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2013-04-11张培培狄成杰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人学军校马克思主义

张培培,狄成杰

1.安徽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安徽蚌埠,233041;2.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政治理论教研室,安徽蚌埠,233000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从哲学角度对人本身进行了深刻思考和科学诠释,尤其是对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概括和阐释,对新形势下拓展军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维度和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把“现实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以此为基石,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在人的各种关系中考察、理解和把握人。马克思主义人学对“现实的人”这一历史范畴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人的存在论、人的本质论、人的价值论和人的发展论。

第一,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形式。“个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1]67人从生产生活资料这个实践活动开始,去创造和改变外部世界,并在所有的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自身。

第二,人的现实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67人的进化总是伴随着人“自由自觉的活动”,而这些活动总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人的本质是变化的、具体的,并且随着这些实践活动的扩大,人的本质也会发生变化。

第三,人的价值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并通过人的各种现实活动表现出来[2]。根据人的存在形式不同,价值形式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价值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个人对社会的价值、社会对个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三种。这三种价值形式相互联系、互为前提,并最终统一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之中[3]。

第四,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包括个人的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个人和全体社会成员只有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把社会组织成这样: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才能和力量”[4]。

2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军校是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机构,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地位不仅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而且要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

2.1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办学育人方向正确的重要保障

军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主渠道,首先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关键问题,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灵魂工程,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校,切实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培养坚决听党指挥、绝对忠诚可靠的合格军事人才。

2.2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办学治校水平的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军校建设进入高速发展、全面转型时期,解决好“转什么、怎么转”这个核心问题,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汇集智慧、统一思想、激发动力;需要通过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软实力”,提振精气神,为军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文化支撑。

2.3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军校学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既有强烈的成长成才愿望,也有许多思想困惑和认知误区,解决好“学什么、怎样学”这个重要问题,要针对个性特征鲜明的学员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哲学基础,通过持续不断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员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新时期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当前我国军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于传统的模式之下,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广大官兵参与动力不足等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学员个性需要关注的缺失,导致教育缺少吸引力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实现社会价值,容易忽视开发个体价值,由于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群体的社会要求,容易忽视学员个体的内在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与学员个人成长进步同频共振。学员对于“学什么,怎样学”没有充分的自主权,教育内容“一锅煮”、“一刀切”,形成农村兵和城市兵一个样、老学员和新学员一个样、陆勤专业和海勤专业、空勤专业一个样,普遍性的内容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

3.2 对学员发展需要关注的缺失,导致教育缺乏针对性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单向交流,以期通过灌输和填鸭式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却忽视了学员的主体意识,忽视了对学员思想状态、心理个性和精神诉求的把握,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使教育内容无法针对学员全面发展中的短板而有效地实施,扼杀了在一定条件下学员成为自我教育主体的可能性。

3.3 对学员实践环节关注的缺失,导致教育缺少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价值最终是在教育对象的具体行为实践中体现的。当前,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存在着“重教学”而“轻实践”的现象,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际运用,不能为官兵提供直观、生动的教育载体,无法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效果[5]。

4 构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

4.1 构建以“价值统一”为导向,满足学员内在需求的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机制

在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野中,人最大的、最本质的现实性就是其社会性。但同时,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性的强调与他对“现实的、有生命的人”的尊重是并举的。即人的社会性与个性是互释的,个性在社会中生成,在社会中存在,没有人的社会性,就不会有人的个性[6]。因此,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点子上、心坎里,必须要关注青年学员的现实和情感需要,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第一,要找准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要加强对青年学员的研究,认识和了解其个性特点,把握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并运用符合这些规律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切实把握军校环境的特点,熟悉青年学员关注的各类信息,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内心需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防止“一刀切”、“一锅煮”,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受益。

第二,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继续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等方面教育的同时,针对青年军校学员的特点,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如,开展各种法律法规常识教育,确保学员能够知法懂法,做事情考虑法律后果,并能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开展各种心理疏导方法教育,确保学员能够及时发现和调控常见的心理问题与不良情绪,积极适应军校学习和生活环境;开展人际交往方式的教育,确保学员掌握科学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形成团结友爱的风气和氛围等。

第三,要创新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理论灌输与自由选择结合起来,在坚定不移地坚持理论灌输这一基本教育手段的同时,为广大学员量身定制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菜单”,使其自由选择他们亟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解决学员的思想问题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尤其是不能把学员身上出现的问题都简单地归纳为思想问题,要注重观察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并予以帮助解决;把坚持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在继续做好读报、授课、谈心等工作的同时,广泛利用网络、多媒体、红色旅游等现代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4.2 建立以“潜能开发”促进学员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机制

人作为有价值追求的生命存在,就是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出发,人的价值追求和全面发展属于历史范畴,在不同阶段和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容。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学员政治信仰的同时,要真正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必须在开发潜能上下功夫,提高学员自我的教育能力。

第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发挥对话教育优势,深入交流与互通。对话教育通过教学双方话语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使得双方的认知视界取得更大的融合,是对主体性的尊重、对创造性的体现和对人性化的追求。通过对话教育,促成教学双方关系的和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向青年学员生活世界的回归,使青年学员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提升,为他们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条件。

第二,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依托军队内部网络开展交流互动。一方面,军队内部网络具有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和保密性强的特点,对青年学员有着天然的亲和感,容易为青年学员所接受,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军队内部网络自身交互功能所具备的可控性、实时性、开放性,使得青年学员能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加入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通过自己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加工和组合,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从而将一个受教育的过程演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促进青年学员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三,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视青年学员的心理疏导。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7],在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加强心理疏导,尊重学员个性,优化心理素质,开发潜能,使他们逐步形成稳定、自信、进取的品质,形成健全人格,为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军人价值的实现奠定心理基础。

4.3 创立以“转识成智”激励青年学员情感体验的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模式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实践人学。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关注青年学员在这种对象性活动中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的实质,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实现道德知识向道德信念和道德能力的转化。

第一,要强化各种目的的行为。利用扶孤救学、义务献血、给地方青年学生军训等共建共育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让学员的精神境界和认识水平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利用技能比武、野营拉练、参加地方抢险救灾等各类任务,引导学员自觉弘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磨练战斗意志、强化战斗精神;利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并形成迎难而上、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

第二,要着力挖掘青年学员的兴趣爱好与军队工作的共同点。开展具有军营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能提高青年学员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能让有文艺特长的学员脱颖而出,利用其特长为学校和基层部队服务;开展“小课堂”“小讲座”“小培训班”等活动,让那些已经掌握乐器、武术、计算机、历史文化等技能和知识的学员走上讲台给大家“授课”,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强化了青年学员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并能为军队日常工作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第三,要大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环境。把学校特有的文化渊源体现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性教学保障条件建设、服务性保障条件建设以及自然环境和生活休闲场所建设的“形”中,包括展示历届学校领导激励学员成长进步的题词、展览优秀毕业生的照片和事迹、打造反映校风校训的雕塑、办好校刊和校园网等媒体等。通过环境熏陶和精神感染,使凝聚了历代学校建设者心血的校园文化辐射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名青年学员的内心,从而真正内化为他们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2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67

[2]杨伟才.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180-182

[3]曾真.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成都:西华大学政治学院,2011:5-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73

[5]谢玲露.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及对策分析[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17-18

[6]刘黎明.教育学视阈中的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97

[7]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M].黄之瑞,张佩珍,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13

猜你喜欢

人学军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北人学没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