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实施途径问题

2013-04-11佘双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普及

佘双好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实施途径问题

佘双好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实施需要从多种途径全面推进。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基本的途径,如理论宣传教育途径、实践活动途径、典型人物途径、大众传播途径和群众性理论活动途径等,对这些活动途径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实施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及计划的重要环节,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计划实施途径有助于从整体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进。为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载体和方法研究”课题组对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途径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实施途径。

一、理论宣传教育途径

理论宣传途径是指通过集中系统的理论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系统的科学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不可能在实践中自发产生,而必须经过理论家的创造和提升,进行系统化的工作。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2]同样,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的传播和普及工作,也不可能简单通过零星的、间接渗透的自发的方式就能够完成。系统理论宣传教育活动,为广大民众打下了坚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依然是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途径中最集中、最稳定、最普遍的实施途径,在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

近些年来,在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论宣传途径:

一是理论宣讲活动。在党的重要会议召开和重要理论创新思想提出以后,全党和全国各行各业都形成了以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创新理论为主要任务的各级各类讲师团,各级各类的理论宣讲活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导和示范作用。

二是理论大众化活动。及时出版党的文献、理论读物和理论学习宣传资料等,通过出版理论读物来开展理论宣传普及活动。近几年来,一些理论读物,如《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等理论读物受到广大群众好评,在理论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理论培训。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学习班等,通过系统理论讲授进行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的理论学习活动,对广大学员系统学习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了系统理论教育作用。

四是系统课程教育。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纳入学校课程,进入学校教材,通过系统正规的教学活动,进行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如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的主渠道,通过系统、集中方式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进行全面、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也渗透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形成了系统的课程教育活动。

五是理论学会、社团活动。通过理论学会、社团等组织开展理论研讨、理论论坛活动,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动进行了深入研讨,而且也发挥了理论宣传和普及的功能。

六是自发、自觉地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活动。理论宣传普及活动的最终结果都需要普及对象的积极参与,都离不开普及对象学习的主动性,广大人民群众自发、自觉开展的理论学习活动,是理论宣传教育活动中最为广泛和普遍的普及途径,等等。以上途径,都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理论宣传途径对人们全面系统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长久的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中居于主导性作用,但理论宣传途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理论宣传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是难以开展理论宣传教育活动的。二是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对时间要求相对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宣传教育活动,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这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中时间的分配。三是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对场所和基本条件保障有较高要求,没有一定的场所和条件经费保障,是无法开展理论宣传教育活动的。四是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对宣传教育工作者人员要求较高,需要专业化、高水平的理论宣传工作人员等等。这些都说明理论宣传教育途径的局限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还需要其他途径共同完成。

二、实践活动途径

实践途径是指通过日常工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了解和体会,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成果,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下形成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构想的主要根源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主要根源也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离不开实践活动途径,实践活动途径不仅丰富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感性认识,加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活动艰难性和过程性的理解,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理论的威力、实现理论体系内在价值的重要场所。实践活动途径是深化理论宣传教育途径的必要方式。

与理论性普及活动相比,实践途径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特点:

一是以实践活动者为主体。与理论普及活动相比,实践活动途径并不是着眼于某一理论体系和意识形态观点,而是以实践活动者为活动的主体,通过实践者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体会和感悟等获得经验与知识的增长,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活动途径。

二是以活动者直接经验为内容。理论途径比较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对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的学习运用、掌握,特别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内容和观点的把握,而实践途径重视的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强调实践者从实践中亲自感受和体会,强调实践者的参与性。

三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实践活动途径虽然重视实践者在理论教育中的内在体验,但其主要载体是各种外部活动,如日常实际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军政训练、文体活动、公益性活动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包括实践者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偶发开展的实践活动。

四是综合经验性。相对于从理论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实践活动途径中获得的经验更为丰富和多元,实践者在活动中获得的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经验,有些经验虽然不能通过理论方式表述出来,但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潜在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活动的实践活动途径是丰富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途径:

一是由党和政府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活动是一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迈进的伟大实践活动,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动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目标和价值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最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生动体现。

二是党组织开展的集中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最近几年开展的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三是宣传思想部门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专门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在整个理论普及中具有引导性、示范性和辐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实践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所参与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个体所参与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个体对整个社会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也是个体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感性基础。但这种个人实践活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确信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3]同样,一个人的感性认识也不可能自发地上升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认识上,因此,个体需要突破个人感性认识基础,形成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认识。

实践活动途径尽管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局限。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毕竟是一种理论体系的普及活动,在实践活动途径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活动方式应以理论宣传教育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应将理论宣传教育奠定的知识基础进行深化。二是实践活动途径是理论宣传教育途径的有益补充,实践活动途径的最终目的是深化理论体系的了解,而不能用实践活动代替理论成果。

三、典型人物途径

典型人物途径是指通过能够体现、阐释和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人物作为载体,通过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物的形象,来增加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升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涌现了十分丰富的宣传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典型人物。通过典型人物途径进行理论普及活动,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具体性等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有效途径。

典型人物途径十分丰富多样,以下几种典型人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价值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中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升者,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希望与信任,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党的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损伤更为致命。

三是广大思想理论工作者,他们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讲者,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者,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研究和讲授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典型人物途径的选择过程中,应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开展,及时推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要求,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作为一种符号和标记,通过符号化的楷模、偶像和典型人物,来引导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和践行。

四、大众传播途径

大众传播途径是通过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宣传传播的途径。大众传播在思想理论武装途径中具有广泛性、快捷性和便利性的特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与受众之间建立了广泛的信息联系,这样就在受众意识领域营造了一种媒介环境,这种媒介环境有助于个体形成某种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倾向。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中,大众传播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重要阵地,大众传播媒体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传播提供了公共的平台,回应了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相关思想理论问题的渴求,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众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平面媒体和多媒体两类。平面媒体主要是指以报纸、书籍等传统印刷品为主要载体的媒体,平面媒体具有传统的快捷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用好党报、党刊和其他各种报刊,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是指通过声音、图像、符号等音频系统、数字系统、符号系统及集合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宣传的路径。比如广播、电视、电影、动画、游戏等,就是多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最近几年,一些影视片、政论片,如《百年小平》、《航标》、《旗帜》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众传播途径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即互联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引人关注。互联网作为大众传播媒介,除了具有普通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共性与多样性特点以外,还具有互联网络所特有的虚拟性、双向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所谓虚拟性是指网络参与者一般可以通过匿名方式进入网络空间而隐退自己的身份,网络中身份的隐退容易诱使个体从事一些在身份明确条件下不容易出现的行为。双向互动性是指网络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参加网络的活动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主体的身份进入到网络空间,而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中受众处于相对被动相比,在网络中网络参与者更为积极主动,在网络中发生着更为积极主动的双向互动关系。而即时性是指网络的信息是随时随地及时发生的信息,它可以通过网络把正在发生的事情和观点及时进行传播。把网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传播途径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特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向网络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网络只是网络载体的较低层面的实施途径,而充分发挥网络中意见领袖和网络主体作用,主动利用网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是网络途径较高层面的要求。

五、群众性理论活动途径

群众性理论活动途径是指通过基层人民群众广泛开展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在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不断汲取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过程中形成的途径、载体和方法,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目标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具有天然的联系,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并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过程,而是一种内在的必然,是人民群众自己的理论与自身实践活动的结合的过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实现大众化,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中存在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需求,因此,应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能够得以真正实现。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实施途径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及活动实施的需要,也反映了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共同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效的实施途径与科学理论的结合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活动。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phycjy.pinghu.gov.cn/readnews.asp?id=312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 列宁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

[4]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G410

A

1672-9749(2013)01-0028-04

2012-11-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载体和方法研究”(12&ZD037)

佘双好(1964-),男,湖北天门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淑珍]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普及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天文知识普及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