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智障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3-04-11王佳佳
王佳佳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营口 11500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影响其健康发展的更深层次问题也随之显现,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而导致这一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是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核心,改革现有高职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使之更符合现阶段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实际要求,逐步形成科学统一的专业培养体系,对提高高职特殊教育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高职课程的基本特征,探索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发展的新思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现以智障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课程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该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建议,希望对高职院校其他专业的课程建设能有所裨益。
一、高职智障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智障教育师资培养的迫切要求
智障教育师范生的培养承担着为智障教育学校输送高素质师资的重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智障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的智障教育学校作为智障儿童主要的教育康复机构,经过社会各界多年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语言训练、特奥项目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和自闭症教育康复等多种办学特色。教育训练方法的多样化、复杂化,为智障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其从“保姆型”向“研究型”提升。这些变化迫切需要特殊师范学校转变教育观念,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构建体现智障儿童教育规律、具有特师职业特色、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为智障教育学校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二)课程改革是高职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是一种针对性强的专业教育类型,在课程观和教学观上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具有本质区别,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各方面也应该体现出其职业的特色。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具有真正特师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高职特殊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智障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
(三)课程改革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面对特殊教育新课程,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其中包括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多层次复合的、独特的教师业务知识和能力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智障教育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要求教师要对计算机等新的工具性学科有足够理解并熟练的操作;智障教育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领悟知识的生活价值及其对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调整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提高特殊教育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高职智障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时期的高职智障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方针,借鉴国外先进的智障教育专业课程理念,结合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实际,探索建立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课程体系,促进高职学校智障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课程改革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从学生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共同需求出发,在培养智障教育专业师范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执教能力的基础上,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上岗后能够适应特殊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保障。
2.与时俱进原则
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要反映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贴近国际特殊教育改革和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沿,及时吸纳智障教育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手段、新方法等。
3.个性化原则
新的特殊教育观认为每个人都有特殊需要,因为人们在兴趣、爱好、需要和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在高等教育中同样存在。因此,教育就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和学科知识的特点,选择适合其发展需要和认知特点的个性课程,保证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坚持专业课程发展与实习基地建设同步发展,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及时充分地满足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完成专业课程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含量,实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三、高职智障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
(一)增加基础课和普通师范类课程的比例,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除了设置政治、经济、外语等基础课外,还应增设社会学类的课程,让学生在客观认识“人”、“社会”、“教育”和“受教育权利”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智障儿童。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最基础的层面。通过设置宽泛的基础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为学生的择业、转业和创业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普通师范类课程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普通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这学习这两类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智障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二)修订并完善专业课程内容,丰富教育教学理论
根据智障教育专业的新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加强课程内部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根据实际精减和压缩课程的门数,避免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课程内容在以书本为主的同时,要及时吸纳国内外智障教育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手段和新方法。密切关注智障教育学校发展的新动向,根据智障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智障教育学校教学活动实际。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新课程,与时俱进,满足新时期的智障教育需求。
(三)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过去选修课较少,甚至形同虚设,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课程。这显然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且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真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对知识技术的自主选择权利得以实现,这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设置选修课时,要依据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针对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并结合师资水平和学校设备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学校要加强对选修课的管理,加大教学管理力度,特别是对选修课教师的考核,真正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教育实践
教学实践训练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可以开设多种形式的实训课程。一是深入智障教育学校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在课堂内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训活动,使学生能够及时将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情境体验法等多种形式。为了保证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教学实践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即从入学一直延续到毕业。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对智障教育学校和智障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继而在每个学期安排短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保证教育实践在时间上的连贯性。
2.与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智障儿童教育学校和训练机构服务,加强交流与联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得到锻炼。
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采用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可以改变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开展指导教师的集中培训活动,落实指导任务,明确指导内容。达到强化见实习活动的指导的目的,把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关于智障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针对传统课程设置的弊端及现实的发展需要,智障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
(一)必修课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和军事理论等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以达到加强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贯通和融合的目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期,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20%。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普通话训练、书法、大学写作、教师职业道德、医学基础、心理学、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基础、发展心理学、智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盲文、手语等。此类课程使学生掌握智障教育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遵循加强基础、拓宽口径的原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时数占总课时的15%。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智障儿童感知觉训练、智障儿童认知训练、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训练、智障儿童言语与沟通训练、游戏治疗、行为改变技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感觉统合训练、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和培智学校数学教学法等。专业技能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为宗旨,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20%。
实践性课程包括智障教育专业各学期安排的教育见习与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军训与社会公益劳动等所有培养智障教育教师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课程及教学环节。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20%。
(二)选修课模块
选修课模块应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定的课程。此类课程也可以作为专业发展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包括特殊儿童康复概论、孤独症儿童心理与教育、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视障儿童心理与教育、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随班就读概论、美学原理、钢琴、现代教育技术、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教育科研方法、特殊儿童心理咨询、特殊儿童营养学、教育统计学和残疾人社会学等。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25%。
以上课程构成智障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主体部分。这个课程体系能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博爱精神和现代特殊教育理念,适应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需要、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
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当前所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智障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更要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重点,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真正涵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改革更需要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和修正,以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双重目的。
[1]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5(5).
[2]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
[3]曲学利,王文艳,许华红.国内外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12).
[4]王辉,方常春.高等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思考 [J].中国特殊教育,2004(6).
[5]潘一.关于五年制特师课程建设走向的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5(3).
[6]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7[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