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农庄的设计初探
2013-04-11吴维维
吴维维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一、引言
“农庄”是现代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是集休闲、生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形式。20世纪60年代初,旅游大国西班牙将乡村城堡改建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的客人,当时称之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重新对农场、庄园进行规划与改造,为客人提供徒步游历、登山、骑马、滑翔、漂流、参与农事活动等诸多项目,这些举措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
中国乡村旅游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旅游农庄最早发源于四川成都,后来扩展至全国。1987年在休闲之都——四川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了“桃花节”——将农事活动、田园风光、乡土民俗、乡村民居以及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以“农庄”命名的乡村旅游项目。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开发重点朝着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风情旅游”、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重要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是国内民众参与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内容。
旅游农庄的设计,应该体现在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的利用上,以农产品、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农耕文化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建造,融合现代经营创新管理理念,充分展现新农村建设与传统的农庄风貌,讲究“原汁原味”,避免“视觉污染”,追求人工设施与生态、农业、人文景观等内容的统一和谐,使游客在生态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等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并回味传统的农耕文化,让其身处自然、幽静、野趣、自在、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之中,尽情享受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轻松环境。
笔者认为,当代旅游农庄就是一个集生态旅游观光、现代高科技农业、美好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的新型农庄的理念、见解是十分准确的[1]。
二、旅游农庄的设计原则
旅游农庄的设计,需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1.自然性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因此发展旅游农庄必须遵循当地的农业资源、生产条件和生产季节等习惯和规律,因地制宜,保留并突出地方特色,在已有生产基础的条件下进行开发利用,尽量不改变原貌或不添加人工设施。一句话,以少破坏、少污染作为规划和设计的原则。
2.生态性
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物,农庄规划设计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设计、建设应该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进而获得上佳的生态效益;同时,还可以使游人在观光活动中,了解农业生态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动手劳动的情趣,借以提升全民族的素质。
3.乡土性
旅游农庄的构思设计要体现野趣天成、返璞归真、自然朴实。农庄的构思设计与城市公园的绿化设计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它必须反映当地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注重适地适时的种植,要求植物配置呈现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绿化造景设计上,要求终年常绿,随季变化,幽香弥漫;绿化农庄的植物力求以乡土植物为主,应该选择当地特有的乔木、灌木等树种。如南方旅游农庄要具有南国特色的标志性树种大黄椰、假槟榔、鱼尾葵、槿棕等高档亚热带树种,甚至还可以将芒果、龙眼、荔枝、香蕉等果树运用于绿化之中,使之一举两得或者多得[2]。
4.市场性
旅游农庄不仅要正确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游客心理及其需求等,还要遵循市场变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律并对产品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以保证能在市场营销的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开发新的农业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
三、旅游农庄的分区设计
1.分区问题
旅游农庄要吸引游客,就得有一定的档次,一定的规模。规模是分区的前提。
(1)旅游农庄的生产区主要用于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等的种植以及畜牧、渔业的养殖和林业的经营等,其面积至少应占农庄总规划面积的50%左右。生产区通常位于庄内土质良好、排灌便利之处,以生产独特、珍稀、无公害、绿色的高品质农产品而吸引游客的观赏,并能满足多层次人群的求知、求真、求趣、求乐的需要,进而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大力创造游客亲身参与农事活动的氛围和条件,鼓励全家总动员,以家庭为单位的参与,使合家大小在真正的操作之中体验农业劳动的乐趣(或者劳累)和融洽的亲情、团结一心的力量与作用;
(2)农业科技展示区也是旅游农庄规划设计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创造,要求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展示区约占农庄总面积的10%左右,具备良好的土壤、气候条件和排灌设施,同时可以建设太阳能、温室、沼气等现代农业设施,引进较为珍稀的动物、植物品种,通过开展生态农业、农业科普教育、最新农产品等的科技示范以展示高科技农业,增强游客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农业的发展情况;
(3)农产品销售区要设置在农庄最显眼、交通最便利的地方,其中尤以庄园大门之外道旁的位置为最佳,这样就可以同时满足庄内游客和庄外过往客人的购买需求。销售区面积应当占农庄总面积的5%左右。销售品为农家餐饮、乡土特产、有机特色食品、民间工艺品、民俗纪念品、园区旅游纪念品以及名贵植物盆景等,不仅能够提高农庄的经济效益、增加当地民众的经济收入,而且宣传了农庄,甚至能够提高农庄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2.景观
将旅游农庄内丰富多变的地形且原有景观资质较好的地段设为景观区。景观区内设置观赏性的农田、瓜果、苗木、特色花草、湿地、丛林,以充分体现农庄山中绿荫、沟壑纵横交织、田间绿野、道中长廊的交相映衬,山、水、花草、树、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之呈现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好画面。游客身居如此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之中,如同走进了世外桃源,成为他们远离繁华闹市、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当然,根据农庄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地形、民俗等条件,灵活运用规划设计手段,使其更具有地方特色和匠心别具,而与别的农庄没有丝毫雷同。
3.道路交通
农庄的道路规划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农庄的对外交通、内部交通、停车场地以及交通附属用地等。农庄的对外交通、庄内所有的景点交通道路都要以达到同时可以顺利通行两辆小汽车为最低标准,通常设计成5m~8m的路宽,路的纵坡不得高于10%;深入各个景区的次要道路路面宽度应为2m~4m左右,路面坡度起伏可以根据地形的多变显现出随意性,也可以将坡度较大的地方作平台、踏步处理;游玩、散步的小路可以随意地进行布置,自由地组合,或采用弯曲多样化的形式,或以卵石等材料铺设,构造出一定的独特风格,充分彰显农家田园的无拘无束与自由自在;道路两侧应以乔木为主、花草灌木为辅,绿化可以随道路的自然曲线、地形地貌进行不等距的自然式种植,高低、疏密,错落有致,形成“林中有路”、“路旁是树”、“花径”等特点,使游人陶醉在浓郁的林丛和花海之中而能流连忘返。
4.休闲区
农庄的休闲区应该建在环境、位置较好的地方,以度假宾馆、饭店和休闲娱乐建筑为主,如传统民居、农家餐厅、小木屋等,设置风俗表演场所、渔家垂钓等,以便游客在这种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之中感受乡村的风情和气息,与乡村生活零距离的接触,畅享朴实、自然、与世无争的农村生活乐趣。
农庄休闲区建筑群体是展现农庄档次的一面镜子,也是农庄收益最好的项目之一,要从建筑体的创意、设计、布局以及命名上多下功夫。
四、旅游农庄的环境设计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活跃了农村经济,而开发旅游农庄有利于农业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长续,可以促进农业、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有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不利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生态的破坏以及环境的污染。只有正确处理好农庄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农庄旅游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3]。
目前,中国不少旅游农庄的环境管理计划不周,秸秆燃烧、机动车尾气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水质、卫生、噪音污染等情况严重降低了农庄的环境质量。所以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努力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将生态循环和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达到良性循环、少污染、少破坏的目的。
大力选种优良物种,合理使用土地,科学生产,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农药、化肥,以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尽可能的驶入快速道。
设置净化消毒设施,借助沼气池处理相关的垃圾;设立水冲式厕所,净化处理生活污水以及厕所的粪便等,使污水、污物资源化、封闭化和无害化。
有效控制塑料、玻璃、易拉罐等固体废弃物的乱丢乱弃,统一回收、统一处理。
从审美的角度对旅游农庄的生态循环及再生能力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规划和设计,以求得人工与自然的互惠互生、相得益彰,争取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无害、无污染的健康旅游农庄。
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要尽量就地取材,采用石料、竹子、木材、藤类等天然材料。建筑物的体量宜小,使其色彩与环境尽量的协调统一;同时根据规划设计项目的功能与配置的景观是否重要来决定所要使用的材料,例如使用超重木材会破坏生态资源,因此可以选择一些生长周期较短的杉木作为建设用料。
[1]戴娜.生态农庄规划设计探讨[J].林业建设,2008(2): 65-67.
[2]尹发秀.休闲农庄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59-361.
[3]李长虹,刘丛红.可持续农庄规划途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1(13) :7902-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