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2013-04-1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450011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17期
关键词:贸易出口服务

■李 静(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郑州 450011)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的特点

(一)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从2001年的5096.50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38667.60亿美元,年均增速20%。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进出口额首次出下跌,降幅达13.9%,之后又快速回升。总的来说我国外贸增长迅速,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贸易大国。

(二)出口商品结构虽逐步优化但仍不合理

过去,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的构成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工业制成品为主。随着我国外贸产业的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比例迅速提高,突出表现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开始快速增长。2012年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8548.3亿美元,增长8.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40.6亿美元,增长6.4%。

然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工业制成品中所占比重还明显偏低,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核心技术的缺乏使得出口产品技术附加值与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三)对外贸易集中度较高且出口风险大

近年来,我国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对东盟、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大幅上涨,但欧盟与美国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2011年对这两个地区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35.8%。因此,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使我国出口的脆弱性大。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欧美国家的外需急剧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09年出口总额下降了16%。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延续,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我国外贸增长阻力重重,2012年进出口总额增速为6.2%。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贸易增长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数量快速上升;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外资企业是出口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贸易主体;出口市场较为集中。

后危机时代我国贸易多元增长面临的问题

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影响,对我国的外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2009年底开始,欧、美、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指标开始从谷底缓慢回升,也意味着本次危机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到目前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但经济恢复速度缓慢的后危机时代,我国贸易增长又面临着新的问题。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加剧致使我国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使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一些国家为扶持本土产业,缓解就业压力,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据世贸组织监测,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而且这些措施更多地是用于遏制国外产品的进口,刺激本国相关产业复苏,纯粹应对危机的作用在下降,因此影响更为深远。

其中,我国更是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者。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贸易预警(World Trade Alert)”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达243亿美元,增长7倍多。

(二)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使我国低成本竞争优势面临压力

近年来,能源及制造业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部分基础原材料价格虽有所回调,但仍处高位,自2010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9.6%。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我国劳动力成本正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持续出现“用工荒”,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在向我国中西部进行转移。同时,与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相比,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比中国低,部分外资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印度等地转移生产能力。由此看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正在受到挑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能否继续保持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加工贸易主导的贸易增长面临挑战

加工贸易在我国贸易增长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在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长期维持在50%以上的比重,从2008年开始才逐渐下降到50%以内。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在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利用外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后危机时代其面临的挑战。

首先,加工贸易产业的高能耗、高污染特点与世界贸易低碳化的要求不相符。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将高污染产业与产业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追求更高的利润,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加工贸易都属于这一类型,其带来的高污染的环境成本使我们不堪重负。

其次,我国已悄然进入“高成本时代”,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土地、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及环境保护成本等都将进入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这将改变我国原有的综合优势,尤其是对成本驱动型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将降低。那么,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低成本加工组装基地的国际资本就有可能从中国转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如东南亚与印度。到那时,我国贸易增长靠什么来推动?贸易顺差的来源又在哪儿?这些都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

(四)以“三资”企业为主体使我国贸易增长受制于外部因素

在我国出口贸易主体方面,外商投资企业的比例始终在50%以上,2011年的比重为52.42%。这种模式在迅速扩大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同时,也使我国过分依赖外方的采购与营销渠道,在外贸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环节尤其是销售环节上受制于人,当市场风险来临的时候我方缺乏规避与抵抗的能力。另外,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只体现在最终产品上,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品牌、营销网络还受制于外来的跨国公司。因此,看似我国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不断增长,但产业链条一般情况是生产环节的附加值低于流通环节的附加值,我们得到的仅仅是生产领域的一部分很微薄的利益。

促进我国贸易多元化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在后危机时代,积极参与周边经济合作组织,从两岸四地、“10+1”、“10+3”到整个东亚,逐步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逐步加大东亚区内贸易的比重,重视东亚区内经济合作。并以金融危机为契机,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在以北美、欧盟、东亚三大板块为核心的全球竞争格局中有效地提升东亚区域的整体实力。

我国通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利用优惠贸易协议,可以实现对出口的创造效应,还可以扩大海外市场进入渠道。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通过与东盟十国在贸易及产业层面上的深化合作,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尤其是我国相对东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这些产品的进口占东盟从中国总进口的21%。因此,通过区域合作带来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同时可以凭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便利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外贸产业的跨国投资与合作生产,通过转口贸易或者海外加工生产的方式,使出口到目标国市场的产品上中国制造的痕迹逐渐淡化,减少贸易摩擦的产生。

(二)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贸易增长中的主体转换

外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外资企业看重的是国内低廉的要素成本与市场潜力,东道国看重的是外资带来的技术与管理的外溢效应。但随着外资企业独资的比重逐渐上升,这种外溢效应逐渐缩小,甚至不利于我国贸易结构的升级。

因此,在继续发挥外资企业巨大作用的同时,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和扶持本土企业的发展,培育、鼓励、扶持本土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承接外包业务,促进贸易主体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逐步向国内企业、尤其民营企业为主转变。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强协调,继续在外汇管理、通关便利、用地、人才等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二是要建立出口名牌培育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到海外市场注册商标、申请专利和进行国际认证,增强国际竞争力;三是要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生产基地及物流配送体系,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四是从信贷、征信、担保、政策性金融等入手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改善贸易结构

相对于货物贸易,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两者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通向贸易强国道路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发展服务贸易是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关键。

我国服务贸易在近十年中发展迅速。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19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9.3%。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7%上升至5.2%。世界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1年的第4位。可以说,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加强,但是,与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很低的,平均仅为3%,同期美国服务贸易的平均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达16%。

因此,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优化我国贸易形态结构。第一,加快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为服务贸易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本保障;第二,大力发展我国国内服务业,为服务贸易出口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三,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首先要保证海洋运输、旅游、建筑等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领域的发展,同时,在动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把发展服务贸易的重点放在信息技术、通讯、保险、金融、咨询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上。第四,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丰富服务贸易渠道。

(四)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

我国出口商品不断遭遇国外各种贸易壁垒的阻击,如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使我国出口贸易严重受损。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各国高筑壁垒,限制进口。另一方面从自身原因来看,我国出口商品也存在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的情况,尤其是农产品,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缺乏,使一些农产品及加工品达不到卫生、营养、健康与环保的标准,从而影响对标准较高的发达国家的出口。

因此,要加强对外贸易中的标准化工作,实施外贸标准化战略。第一,标准化战略是突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技术标准对国际市场的制约作用已然显现,我国出口贸易一直深受其害。因而,认清我国技术标准的现状,实施标准化战略,对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具有积极作用。第二,有利于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企业、商品、服务同国际市场接轨。标准是新一轮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谁掌握标准或拥有标准的制定权,谁就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三,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可以促使我国生产技术的更新,改进商品与服务的质量水平。

1.姚丽芳.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成就贸易强国[J].中国经贸导刊,2010(6)

2.李大凯,于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新路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8)

3.周瑾慧.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6)

4.张燕生.后危机时代: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最重要[J].国际贸易研究,2010(5)

5.王秀卿,张贵英,刘盈含.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及提升策略[J].商业时代,2012(22)

猜你喜欢

贸易出口服务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