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不可靠叙述类别模式探究
——以《茶馆》为例

2013-04-11胡作友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四爷布斯茶馆

梁 晴,胡作友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戏剧形式的独特性在于戏剧故事是由不同的人物展示出来,这种叙述者隐身的文体给小说不可靠叙述理论的直接套用带来了障碍,只有在摸清戏剧中叙述者清晰的存在痕迹后才能在进行变通的情况下,将隐含作者的规范运用在戏剧文本中。戏剧的不可靠叙述研究虽阖于布斯的不可靠叙述理论范畴,但是在研究路径上的不同也会导致对不可靠叙述类型的不同区分。

1 小说不可靠叙述类别模式

布斯认为,叙述者和隐含作者之间范式的不一致,就导致叙述者的不可靠。而这种不一致主要见诸于两条轴线上:“事实”轴和“价值”轴[1]。“事实”轴上的不可靠指的是叙述者对事实不真实的报道,“价值”轴上的不可靠即为叙述者存在价值判断上的偏差。布斯进一步阐述当读者发现叙述者存在价值上的偏差或是对事实错误的陈述之后,会连同隐含作者一起将叙述者作为攻击和反讽的一方。

布斯的学生詹姆斯费伦在不可靠叙述的判断标准上沿袭了布斯的理论,并对不可靠叙述的分类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费伦以《常日留痕》中的史蒂文斯为例,指出史蒂文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个人兴趣而导致的不充分解读,是布斯两条轴线上所不能体现的。因此,费伦补充了知识/感知轴上的不可靠叙述,并将不可靠叙述分为以下六种类型:错误的报道、错误的解读、错误的判断、不充分的报道、不充分的解读、不充分的判断[2]。

认知学派的代表人A.纽宁指出,叙述者的不可靠主要取决于读者的阅读机制,读者的范式、个人倾向和参考框架都对叙述者的不可靠性存在影响。纽宁没有提出一个关于不可靠叙述的理论,在列举读者阅读框架对判断叙述者不可靠性的问题上,纽宁提出了一系列的范式:一般的世界知识、历史世界模式、文化符码、个性化理论、心里连贯模式、文类规约和文本类框架等[3]。佩尔·克罗格·汉森在《不可靠叙述之再审视》中通过对布斯、詹姆斯费伦和纽宁等人不可靠叙述辩证的讨论后,考虑到不可靠叙述是个涵盖多种文本现象的概念,故而将不可靠叙述分类为叙述内不可靠性、叙述间不可靠性、文本间不可靠性和文本外不可靠性[4]。汉森进而指出,不可靠叙述的四种类型可以在一个文本中同时出现。不可靠性可以通过叙述者的话语体现,可以通过其他叙述者的话语呈现,可以通过叙述者所基于的人物类型得到呈现,也可以由读者的反映来体现。

2 戏剧不可靠叙述研究路径

2.1 聚焦人物——叙述者的不可靠性

戏剧中不存在显身的叙述者,故事的发展不是依靠某个特定的叙述者的视角叙述出来。戏剧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各个叙述者之间的对话。戏剧中的人物可以抢过叙述者的话语权,从而占据叙述者的声音。这个人物叙述者可能是剧本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只要这个人物将一定的人或物作为叙述对象或是在与其他人物的对话中完成对某一事件的叙述,人物叙述者的可靠与否可以从人物话语是否前后一致、隐含作者在第二文本中的提示以及其余人物的印象判断中来判断。

《茶馆》中,康六要将自己的女儿卖出去,以求得一家人的生活,在康顺子的身价上面讨价还价:

康六:自古以来,哪有……他就给十两银子?

刘麻子:找遍了你们全村儿,找得出十两银子找不出?在乡下,五斤白面就换个孩子,你不是不知道!

康六:我,唉!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

刘麻子:告诉你,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耽误了事可别怨我!快去快来!

康六:唉!我一会儿就回来![5]11

康六甚是不愿将女儿卖给庞总管,便说“自古以来,哪有……”但话还没有说完,就转口对女儿的身价讨价还价起来“他就给十两银子”。康六的态度转变得很快,前后话语的不协调实际上是一种不可靠的表现,这种不可靠缘于生活的压力超越了对子女的疼爱,话语间的疼爱早已变成了赤裸裸的不可靠叙述。

第二文本是叙述者藏身的好地方,这些第二文本不能通过人物的直接引语显现出来,然而,可以让人们看到文本后隐含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叙述者在第二文本中对人物的憎恶、褒贬都清晰地再现。如被残酷社会逼迫的生存压力重过骨肉之情的“乡妇”:

李三:是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乡妇:(立起,抹泪往外走,好像忘了孩子;走了两步,又转回身来,搂住小妞吻她)宝贝!宝贝![5]14-15

“好像忘了孩子”这样的插入和评论是来自叙述者对像乡妇一样处于贫困边缘的疾苦人的最真实的描绘,“宝贝宝贝”反映了劳苦大众的骨肉亲情。

2.2 关注不同叙述层叙述者的不可靠性

一般而言,一个小说总会存在多个层面,主叙述层的叙述者是一个故事外非戏剧化的叙述者,他的可靠性要比次叙述层的叙述者高,因为处于次叙述层的叙述者通常是由主叙述层的人物提供叙述话语,因而它是戏剧化的叙述者,不可能站在故事之外以一种全知视角来进行展望,他所知晓的和剧中人物只是一样的多[6]。

首先处于主叙述层的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当然这些人物也是戏剧化的叙述者,他们对世界的知晓程度虽然各有差异,但都是第一人称视角下有限的认知。剧中人物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评价则是处于次叙述层的叙述。最后戏剧中还存在主、次叙述层之外的超叙述层,即第二文本中隐藏着的叙述者的叙述。

《茶馆》中,王利发对于崔九峰的判断和评价则是处于次叙述层的叙述:

王利发:崔先生,昨天秦二爷派人来请您,您怎么不去呢?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作过国会议员,可是住在我这里,天天念经;干吗不出去作点事呢?你这样的好人,应当出去作官!有您这样的清官,我们小民才能过太平日子![5]37

第一幕中,对于茶馆的描述实际是处于超叙述层的叙述: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据说是为了争一只家鸽,惹起非用武力解决不可的纠纷。假若真打起来,非出人命不可,因为被约的打手中包括着善扑营的 哥儿们和库兵,身手都十分厉害。

超叙述层、主叙述层和次叙述层的界线并不是非常明确,但是戏剧中至少存在这样三个不同的叙述层。其中超叙述层的叙述者的可靠性最高,主叙述层的可靠性次之,次叙述层的可靠性最低。

3 戏剧不可靠叙述类别模式

在对戏剧研究路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试将戏剧不可靠叙述分为以下三类:第二文本参照性不可靠叙述、叙述间不可靠性和异叙述层叙述者的不可靠性。

3.1 第二文本参照性不可靠叙述

第二文本是隐含作者为戏剧中人物、事件的发展所作的铺垫和概述,第二文本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表达特定的情感,同时启发读者思考。

戏剧第二文本参照性不可靠叙述在事实层面源于人物——叙述者的叙述是否与第二文本的事实相符,如隐含作者在第二文本中隐射叙述者是道德上存在缺陷的人,而叙述者在言语表达上却激励为自己的争议行为辩驳,那么读者就会怀疑人物——叙述者的可靠性。因为读者知道人物——叙述者只是作为剧本中的人物出现,他所知晓的只是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下叙述者有限的知识范围。如《茶馆》中,通过第二文本知道刘麻子是以贩卖妇女作为生计的,而刘麻子却驳道“我要不分心,他们还许找不到买主呢!”从中读者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刘麻子的嘴脸。

第二文本参照性不可靠叙述在价值判断和知识感知层面取决于人物——叙述者在文本内对事件或经历的评价和解读与隐含作者是否一致,或在其宣扬的价值观上是否一致。《茶馆》中的常四爷是个正直的人,隐含作者对他的特征描写是“雄赳赳的……”第二文本中,常四爷也表现出正直男子汉的气概:

王利发:(端着一壶茶回来。给常四爷钱)不知道您花了多少,我就给这么点吧!

常四爷:(接钱,没看,揣在怀里)没关系!

常四爷接钱,没看,直接揣在怀里的动作实际上是隐含作者对常四爷的赞扬,因此,参照第二文本中对常四爷的特征和动作提示,读者可以知道常四爷的叙述是可靠的。

3.2 叙述间不可靠性

汉森在《不可靠叙述之再审视》中说到:“叙述间不可靠性不一定会在不可靠叙述者的话语上具有话语标记,而是存在于其他叙述声音的框架之中,就其他的叙述声音而言,真实的故事与讲述的故事是不一致的,要不就是因为其他的叙述声音具有更大的权威性。”简而言之,就是某个叙述者的报道和其他叙述者不同的情况,那么必然存在不可靠叙述。如果某个叙述者本身存在道德上的缺陷,那么他的叙述相对于其他叙述者来说则是不可靠的。

戏剧的形式特性在于每个叙述者都独占一词,不停地以语言的形式为自己代言,同时也对相同的事情做出各式各样的反映。但是戏剧中的叙述者都处于相同的层次,不存在一个叙述者的叙述声音高于其他叙述者的情况。因而与汉森叙述间不可靠叙述略显不同的是,戏剧叙述间不可靠性只能理解为某些叙述者的叙述更能反映当时的社情社况,而其余叙述者的叙述则是为自身的利益代言,由于没有尽到社会责任人的角色而产生的不可靠叙述。

3.3 异叙述层叙述者的不可靠性

在研究路径中已经探讨过戏剧中至少存在着三层叙述层,其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戏剧的主干部分,因而构成了戏剧的主叙述层。人物叙述者对某个特定的事物或人物进行评价或是议论构成了次叙述层,之所以称之为“次”,是因为该层叙述者的声音是由主叙述层的人物所提供的。另外,戏剧还存在着超叙述层,超叙述的叙述者隐藏在戏剧的第二文本中,该层叙述者具有比主、次叙述层叙述者都要广阔的视野,它对剧中人物的善恶、憎恶都明明了了,却又不动声色。三层叙述者的关系是超叙述层叙述者的可靠性最高,主叙述层叙述者的可靠性次之,次叙述层叙述者可靠性最低。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由于叙述的多层次而引发的不同叙述者的可靠性不同的判断是戏剧文本本身所固有的,它不随着读者不同的阅读机制和释义而有所不同。

4 结 语

戏剧的不可靠叙述研究虽阖于布斯的不可靠叙述理论范畴,但是在研究路径上的不同也会导致对不可靠叙述类型的不同区分。首先戏剧不可靠叙述要在参照小说不可靠叙述研究路径的基础上聚焦第二文本叙述者和人物作为叙述者的情况,综合戏剧叙述者特有的存在形式和固有的多个叙述层,将戏剧不可靠叙述分为第二文本参照性不可靠性、叙述间不可靠性和多叙述层叙述者的不可靠性。

参考文献:

[1]Wayne C Booth.The Rhetoric of Fic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1:167

[2]James Phelan.Narrative as Rhetoric:Technique,Audiences,Ethics,Ideology[M].Ohio: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6:51

[3]Ansgar N.Uning “Unreliable,Compared to What Towards a Cognitive Theory of Unreliable Narration:Prolegomena and Hypotheses”[M].Oxford:T bingen G.nter Narr Verlag,1999:64-67

[4]汉森.不可靠叙述者之再审视[J].尚必武,译.江西社会科学,2007,7(1):227-246

[5]老舍.茶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6]谭君强.苦恼的叙述者:中国小说的叙述形式与中国文化[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117-137

[7]布斯.小说修辞学[M].付礼军,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158

猜你喜欢

四爷布斯茶馆
《茶馆》
四爷和他的马
孙悟空战蜘蛛侠
傻四爷
蒙药希和日额布斯-6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
清雅茶馆
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