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哈尔滨市图书馆总分馆三级服务体系如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3-04-11张鹏民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11期
关键词:分馆哈尔滨市服务体系

张鹏民

(哈尔滨市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已经在全国图书馆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中西部省市学习和推广的典范,“哈尔滨模式”受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首席专家李国新教授首肯,并作为国家图书馆评估培训典型案例在2013年第五次全国图书馆评估会议中推广。目前,哈尔滨市图书馆已成为哈尔滨市民文化教育基地,成为促进城市半小时“文体服务圈”形成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城市社会软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步形成“哈尔滨市一流、黑龙江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 哈尔滨市图书馆总分馆三级服务体系的概况

1.1 具有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三级服务体系

哈尔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自2006年建设以来,已经建成由市图书馆直属的社区分馆49家、整合区级中心图书分馆4家,社区图书分馆总数已达53家,数字图书分馆3家。社区图书分馆覆盖了哈尔滨市7个行政区、40多个街道(乡镇)、社区。除此之外,哈尔滨市各区图书馆在街道、学校、乡镇建立了图书室、流动图书站和农家书屋。

香坊区此项工作比较超前,2011年开始布置图书馆流动网点建设工作,目前除哈尔滨市图书馆直属16个社区分馆外,香坊区图书馆自建3个社区图书室,并接管了区委宣传部建立的46个农家书屋。香坊区文体局还与区教育局合作在偏远乡镇中小学建立了10处校园图书流动站,其分布在一乡一镇、十个办事处的13个社区,构成了区图书馆、社区分馆、社区图书馆(室)、农家书屋四位一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区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到2,130平方米,阅览座席260个,2012年全年借还人次达78,321次,流通册次达120,624次,解决了部分读者想看书、看书难的根本问题,受到了驻区居民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区效应,真正做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外延。目前,“以哈尔滨市图书馆为总馆、以区级图书馆为中心分馆、以社区图书馆为基层馆、以互联网为脉络”的哈尔滨市图书馆总分馆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1.2 遍布城乡社区图书馆,奠定了良好的读者群体

自2006年第一家社区图书馆——斯大林分馆建成,哈尔滨市图书馆在完全意义上实现了总分馆间信息资源共享的通借通还服务工作。此项工作开展在当时受到了国家图书馆界和中宣部、文化部的关注,《中国文化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生活报》、黑龙江省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在2006年至2012年社区分馆的快速发展时期,社区分馆总面积达17,351余平方米,社区分馆和中心分馆外借书库总藏书量(不包含总馆)达到262,444册,社区分馆服务半径在不断扩大,从城市中心延伸至街道(乡镇)社区、村、社区福利院、学校、残疾人服务中心,社会效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一年,社区分馆读者流通人次达371,566人次,流通册次达755,359册次。自2006年创办第一家社区分馆至2012年底社区分馆共接待读者1,175,051人次,流通册次达到2,379,203 册次。

1.3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著名学者李国新、于良芝、邱冠华等先后多次到哈尔滨市调研总分馆三级服务体系,并且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黑龙江省政协主席杜宇新在2006年到哈尔滨市图书馆调研时强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成长息息相关,是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哈尔滨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办好哈尔滨市图书馆事业,使其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哈尔滨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已列入《哈尔滨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2 存在问题

2.1 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是总分馆实施几年不能继续在全国推广和在哈尔滨市不能全面铺开的主要原因,关键是后续建设的配套资金等保障体系不完善,初期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能带动后续事业的发展。

2.1.1 总分馆服务体系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专项资金,没能列入政府年度预算,后期运行费用为零。国家和省市均无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持,这是造成目前总分馆发展出现尴尬局面的直接原因。

2.1.2 哈尔滨市图书馆总分馆制自2006年实施以来,每年资金都存在较大缺口。目前,市图书馆只能通过挤占其他业务经费来保证社区分馆的正常运行。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分馆建设得越多,挤占其他业务经费也就越多,顾此失彼,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市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因此,总分馆的良性运行需要资金和制度作保障,希望早日能够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当中,形成法规,用制度来保证其发展。

2.2 布局不均

整体没有规划,发展不够均衡,存在“盲区”。这一现象说明行政主体不够明确,市图书馆对区图书馆和合作单位主体间不存在行政主体的领导隶属关系,只存在业务指导的关系,这样就给日常的管理带来极大不便,人员和经费均不能制约对方。要想解决好这方面的矛盾,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纳入行政区域考核指标当中,消除部分行政区领导不重视文化发展的弊端。目前各区分布情况为香坊区16个、南岗区7个、阿城区9个、道里区10、呼兰区2个、松北区5个、平房区3个、双城1个,道外区建了2个由于管理不善被迫取缔,目前分馆数为零。

2.3 没有定位

至今各级政府没有出台公共图书馆、社区分馆的职责定位,没有出台建设标准,难以用制度管理。

2.4 缺少投入

各级财政对于社区图书馆建设没有财力投入。社区图书馆建成后,所有的投入完全依靠市馆,从而导致社区图书馆发展迟缓,后续建设乏力。针对这一问题,要努力做到上下级财政匹配资金方式建设,设立监管机构,从而使公共图书馆事业平稳有序地发展。

3 管理方法

3.1 确立管理方式

按照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着力解决制约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其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能力,积极探索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建、管方式,促进城市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3.2 明确职责定位

通过创建确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建设标准,明确职责要求,确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和社会建设中的定位,促进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政策向公共图书馆投入,建立“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共建”的建设机制。

3.3 建立长效机制

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对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制度设计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进而形成一系列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管理和活动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形成科学有序的长效机制。实现以香坊区为示范的区图书馆、社区分馆、社区图书室、图书馆流动站、农家书屋实现通借通还的五个统一工程,实现建、管并重。

4 具体措施

4.1 完善配套设施

打包使用各职能部门的公共文化资源,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积极支持和推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事业发展,高效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

4.2 探索分类管理

逐步实施公共图书馆分类管理,努力发挥每个社区分馆、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的特色优势,最大限度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4.3 实施规范开放

进一步理顺各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关系,分清职能职责,明确服务要求。要求开放时间统一,活动要策划、预告、记录,定期开展读者评议,使公共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更加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

做到以政府为首的各级行政单位齐抓共管,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大问题设立调查研究制度,定期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宣传部门要把公共服务体系工作当做工作重心,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政务督查室要牵头督促、检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情况,定期通报。各新闻媒体要加大舆论引导,开辟专栏宣传,大力营造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为打造哈尔滨市文明城、音乐城、特色旅游城做出新的贡献!

[1]张鹏民.社区图书馆实行多元化的建设模式[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4):44—47.

[2]何雅妮.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初探—哈尔滨市图书馆整合区馆实施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的选择策略[J].新世纪图书馆,2008(1):75-76.

[3]胡震.总分馆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解析[J].当代图书馆,2009(2):15-17.

猜你喜欢

分馆哈尔滨市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