变得越发沉迷、消极、黯淡,因此上网的过程就会变得煎熬,就会在网络世界中丧失自己的幸福。
幸福的基本要素是道德,每一个置身于网络中的大学生,无论是上网聊天,还是阅读博客、微博;无论是观看视频电影,还是写网络日记打游戏,亦或是发帖跟帖,其目的都是想运用网络以获得自己的幸福。不断提升道德水准,就会在网络世界中合理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从而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网络幸福是指大学生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能够在知识的获取、信息的收集中获得感官的快乐感和幸福感。运用网络获得幸福,是大学生获取幸福的途径之一。在网络中具备道德维度,提升道德水准,才能在浏览网页、跟帖发帖、观看视频影像等方面获得快乐。而这种快乐的获得是长久的,不是短暂的,它是建立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以基本道德素养为前提的,故而这样的幸福是每一个网民都要力争获得的。
三、提升道德水准,构建大学生的网络幸福观
1.大学是大学生道德养成的主阵地
大学师生作为社会群体中拥有智慧和知识的特殊一员,在德育过程中,传承和创新着以道德文明为核心的社会精神文化,一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塑造着大学生的灵魂,同时又通过大学生扩散到社会中去,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健康发展。[7]58大学应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能够在一个弘扬正义与正气、公平与公正、文明与文化的氛围中健康成长,逐渐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如尊老爱幼的基本美德、团结利他的社会公德、身体力行的个人美德。
(1)开设各样人文课程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大学生渴求知识,对哲学伦理学知识更加渴望。哲学伦理学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幸福观关系重大。所以大学应该多开设人文课程,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方式,让德高望重的教授来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学生再通过自学基本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哲学伦理学的接受和理解,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2)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传播优良的道德素材。网络教学平台的开通,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课后学习的又一渠道,同时更是使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幸福观的平台。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经典的德育美文,传播国内外哲学伦理学家的经典作品,撰写典型的先进事迹及其精神,创建以道德养成为核心的互动讨论版块,开设网络教育课堂,使大学生在课堂和课下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种文化的熏陶是别的渠道所不能取代的。
(3)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部分大学生上网并不是为了寻求知识,而是因为心灵空虚、思想落寞、精神荒芜。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其道德水平能否提高。心灵扭曲、自私自利、以个人本位为中心的大学生,其道德水准肯定不会高。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各高校应选派优秀的教师讲授心理健康课程,通过个案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倍加关怀,尽快解决他们心灵中的问题,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健康成长。
(4)大力宣扬先进道德模范典型,带动和影响大学生道德的养成。目前社会上涌现出一批先进道德模范典型,他们或是敬老爱老,或是自强自立;或是见义勇为,或是大公无私,他们在个人品德、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各方面都成为了大学生的楷模和榜样,所以要积极利用榜样的力量,通过报告、座谈、讨论、演讲、视频等多种方式,让榜样的精神影响大学生,用先进性带动广泛性,促进大学生幸福观和道德观的养成。
2.道德观和幸福观的养成要靠大学生自身主体
道德归根结底要靠自己而不是靠他人的力量来养成。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体现着他们的道德观和幸福观,而他们对道德观和幸福观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一名有道德的网民。所以,光靠他律,大学生就永远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唯有自律,才能使大学生认清自己,逐渐养成正确的道德观,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才能具备良好的品德、踏实肯干的职业道德、关爱他人的社会公德。
3.社会是大学生道德观和幸福观培育的载体
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成员,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优良道德观和幸福观养成的基本依托。和谐的社会氛围,就是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作用。不和谐的社会氛围,就会催生各种各样非道德观念,就会产生千奇百怪的幸福观。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对于当代大学生尽快成长和成材尤为重要。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基础,是积极向上的网络道德观和幸福观产生的土壤。所以必须正视社会对个体的积极影响,积极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1]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高恒天.道德与人的幸福[D].上海:复旦大学,2000.
[3]罗 敏.幸福三论[J].哲学研究,2001(2).
[4]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M].北京:中华书局,2011:42.
[5]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8 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27-128.
[6]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M].北京:中华书局,2011:87.
[7]张琰炎.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