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针对性的思考

2013-04-11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

陈 军, 黄 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学生真学、真信和真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大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为其顺利成长和全面成才提供思想启迪与智慧支撑,是教师、高等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不断探索,我国许多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教学上已经探索出了丰富的经验。一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培养诉求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产生和完善,为保障教学质量提供了支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面对着不同专业背景的学校和学生,面对着具有不同年龄阶段和知识构成的受众,面对着不同教学对象的个性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情景和教学条件,这迫切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遵循共同性、统一性要求的前提下,强调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与个性化,[1]并以此有针对性地创新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

随着教材改革的深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不断向整体化、系统化和精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受到教学内容、教师水平和受众特征等原因的限制,课堂教学也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

1.知识体系庞大,教学课时有限

现有的基于“05方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是综合了原“98方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在吸收科学社会主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具有庞大知识体系的教材。基本特点是确保和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身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体系的完备性和科学性,使课程设计真正重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2]然而,按照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教学学时数满足不了内容极为丰富的教学要求,如果再考虑实践教学的课时量,授课教师普遍感觉课时紧张,把握重点较为困难。[3]因此,在现有教学大纲和教材知识体系下,任课教师如何有重点、有主次、有取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是有效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选择,如何确保重点选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难点,也是课堂教学面临的首要困境。

2.教学内容抽象,学生接受能力有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新课程体系中学理性、理论性最强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其基本原理都是由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构成。而课堂教学所要讲解和传授给学生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稳定最一般的原理,与属于原理应用的内容相比,具有很高的抽象性。[4]这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阐释与表达的能力,将抽象的理论用通俗的语言向学生进行讲解,而又不造成理论的割裂和庸俗化,并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使学生爱学、善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这是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处理好抽象理论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如何使深刻但枯燥的理论解释成为贴近学生和贴近现实的鲜活生动认知渠道,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提高教学质量面临的深刻挑战。

3.教材知识重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程教材的内容对于一些文科学生来说非常熟悉。经济学、管理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高中阶段就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部分知识,这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呈现了重复。由此,教师在课堂上继续按照教材知识授课,那就使学生认为课堂知识陈旧枯燥,进而缺乏学习积极性而反感和逃避课堂教学。然而,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突破已有的教材知识体系,重新选择和拓展新的教学内容,则又违背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弱化了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育人效果。在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要求下,如何结合大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专业背景和知识需求,展开分层次和有针对性的教学,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减少学生因教学内容重复而产生的排斥抵触课程的心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面临的直接困难。

二、针对性教学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内在要求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从根本上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标,以教材和学生学习的特征为依据,以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为途径,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完善和优化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即通过研究学生的知识、观念、道德、智慧、意志、需求、心理等状况,把握他们的“意识框架”和“人格图示”,尊重学生的成长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和空间,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独特个性和求异性思维,为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问题提供有效的与教师共同的意义空间。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内在要求。

针对性教学的基本思想是教师在教学中立足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学业得到充分发展。展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针对性教学,目的是在教材知识体系庞大、教学内容抽象、教材知识重复的现实约束下,通过改进教学的进度,细分教学的类型,以适应大学生受众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这一教学方法的立足点是将学生群体的学习实际视为教学的组成因素,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特征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采取有指向性、有选择性和目的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原有的课堂学习状态上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活学活用、真学真用、实学实用的真实呈现,也是促进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

从课程定位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围绕教学目标,使青年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教学才是富有实效的教学。要让课堂教学取得更加突出的现实效果,这需要教师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出发,结合其知识、情感、心理和人生发展的不同需求,了解大学生课堂内外的生活和学习,了解其发展的诉求,才能够在课堂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运用上联系实际,使其与教师产生共鸣,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指导性和价值所在,进而从内心自觉地接受课程知识。这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三、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的主要措施

要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受到大学生的重视和喜爱,使其发挥在大学生思想塑造、品质锤炼、心灵陶冶和智慧启迪层面的引导性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性,这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大学生主体的个性化特征,并在理解其知识基础、认知倾向、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等因素的前提下,采取和完善针对性教学的具体措施,使教学过程更加细致具体地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

1.展开课堂调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授课对象已是“90后”大学生。不同学科、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又有不尽相同的成长要求,他们的思维方式、成才目标以及所面临的困惑、问题也各有特点。要更好地对其进行持续、系统、有效的关怀和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首先把握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知识需求特征。授课教师需要深入学生,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课堂调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动态。调查环节内,要突出学生是否理解、认同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如何学好、用好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对自己成长、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等主要问题。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授课教师根据不同教学群体的个性特点、精神面貌、认识程度、发展目标、教学情景和教学条件,将学生的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取得更加富有实效的教学效果。

2.整合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理论性强,知识全面,但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安排内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不能完全套用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而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保证基本内容完整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一方面,授课教师要从整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集体备课、课程研讨、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在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重点的同时,合理斟酌和取舍教材知识章节,节省授课时间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还需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学习兴趣、思想动态及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实现教材理论与专题讲授相渗透,打破已有的教材知识体系安排,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整合与提炼,突出教学目的,既注重将教材设计的基本理论融于不同的专题讲授之中,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专题内容,又注重用大学生不同受众群体所关注的热点和现实问题发展专题内容,并进行系统阐释和深度分析,增强课程的说服力。

3.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材知识传递最为重要的载体,是教师直接面对受教育者而展开的具有主体性、创造性、艺术性的实践活动,是教育主体的能动性活动。要使课堂教学富有实效,教师必须运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和有效的交流渠道,实现对教材内容的重新创造和生动表述,使之转化为可接受、能理解的知识内容。在授课方法上,教师要转变不顾学生专业背景、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差异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根据学生群体发展实际,引入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探索案例教学、问题导入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演讲式教学等教学方式,采取辩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方法有选择性地运用于不同的知识章节中,并吸取各种教学形式之长,创新性地综合运用;在讲授具体知识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注重跟学生的双向交流,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表达与展示的主动性。同时,捕捉新鲜元素,积极转换表达方式,以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语言来诠释抽象的理论,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富有活力,凝聚感情;在授课的具体手段上,可以结合教学情境和授课内容,将板书授课与多媒体教学结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状态、心理特点等,合理运用音频、视频、文史资料、数据图片等媒介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具体性,让学生在具体有效的课堂知识传授中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效尝试和探索课堂教学之外的新型教学互动方法,采用现代信息交流手段,拓展师生互动空间,通过与学生进行具体的课外联络,以较强的创新态度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1]边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48.

[2]姚小玲.“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转化的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11):46-47.

[3]罗琼,田辉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64.

[4]刘建军,胡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11):38-41.

[5]李国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特质与内在诉求[J].思想理论教育,2008(3):64.

[6]周海军.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2):91.

[7]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王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差异化教学理论探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144.

[9]陈保同.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几点体会[J].现代企业教育,2011(7):187.

[10]王展飞.把握整体贯穿主线突出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初步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15.

[11]张小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四化教学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76.

[12]倪志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应处理好的三个重要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8(8):93.

[13]龙晓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因“才”施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5):57.

[14]孙月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75.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