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众文化语境下《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美学意义

2013-04-11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艺术

高 杨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4)

2012年岁末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以其艺术上的成功创造了中国电影史的票房纪录,这部电影以喜剧风格为主,但影片有一条表达现实生活温情的隐线。我们可以比较近年来成功的电影作品,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将现实生活纳入到电影中来,用影像传达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温情诉说,回避历史、民族、道德等宏大主题。这与当前的大众文化发展的趋势相关,也与接受群体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认同达成共鸣。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体意愿

当代电影宏大叙事的意识形态暴力使观影群体的审美趣味向清新生活的题材靠拢,“通俗文化商品不是个体想象创造的产物,而是制造它们的大型组织机构为了吸引绝大多数受众故意制作出来的产品。”[1]这也说明现代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观众需要电影艺术化地表达其日常生活,并且将日常生活的事件进行英雄化的叙事,以追求反对平淡现实的效果。

主体意识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的萌生和发展可以改变电影的发展方向。而且一种美学追求可以在寻找合适的艺术表达模式的前提下,将一些价值理想渗透进去。这种成熟的艺术模式还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培育。电影的未来一定是解决好艺术与产业的联姻,并在社会中发挥其巨大的影响力。

电影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一方面可以缓解现实生活中国的人的精神疲劳;同时也能给人一种精神暗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与支柱面对未来的生活境遇。这也可以影响我们对于生活的信念以及看待生活的方式。《泰囧》中塑造的三个人物实际就是两种类型,一中是以王宝为代表的对于生活认真,并将自己的事业做得有声有色的饱含人间温情的形象,虽然在天性率真的背后会给生活添一些乱子,但是其存在就是对徐朗和高博为代表的白领人格的一种对比式反讽。他们由于工作的压力和经济的目的而丧失掉了人间宝贵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而且他们对于这种丧失根本没有意识。一系列围绕金钱的恶劣人格以幽默化的方式展示出来,王宝就成为观看这一精神领域和意识模式的一双眼睛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在这个故事中,徐朗可以随时说谎话,随时怀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建立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的。在这种生活中,人没有了梦想,没有了温情,只有无穷的焦虑与时刻不停的算计。这是新的经济社会带给我们的生活模式,我们成了以这种模式为生活习惯的存在,我们的思维模式也被其改造。影片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转换,我们在影片中意识到了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在笑声中获得了对自设处境的痛苦的释放。

我们需要将这种处境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展示出来,并且在观影中寻找一丝心灵的慰藉,我们都是在追梦中,但是这种追逐如果丧失了人间温情的话,那么它的意义也将随风而逝,正像电影中徐朗说的:“我会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这是这一具有反思性的语言试图压制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张节奏,试图调节我们与现实的紧张关系,试图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功利思维,影片中的健康树就是一个鲜明的干扰现实的意象,这是一个精神层面的愿望,是我们在功利思维中冷落的存在。

这部电影也是采取历险的模式,但是它主要想展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尤其是价值层面的不同。诡计是高徐两个人进行竞争的主要手段,怀疑是二人面对生活中的事件的共同心理基础,而王宝就是一个价值评判的尺度,他总是傻傻地被利用,从他一脸无辜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件事的不理解。他具有天真自然的性格,与其相处具有莫名的安全感。他没有更大的经济野心,只想把自己喜欢的葱油饼做好。这与“油霸”上市后的几个亿的利润刺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人生观带来的职业观的不同。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精神追求,主要是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粗粝部分转化为我们在情感上可以接受,在欣赏上会获得欢乐和精神改变的形式。这类将现实生活进行艺术改造,并将其对生活的看法无形地蕴含期间,既能让人在观影中获得精神认同,也能形成对自己的生存状态的反思。这种类型的电影是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典型艺术追求,近年来在票房上获得出人意料成功的电影也多是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的影片,这些电影如果经过有意识地打磨,将成为一种保证艺术水准与票房能力的类型电影。

二、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实践

当代电影艺术在其激烈竞争中所思考的应该是以何种形式在艺术上获得更大的进步,这一方面包含电影创作和管理机制的成熟,另一方面艺术与产业的关系应该又蜜月期进入到磨合期,以期寻找更好的关系节点。通过《泰囧》等一系列电影的成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喜剧的形式将欢乐与反思平衡地内化于故事情节中,以缓释观众的生存困境和生活压力的电影将成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可以反思这种类型的电影,分析其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寻找使中国电影产业变强的电影美学表达的新范式。大众文化不是低俗文化,而是一种题材的重新选择,并在情感文化角度对其进行修辞性润饰,以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这是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对战。中国的社会构成非常复杂,这就使得电影市场可能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但是,作为电影欣赏的主体仍是城市中的白领及精英阶层,中国更广阔的市场仍未被打开,所以一些旧有的类型片仍然有其市场。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量开发城市白领和精英阶层的观影潜力,打造一批具有成熟观影习惯和艺术评价能力的电影欣赏群体,这是中国电影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另外我们就得去打磨我们尚未成熟的电影表达形式,这是为电影艺术的新发展提供契机。我们面对国际电影市场的竞争压力,势必要谨慎认真面对。尤其是艺术层面的发展更是一个难题,这需要我们的创作和评价系统都保持高度的冷静和责任感。对我们当下获得成功的影片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寻找成就中国风格的电影表达样式,这种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风格的作品才能够长久立足于中国市场并与海外影片相竞争。

这就需要我们在艺术方面进行踏实的投入和持续长久的努力。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现在尚未能够将其它艺术的优势在电影中发挥到最大值,而且这种多元的艺术模式也没有形成默契的配合,“此间的电影事实再度凸现了其作为复杂的社会动力场的特质:与一部电影文本相关的,不仅是电影的或艺术的逻辑,甚至不仅是主流或非主流的社会文化逻辑,而且是其间的政治经济学动力——那是愈加剧烈地互动中的全球电影工业与商业状况,也是每个电影人所在的本土社会的政治经济格局。”[2]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电影艺术的评价标准,实现审美理想的转型。

中国电影从内容上讲特别关注当下,关注小人物的发展空间和内心情感。这种关注当下的艺术表达改变了我们从前的集体叙事习惯,我们的欣赏已经从原来的集体主义价值转向到关注个人的现实人生。这就势必使电影在尊重多元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回避对以往崇高精神的类型表达。而将这种精神从民族、国家的大叙事中演变为对个人及家庭的小尊重,这是观影的基本心理底线,如果没有一个有效地形式,而妄图强加给欣赏者以价值说教必然会以失败收场。

《泰囧》就是把握住了这种观影需求,并合理地将对于生活、工作及人生的探讨与价值表达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和表达,这就让我们在轻松的观影后获得了对与生活的重新认识,这对于人的精神减压和重构具有积极的意义。面对现实生活的无聊与枯燥我们需要一些欢笑与奇迹,对于工作中明争暗斗我们需要一些温情与抚慰;这就使我们回到对于生命这个大问题的探讨。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获得智慧,影片中的周先生在泰国的一个寺庙进行领袖实际也是对于这方面的积极修辞,而最后他给出的解决办法也为高徐二人的各种危机提出了一个智慧的解决方式。

电影艺术以其独特的传播能力进入到大众话语场域中,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时空中的一部分,其内部的文学修辞会改变我们的话语表达习惯,类似于“你是一朵奇葩”及其内部众多的小品化语言表达方式都会成为新一年度的热词。“意义只是效果的一种,没有理由期待每一个风格都有一个绝对的意义。导演的一部分工作是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因此,风格经常仅在观众的直觉上起作用——使观众注意事物,强调某事件,误导、澄清、强化观众的注意力,或使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复杂化。”[3]电影的视觉化叙事功能和语言的强修辞魅力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发展的美学追求。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电影美学追求

《泰囧》这部电影是新的经济形态下的产物,但是中国的经济形态有着其时代的特殊性。它既含有前现代的农业文明,又包含大工业生产的现代工业文明,也包含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标志的后工业文明,这就使得中国的现有人群在其所属的执业范围内形成了有效的区隔。这就势必形成不同的观影习惯和美学评价标准。所以,在当代中国我们很难建立起一个大一统式的电影美学理论及评价体系,我们只能相对地以多元的方式描述电影美学发展的现状。

视觉文化所带来的是观影的新冲击,它能够以艺术符号的形态,真实地推进电影故事的进程。尤其是它能够以一个特殊的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在未全部观影前就对人物性格做出判断或者预测,这种符号化的表达强化了电影的娱乐色彩。在影片中,图像具有调动我们的想象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期待视野是建立在视觉化的悬念与推测的基础上的。这就形成了图像具有叙事能力的修辞效果。

视觉文化的强势发展必然会带来其他表达类型的反抗,而语言的强修辞就是这种反抗中最具典型的表征。电影艺术使文学艺术从其固有的中心地位滑落,这种窘境与压力必然使从事文学的电影工作者寻找与视觉文化抗衡的文学存在的理由,而修辞就是文学最具本质力量的存在方式,它能够实现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契机的效果,尤其是在情感和意义的表达层面更是得天独厚。语言和文字的力量在电影艺术中的位置直接决定了电影的品质高低和其与它语种电影艺术抗衡的基础。

修辞是一种基于人性的人文关怀,电影《泰囧》的观影群体的选择也是大中城市的白领,这些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对于电影所表达的内容更具有内在的亲和力。尤其是影片中讲述的是他们的职业苦恼,背后暗含着其疲于奔命所产生的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虽然作品中的结局淡化了这部分内容,因为它在表达严肃精英式的价值观的同时又向大众文化价值滑落,它被掺杂着中国传统孝道观和小人物对大明星的梦幻期待的团圆故事所稀释,但是这一直都是影片的基础。这种紧张职业关系一直持续到影片的结尾,而且其内部所呈现出来的一些工作群体的人格特征又称为作品所呈现和讽刺的对象。

现代的艺术评价体系经常将艺术的娱乐功能和反思功能对立,认为二者不可调和,甚至发出娱乐至死的呼唤。但是,我们能够不仅仅将电影当成绝对娱乐的工具,而是从中发现自身的生存困境,从电影中发现其巨大的反讽功能。“许多电影对我们的控制力缘于我们对电影缺乏控制力……在表达中引入观众的影响力是不是电影解体的步骤有待商榷,但对可能性悬念的摒弃就是对观影欲望的摒弃,最终就是对这一媒介极端魅力的摒弃。要在互动形式中保持观者的欲望就必须建立新的电影语法。”[4]这就会使这一艺术样式既能够以影像幻觉的模式使人从现实生活中暂时脱离,又能让人以新的姿态去面对未来自身所可能遭遇的相似境遇。

对于多元文化背景的统一是难以做到的,但是我们可以按照这一阶段电影艺术实践的成功案例,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势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电影应该能够让人从紧张的现实生活中获得暂时的解放,对于人的心灵和情感进行适度的抚慰,然后以观众群体为划分对电影进行艺术化的创作,这样就会使与其适配的观众人群在电影中发现自身,从而反思自身的存在状态以期达到真正的超越和改变。这使电影从单纯的娱乐欣赏过渡到对人生问题的深刻反思,从而综合化地实现电影艺术本来所具有的功能。

对于电影艺术的开拓仍然需要一辈辈电影人的执着与努力,“电影从一种技术变成艺术,从一种单纯地再现舞台表演的活动电影企业变成一种摄制独立的、全新的艺术作品的企业,以及它怎样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它自己的表现手段并创立了为理解这种新艺术所必需的新的感受能力和视觉文化。”[5]我们可以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真实地体验电影所具有的能力,以及它对人的影响,只有我们发挥了电影与社会及人生的功能,才能让电影的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郭青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5.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49.

[3]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彭吉象,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50.

[4]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457.

[5]巴兹拉·贝拉: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159.

猜你喜欢

艺术
抽象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
艺术百家:马 莉
美在《艺术启蒙》
纸的艺术
决定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