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2013-04-11姚茂军贾杨兵赵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人文素质教育

姚茂军,贾杨兵,赵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姚茂军,贾杨兵,赵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社会转型是一场革命,不仅是政治经济领域的革命,亦是教育领域的革命。此文基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揭示了源于社会转型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困境,继而提出了困境突破的对策与建议。

转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置身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历程。社会转型没有完成时,只有现在进行时。这不仅是一场政治、经济领域体制制度的变革,更是一场全社会、全民族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心理等各方面的转型。原来的社会样态已经被打破,而新的社会样态尚未完全建立。社会转型进程中主体价值观的重塑以及心理的改变,对我国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1 基于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1.1 价值观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

常态社会的运行发展是趋于平衡,其“社会的信仰体系是保持社会的同一性,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整合力量。当社会处于转型变革时期,由制度、规范等变革深入到信仰价值体系的时候,社会转型开始真正地触及到人们的灵魂深处,其震撼力超过了社会转型的其它变项。”[1]当下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体制制度和价值观念被打破,而新的生活方式、体制制度和价值观观念尚未完全建立,加上全球化浪潮中多元文化的影响,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一些高职学生人在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上表现出茫然无措,甚至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在社会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下,有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人文精神下滑,无理想、无目标、无追求、胸无大志,推崇及时行乐的思想;有的心态浮躁,目标短视,片面追求“过级考证”,忽略了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有的甚至大学毕业时也未能很好地完成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必然使学生丧失高尚的精神追求,缺失高尚的人生目标。

1.2 心理焦虑,道德失范

依据社会心理学,社会转型时期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生活和未来的不确定以及激烈的竞争压力会使人产生心理焦虑,生活的价值、目标和方向的不明确会使人滋生心理迷惘。一些高职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了对当前社会状态的不适应。他们中的一些人对社会既有的制度规范、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感到怀疑,对新的尚未完全形成的制度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又不能普遍接受,突出的表现是道德失范,团结、互助、仁爱等人文精神严重滑坡,盲目尊崇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等自我中心主义思想。

1.3 意志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

转型期间,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与商品化改革拉大了贫富差距,导致了个体间竞争与对立。整体上看,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来至农村的贫困家庭或城市的低收入家庭。因家庭收入低而导致人际边缘化或自我意识边缘化。他们一些人意志消沉,心恢意冷。因残酷的考试竞争、学业竞争以及就业竞争,他们一些人会因缺乏准备或疏于能力的培养而显得茫然无措、悲观失望。因中小学教育的缺失或不完备,因有效家庭教育缺乏或不健全,他们中一些同学基础知识较差,自控力不强,有的学生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成瘾,荒废学业。面对困难与竞争,一部分同学意志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他们极易出现自卑、焦虑、焦燥、抑郁等心理问题。

1.4 文化断层,人文知识缺乏

转型期间,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呈现出泛滥之势。加强教育、重视科学、尊重知识,这在一些人看来成了无力的口号。在这种不正确的思潮面前,学校选择了形式主义,而部分高职学生选择了随波逐流。他们不重视人文知识的摄取,只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文化断层,学生的理性人文知识的缺乏。人文知识可区分理性人文知识和感性人文知识。感性人文知识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非理论性的非系统性的零碎的人文知识。理性人文知识是指通过学习或实践而掌握的系统的、理论化的人文知识,它主要包括语言、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经典人文学科知识。高职学生的人文知识欠缺,主要表现在由于长期偏重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弱于理性人文知识的掌握。

1.5 人文能力不强,审美鉴赏能力偏低

人文能力是指人文素养在社会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运用人文知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本领和能力。相对本科生而言,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道德判断力、审美能力等人文能力相对不强,这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亟待加强的重点领域。

在信息大爆炸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在及时通信工具与虚拟媒介的助推下,当下高职学生深陷于街头文化、短信文化、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等大众文化洪流之中,加之高雅文化的缺位与创新不足,这使一些高职学生更乐于接受一些娱乐性、庸俗性的大众文化,这严重扭曲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吃洋快餐,过洋节常被一些学生视为时髦;追星被奉为时尚;穿奇装异服,理怪发,染艳发,被誉为有个性。这些都显示出学生的审美取向与审美基本判断力存在问题与不足,需要重视与引导。

2 源于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困境

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目前面临的教育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文素质教育未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的重点

在当下社会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驱使下,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仅把其视为一项附带任务,一直未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的重点,造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边缘化和弱化。目前高职学校普遍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投入很大的精力,竞相投资建设自己的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名师课堂等。而对人文素质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方面的的师资与经费投入较少,人文素质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在教育理念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工具理性倾向性严重,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培养,轻视人文素质教育,使其长期处于边缘弱势地位。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互对立,致使二者不能“互联互通”,渗透融合。

2.2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据调查,整体上看当前高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存在强烈的需求和较高的热情。不仅对于学校开设的人文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也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人文活动。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过于陈旧,形式也过于单一,这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也有一些高职院校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简单等同于人文经典书本的讲解,把人文素质教育形式简单归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者大堂专题讲座,这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日渐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和新颖高效的教育教学形式的强烈需求。

2.3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乏职业特色

在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方面,一些高职学校教学方法凝固陈旧,明显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它们一味复制粘贴本科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鲜有因地制宜地创新与发展,这严重脱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从而致使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实际效果。同时,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亦缺乏应有职业特色。由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体系尚未建立,多数高职院校只能借鉴本科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故其内容呈泛化倾向。另外,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依据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和学生的教育现状进行选材与安排,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个性与特色。

2.4 亟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师资短缺,尤其是专职教师严重不足。相对专职人文素质教师而言,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实践课指导老师等兼职人文素质教师整体上人文知识有所欠缺,人文精神有所不足,人文素养有待提高,他们很难做到在专业课与实践课教学中有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内容性与艺术性,而一些高职院校对此又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考评指标。没有考核亦就没有价值的衡量,更没有教师的外在压力和内驱动力,专兼职教师很难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将严重抑制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3 置于困境中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与突破

突破当下人文素质教育困境,高职院校必须首先根据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间的相互包容性与融合性,在办学理念上使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包容融合;其次依据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自身的内容、功能和特点,借鉴其他学科优秀教学模式,积极创建人文素质教育的现代模式;最后还需探索研究适应社会转型、时代发展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路径与新方法。

3.1 建立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彼此包容与融合

当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困境,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社会快速转型进程中,办学理念出现了偏差,未能及时做好“自我更新与自我调节”。“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推崇的是‘能力本位’,没有认识到人文教育是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和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培育良好的综合素质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西方世界的高等职业教育观经历一个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重“知识”发展到重“能力”,从强调“知识与能力”演变到强调“主体与人格”,从注重“主体与人格”过渡到注重“人文与素质”。概括之,“无论是人格本位还是素质本位,都批判了能力本位中缺乏人文因素,太过偏重技能的获得。‘从工具’重新做回‘人’,无疑是一大进步。”[3]高等教育是高层次地授业解惑,是高层次地育人。高等职业教育既姓“高”,又名“职”。不仅要教育学生懂得如何立业做事,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修身为人,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高级人才。

3.2 创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代模式

遵循上述融合办学理念,我们应积极构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把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阶段性教育与发展性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强调第一、二课堂的衔接与配合。在第一课堂,我们应积极挖掘人文素质的内涵,精心策划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科学安排人文素质教育的课时数,探索改革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对第二课堂,必须加大对其硬件、经费、师资力量的保障投入力度。其次,要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融入专业教育之中。高职专业知识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二者相互包容与融合。此外,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其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辐射与影响学生的过程。最后,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学生实训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高职的职业教育特性,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实训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实训实习主要是指校办工厂实习、校外见习和顶岗实习等三种形式。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假期的兼职、社会调查、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实训实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学生的社会经验,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敬业心、责任心、团队意识与集体意识等职业素养。

3.3 探索人文素质教育新方法

当下社会转型时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也必然随之发生相应改变。我们应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积极探索新的育人理念与新的教育方法,以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文化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需“以生为本”,以满足学生的多方面的兴趣和要求为立足点,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与全面发展作为宗旨。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感化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育不仅在于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结果,更在于教育实施的过程。

3.4 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新氛围

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人文环境有着很强的教化功能。挖掘育人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新氛围。在校内,一是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如修建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等历史名人的塑像和名言广告标示等;二是进行绿化、美化校园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育人环境。在校外,可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也可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合理增加的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历史古迹、人文景点、博物馆等,也可是参观优秀知名企业,参加社会调查,参与社会自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企业、社会、社区的文化,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3.5 建设高素质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

师者必须育人先育己,教师注重自我发展与自我修养是有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为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通过自学、校本培训,校外进修,使教师不断增强自身人文素养,熟练掌握多样化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艺术。另外,学校也应加大对教师自身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与文化素养的考核力度,把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师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系统工程。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人文素质课教师,他们都应“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注重言传身教,自觉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促进和催化作用。”[4]

[1]林默彪.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J].社会主义研究,2004,(06):135.

[2]周茂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1):28.

[3]匡瑛,石伟平.二战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本位观的嬗变及发展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11.

[4]杨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3):98.

责任编辑:邓荣华

G 718

A

1672-2094(2013)06-0100-04

2013-11-02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证考察及对策研究》(编号:11SB211)研究成果之一。

姚茂军(1974-),男,四川南充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贾杨兵(1984-),男,四川南充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