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
2013-04-11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的鸭绿江畔,是一个以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为主体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行政区划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下辖3县(市)3区和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总人口243万。
丹东是中外闻名的英雄城市。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丹东奔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第一次向全世界显示了新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重要力量。丹东作为抗美援朝中最前沿的城市,饱受了战火的洗礼,成为了一座可歌可泣的英雄城市。在丹东,处处存留着与抗美援朝有关的印迹,有鸭绿江断桥、河口断桥,还有全国唯一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专题博物馆——抗美援朝纪念馆。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文字,都会抖落岁月的封尘,穿越时空的隧道,引领你重回那场震撼世界的生死较量。
丹东是风光迷人的休闲城市。丹东依山、临江、面海,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9℃,素有 “北国江南”之美誉,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湿润的地方,生态环境在国内名列前茅,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丹东淡水资源丰富,拥有河流1000多条,人均占有淡水量是全国的1.5倍、辽宁省的4.5倍。森林覆盖率达66%,是支撑辽东半岛一把天然绿伞。丹东拥有国家级或省级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24处,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辽宁省园林城市。赴朝旅游、边境旅游、温泉洗浴、海滨度假、高尔夫球场等特色项目令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世人向往的休闲之都。
丹东是环境优美的江海城市。丹东是我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有着绵延126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城市背靠翠绿的青山,头枕蔚蓝的黄海,侧依碧波荡漾、如诗如画的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江海之滨拥有108000公顷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是世界北半球迁徙禽类的重要停歇地,每年都有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迁徙、栖息,莺歌燕舞、蔚为壮观。江海造就了丹东许多天然美景,也承载着丹东人未来发展的希望。
丹东是交通便捷的枢纽城市。丹东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也是规划中的北京-首尔-东京国际大通道的核心枢纽站,已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铁路交通距平壤220公里,距首尔420公里,是贯穿整个东北亚铁路大动脉上的重要枢纽。公路交通距沈阳220公里,距大连252公里,已经开通的丹沈、丹大高速公路和已经开工建设的丹海高速公路、沈丹客专和丹大快铁,使丹东与沈阳、大连构成辽宁开放的金三角。正在建设的东北东部铁路及丹通高速公路打通了东北东部新的出海通道,将使东北东部13个城市丰饶的资源直接面向海洋。已经开工建设的中朝鸭绿江大桥,将进一步提升丹东地区、辽宁省乃至东北东部地区的开放度,实现对外开放水平的新飞跃。我国北方天然不冻港——丹东港距韩国仁川港仅245海里,与韩国、日本多个港口直接通航,是连接韩国、日本十分便利的海上通道。丹东民航机场正在争取成为口岸机场。
丹东是产业雄厚的新兴工业城市。丹东工业历史悠久,造纸、纺织、服装、日用品等产业极具竞争力,孔雀、康齿灵等品牌享誉全国,曾有过轻工业明星城市的美誉。伴随着轻工业的发展延伸,丹东形成了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产业结构。目前,丹东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能源工业、金属矿开采及冶炼压延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等六大产业为主导产业,六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00户。其中黄海客车、曙光车桥、化纤等产品在国内外有较高声誉。外向型的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全国最大的草莓、板栗和贝类养殖生产和出口基地。商贸服务业、物流业蓬勃发展,是辽宁省重要的出口商品集散地。
丹东是商机无限的开放城市。丹东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处。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沿海开放城市。2006年,列入辽宁省 “五点一线”开放战略。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对处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前沿的丹东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丹东紧紧抓住这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以率先发展、快速崛起为目标,加快以新区、大孤山、前阳、东港四大经济区为重点的沿江沿海经济带建设步伐,全力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东北地区东部新的出海口、辽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目前,面对新一轮思想的大解放,丹东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总体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 “坚持大开放、狠抓大项目、构建大旅游、营造大环境”的发展战略,以港口为依托,以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为先导,面向海洋,拉开城市发展空间,实现丹东、东港同城化和一体化,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一个开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