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占山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
2013-04-11于德泉陈丽君
于德泉,陈丽君
(1.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辽宁锦州121000;2.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一 马占山率义勇军抗战的背景
马占山率义勇军积极抗日,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分析如下:
(一)长期以来,日本对我国东三省的觊觎和不断的侵犯
1931年前后,有20万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其中驻扎在“关东州”和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关东军约有1.5万人。1931年6-7月,日本军部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命令日本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制定作战计划并“采取军事行动”。1931年九月,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数日之间,沈阳、长春、吉林相继沦陷,之后,日寇又积极进图黑龙江省,利用汉奸张海鹏为前驱,共同策划进犯黑省。[1]24
(二)国民党政府一直实行不抵抗政策,加重危机
进入1931年夏季后,在我国东北地区,日本已经开始发动侵华战争。而蒋介石却在南昌提出“先安内后攘外”的国策,并且表明:“不能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2]3125[3]1931 年 7 月 24 日,蒋介石又致电东北、华北各军政长官,要求他们“勋服膺钧旨,敬当钧命是听,候令行止”。[4]479这样,国民党中央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达成一致意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希望依靠国联和平解决。
(三)马占山本身的爱国情怀被激发
1903年马占山加入绿林队伍。1905年队伍被清政府招抚后,马占山作为哨官开始行伍生涯。马占山在1916年8月参加官军狙击巴布扎布的战斗,并从此产生“打倒帝国主义之雄心大志”。[5]1926年马占山做了骑兵第十七师师长,后又升为骑兵第二军军长,并成了奉系军阀的高级将领。1930年马占山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柳条湖铁路爆炸事件挑起对华战争,激发了马占山的爱国情怀。
(四)马占山其时的号召力与领导能力较强
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在1931年10月8日,任命马占山为黑河镇守使兼警备司令、步兵第三旅旅长,统辖10余县。10月10日,马占山又被任命为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军事总指挥。[6]455他在被委任前,就“整伤部伍,正拟通电请缨”。[7]在接到委任后,态度明朗,行动迅速。他绕经哈尔滨,于十九日夜抵达齐齐哈尔,第二天就宜布就职,并当众宣称:“倘有侵犯我疆士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铲除之,以尽我保卫地方之责。”。[8]10月11日黑龙江省开军事会议决定联苏抗日,①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为了抵制日本,“编制了黑龙江省全省的民团军”,②订好了条例,11月10日把条例送到吉林省北部各县及哈尔滨各机关。
(五)自发组织抗战的各阶级人民的抗日情绪高涨
各阶层的民众纷纷开始组织各种武装进行抗日,“参加义勇军的不仅有原东北军中的广大爱国官兵和警察,而且更多的是破产的农民、工人、爱国的知识分子。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愤于日寇入侵的绿林中的爱国分子”,[9]“各支义勇军各自为战,旋退旋进”。[10]5关内各地民众纷纷组织起救国会、后援会,支持和援助东北抗日义勇军。
(六)共产党抗日号召的影响大
中共中央在9月22日做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的决议》。《决议》强调各地“党组织要加紧地组织领导发展群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大胆地警醒群众的民族自觉,而引导他们到反帝的斗争上去”。[11]154中共满洲省委在 1932 年 2 月发表了《抗日救国武装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战争》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共北平市委抽调了一批进步的党团员和青年知识分子,到辽西、辽东、吉林、龙江各地组织发动义勇军。当时“东北地方中共党员与共青团员共二千一百三十二名”。[12]744
二 马占山率义勇军抗战的过程
(一)马占山率义勇军抗战兴起(从“九·一八”事变至1932年4月)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辽宁、吉林两省的大部分领土以后,积极策划侵占黑龙江省。10月28日,日军开始集结兵力,11月4日,江桥战役爆发,马占山亲临前线,广大爱国官兵同仇敌忾,击伤日伪军数千人。[1]31尽管江桥抗战最终没有阻止敌人的攻势,但是江桥抗战是东北爱国官兵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自动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就如毛泽东所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 年就开始了。”[13]935这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我东北三省爱国军民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抵抗日军侵略者,这一举动得到了来自全国各阶层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也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江桥抗战期间,马占山便着手在全省组织和训练民团,扩充各县抗日武装力量,11月10日,马占山在致各县县长的电报中提出:在各县成立保卫团[14],不到月余编成“十个总队,约有五万余人”,[15]24此间,一直致力于收编群众抗日武装,组成义勇军,人数约10万。各地的绿林英雄,也积极要求参加义勇军,马占山一一给予名义,将他们编成游击队、独立团,特设民军指挥部统辖。这就是东北义勇军的由来和活动开始。[16]18此后直到马占山假降日本政府之前,这支队伍转战黑龙江各地,成为地方义勇军抗战主力,该部义勇军在黑龙江省东、西部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给日伪统治造成很大威胁。
(二)马占山率义勇军抗战的发展及高潮(1932年4月至1932年底)
首先,再举抗日义旗。马占山接受伪职后,全国上下舆论哗然,纷纷致电谴责,同时,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事事掣肘,致使其幻想保全实力的“自治计划”无法实现。于是,1932年4月,马占山率部从日伪政府下出走,在黑河再次举起抗日义旗。[17]
其次,成立黑龙江省抗日救国军。马占山部自江桥抗战转进海伦后,采取化民为兵以资长期抗战的措施。返黑河后,重新组织黑龙江省军政两署机构,马占山任省政府主席、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的副司令官,并成立了黑龙江省抗日救国军司令部,马占山任总司令。待黑龙江省东北部二十余县的民团已达六万以上,枪马至少已有半数,[1]166开始筹备向哈尔滨反攻。总观1932年夏秋之际,由马占山指挥的抗日部队和群众共约10万人。
再次,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下旬,吉黑义勇军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收复失地的军事行动。吉黑义勇军投入兵力达到7万到8万人之多,主要战斗在哈东、江北、哈西、吉顿四个战场分别进行。[18]996江北战场主要由马占山领导。马占山在5月初召集黑龙江省全体将领举行军事会议,决定了长期抗战方略,于5月15日亲率大军由黑河出发,并发表誓师通电。[1]167马占山及其部队继而在海伦、海北、讷河、克山、巴彦与日军战斗,损失惨重,7月29日,马占山部在罗圈甸子被敌人包围。
最后,罗圈甸突围。马占山突出重围后,9月初到达龙门县城,重振旗鼓,率众向讷河前进。到达讷河以后,成立抗日第一军,马占山兼任军长。由于时局变化很快,各处的抗日部队,相继被日军所击溃,马占山眼看不能扭转大局,于是宣布离讷西行,并命令全军,按个人自愿,可行可止,决不勉强。1932年12月4日,在满洲里匆匆安排军务后率部分官兵,同苏炳文一并入苏联境内,马占山部先后入苏人数约为3000人,统称为第5军,这支部队后来由原第五旅旅长刘斌领导。[19]66
(三)马占山其部义勇军的后期战斗(1933年初至1940年左右)
马占山率领一部分队员转退苏联,并出访欧亚,于1934年辗转回国。离国并不意谓着马占山部停止对日抗战出现。
资料显示,马占山部约10万义勇军,其中3万人一直坚持抗战,2万人转入热河,0.3万人追随马占山退入苏联,死伤俘虏4万人,投敌0.7万人。战斗次数179次,日军损失18884人,伪军损失23217人。[20]
三 马占山率义勇军抗战产生的影响
马占山率义勇军的对日斗争是整个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两年多的苦战虽然大部分失败了,但是其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突破了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打破了日军侵华的部署,开启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战的历史一页。它不仅得到了国内各阶层的承认和关注,也得到了国际上的重视,1932年11月21日国联行政院开会讨论李顿的调查报告时,顾维钧就这样感慨:“如果没有东北的直接抗战,在国联大会上简直没有话可说”。[21]
2.马占山部义勇军的英勇抵制和坚决反攻,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日本的兵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从而拖延了日本对东北地区的占领,改变了日军侵略全中国的进程。日寇刽子手金井章次在他的《满蒙行政琐谈》一书中写道:“在反满抗日的领导中,现在大多数连名字都想不起来了,但马占山的名字却无论如何也忘不了的”,可见每当提起马占山的名字,敌人都是“心有余悸”的。
3.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江桥抗战之后,全国及海外华人都知道了马占山的名字,当时一名留学生这样写“忽尔欣闻马将军的誓死奋战,为国杀贼,其欢愉感激之忱,诚非笔墨所能描刻于万一”,[1]68马占山的抗日英举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4.为建立和壮大抗日联军开辟了道路。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东北义勇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占山的义勇军余部不仅为东北抗日提供了战斗力,义勇军当年战斗的区域也成为了抗日联军的根据地。此外义勇军的活动直接影响、组织了民众,为抗日联军提供了丰富的组织经验和广泛牢固的群众基础,为抗日联军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马占山部义勇军的抗日活动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对马占山部甚至整个东北义勇军的抗敌之举视而不见,甚至指责、非议、贬低。历史的偏见需要我们纠正,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评价马占山部义勇军的功过,以便更好地了解整个东北义勇军的发展历程,这对于我们发扬民族精神,振兴中华,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 电信哈市第236号(秘),哈尔滨1931年10月12日,《齐齐哈尔满铁报告》,日本外务省外交资料馆,A-1-1-0-21-17,《满洲事变嫩江事件》。
② 公信关机高支第14241号之2,《黑龙江省民团军编制》,1931年11月20日,日本外务省外交资料馆,A-1-1-0-21-17,《满洲事变嫩江事件》。
[1] 全国政协、黑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马占山将军[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2] 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三卷[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4.
[3] 胡玉海.东北义勇军抗战的历史地[J].辽宁大学学报,2005(5).
[4] 周 毅,董慧云,张忠发.张学良文集上卷[M].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转引)胡玉海.东北义勇军抗战的历史地位[J].辽宁大学学报,2005(5).
[5] 冯将军略历.[N].东北民报,1947-04-18(3).
[6] 唐德刚记录,王信忠著述.张学良世纪传奇上卷[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
[7] 何新吾.东北现状——马占山归国后报告抗日经过[Z].东北研究社,1933.
[8] 徐 桑.马占山将军抗日战[M].北平:中北印刷局,1933.
[9] 八年坚苦斗争中壮大起来的东北抗日联军[N].新疆日报,1939-09-21(4),第1118期.
[10]陈彬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第 1集[M].日本研究社,1932.
[11]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来: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2]李鸿文,张本正.东北大事记:下卷[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
[13]毛泽东.论联合政府[G]∥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 马占山致各县长灰电[Z].1931-11-11.
[15]印维廉.东北血痕[M].南京:中国社会科学会出版,1933.
[16]反攻:第11卷[Z].反攻杂志社.
[17]东北抗战实录编写组.东北抗战实录[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5.
[18]赵 杰,李兴泰.血肉长城军抗日斗争实录[R].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19]高树桥.东北抗联斗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0]刘晓音,孔令波.关于东北抗日义勇军前期斗争结论的商榷[J].军事历史研究,2010(2).
[21]李 杜.东北义勇军的过去与现在[J].国讯旬刊,200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