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充研究的力作
——评吴从祥博士《王充经学思想研究》

2013-04-11易小平

关键词:论衡儒生王充

易小平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王充是东汉前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王充是汉代一位边缘化的失意儒生,并不以经学知名,因此从经学的角度对王充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述还不多见。吴从祥博士《王充经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将王充经学思想视为“大众经学代表”,对其中所展现的“具有浓郁边缘色彩和世俗气息的非主流的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深入认识王充、深入研究汉代经学和汉代士人以及汉代思想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书在王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书后五个附录《王充年谱》《论衡篇目系年》《论衡征引五经一览表》《论衡征引论语孟子一览表》《论衡征引纬书一览表》,加上书中的《东汉吴越名士一览表》,几乎占了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充分说明作者对文献资料占有的广度和深度,也表明作者谦虚坦城的态度和胸襟。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作者还进行了专门的统计分析。如“《论衡》一书共引《诗》十九次,其中引《国风》两次一篇,引《小雅》七次六篇,引《大雅》九次七篇,另外引《逸》诗一次。”“《论衡》直接引《易经》八条,引《易传》十八条。”统计数据与文献资料的结合,丰富了该书的论证材料,为古老的《论衡》研究增加了些许现代色彩。

该书结构严谨,论证周密。第一章介绍王充经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章介绍王充的生平及其经学观,第三章论述王充的五经思想,第四章分析《论衡》与汉代儒学,第五章分析《论衡》的经学史料价值,第六章论述王充对汉魏经学的影响,结构合理。在第三章介绍王充的经学思想时,分《诗》学、《书》学、《礼》学、《易》学和《春秋》学五节进行具体论述,全面客观。在第二章分析王充的性格时,该书揭示其自负与自卑、好辩争胜和固执偏激的复杂性,而在论述王充的自负特点时,作者分别从天资聪颖、博学多才、长于著述三方面挖掘原因,在论述其自卑特点时,分别从拙于人际、仕途多舛两方面寻找原因,全面而深刻。

该书在论述王充经学思想时,富有历史纵深感。作者将王充经学思想放在学术历史的长河中,详细追溯王充思想的背景,指出其思想的独特性。如第四章论述孔子形象的演变,就先分析王充之前被西汉儒生神圣化的孔子形象和谶纬中被神学化的孔子形象。在此背景之下,作者从赞孔和问孔两方面分析王充《论衡》中的孔子形象,指出“王充极力否认孔子的神性,大力赞颂其人性、圣性,实开将孔子还原为圣人之先河,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同章论述汉代儒生的分化,先介绍西汉儒生分化为术儒、禄儒、道儒和经儒的远景和东汉前期儒生由治世转向修身、文吏化和通儒化的近景,再从儒之价值、儒生高于文吏、以才学定儒生品位三方面分析王充的儒生观,指出“王充的儒生观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儒生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作者也分析王充思想的辐射力,充分说明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如第六章论述王充与东汉经学思潮时,联系东汉时期的贾逵、马融、张衡、何休、郑玄等人的治经经历和特点,指出“博通之风、谶纬化、学术化是东汉经学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些特征往往或在王充身上有所体现,或与王充经学有着一些联系”。同章还联系三国时期王肃、王弼、阮籍与嵇康的治学经历与特点,指出“王充批判圣贤、尚博通、重理性等经学思想对三国经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肃、王弼以及阮籍和嵇康等人身上无不折射着王充的影响”。全书论证纵横交错,富有立体感。

该书持论新颖中肯,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如第一章论述东汉今文经学的衰微时,指出“在古文经学条例化的影响下,今文经学也逐渐条例化”,“然而条例化乃是古文经学的长处,今文经学这样做无疑是主动地向着古文经学靠拢。”第二章考证王充师事班彪而在《自纪篇》中没有言及的原因时指出:“王充《自纪篇》完全以自我表现为中心,一方面,他暴先人不肖,不提及助己亲友;另一方面,极力宣扬自己之长,如为人清重、性恬淡、善文等,而极力掩饰自己之短,如强烈的求官欲望等。”第三章考察王充的礼学思想时,指出“在东汉前期,《仪礼》明尊暗降,《礼记》明卑实尊,《周礼》则处于边缘化地位”。一般人都知道王充以“疾虚妄”著称,对汉代盛行的谶纬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该书第二章第五节经过全面考查后指出,“他并汉有完全否定这些政治神话,对汉代皇帝的政治神话更是信而不疑;王充虽然不相信灾异谴告说,但却相信星气说、应政说等,并借助符瑞说大力称颂汉代皇帝。”这种对谶纬批判的“不彻底性和前后矛盾性”,表明他“对仕途的迷恋与执著”。全书新见迭出,给人印象深刻,启人深思。

综上所述,该书视角新颖,文献功底扎实,结构严谨,论证周详而富有立体感,立论精审,是王充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也是研究汉代经学、汉代士人和汉代思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参考书。

猜你喜欢

论衡儒生王充
酷爱学习的王充
民国北方京剧科班的发展流向及与“外江派”关系论衡
汝心如玉何须擦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汝心如玉何须擦
弟子规·出则悌(七)
《论衡》选读
葬在时光深处的拇指姑娘
王充路
宋代《论衡》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