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2013-04-11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高 慧

(江苏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第一次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三个倡导”虽然没有明确拟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但对概括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从1994年开始,就有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研究,但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强烈地关注,直到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后,学术界开始掀起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的热潮。近几年来,学术界以及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多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但却很少有人提出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其路径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三个倡导”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一、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源诉求

从本源上来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与自信基础之上的。只有清楚地了解我国文化的历史渊源、重要作用,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文化在多元社会思潮中面临的挑战,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才能不断培育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强国战略。

(一)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的觉醒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强国,必须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2]109。所谓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这既给正处于改革深水区和攻坚阶段的中国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交流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在意识形态中的话语权受到严重挑战,尤其是在文化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性因素的重要历史阶段,如何实现文化走出去,提高本国文化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客观地说,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等多方面原因的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和主导地位,掌握着强势的文化霸权。为此,以文化为手段和通道,以美欧主导的西方文化进行全球性地经济方式渗透、政治理念移植、价值观念传播在所难免[4]。这种影响在我国的突出表现就是肯德基、麦当劳的良好运营,各种美国大片受到热烈追捧,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思潮充斥着国民价值观,尤其是部分群体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诚信缺失、政治冷漠等问题。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手段使国民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的民族性、重要性,促使其理性地认识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危机以及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宣传与教育,让大众能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文化自觉,从而促进我国在与外国文化交流过程中实现理性平等的对话。

(二)培养文化自信,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4]。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西方文化无法比拟的。它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向上的纽带和桥梁,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民族文化的长盛不衰、永恒发展需要我们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紧跟时代发展,敢于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和思想发展的需求。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现了我们以积极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三个倡导”实质上已经孕育了这样一种文化自信,12个词中渗透了我们的民族特性、历史文化积淀、传统道德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近几年来,各地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虽然各有不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凝聚社会的力量,宣传核心价值观,形成大众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文化认同,推动地方的文化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群众的文化自信。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途径如录制和播放大型文化宣传片,在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从而积极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1]。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选择。通过各种途径让大众参与到文化建设活动中来,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表达各阶层的文化要求,并促成高校以及各单位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探讨核心价值观,以利于促进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层认识。同时,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提高文化传播力和大众的文化消费水平,从而培养人们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二、完善社会制度与党的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保障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先进性取决于经济、政治的先进性,资本主义的平等、自由、博爱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然要建立在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以及其他社会建设之上。只有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社会制度,文化才能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使人们产生价值认同,培育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完善各项社会制度,营造良好氛围

“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诉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奉行的建设发展目标,是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党及人民对社会发展的追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们一直以来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社会各方面入手。首先是在经济方面,要不断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不断加快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不断改进国内产业的生产模式,增强国内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其次是政治方面,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在完善政治制度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这是由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决定的。政治制度健全,民生得到保障,才能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逐渐形成价值认同。同时,在文化方面,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借以文化的这种特质,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核心价值观念植入到文化创作和发展过程之中,创作能使大众产生共鸣的影视和艺术作品,达到感染、启迪的效果。另外,在社会管理和生态建设方面,要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从各方面提出了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这些新目标对于我们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建立起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公正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自由宽松的文化体制,人们才能在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达成社会共识,形成文化认同与自信,只有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才能随之改变,价值追求才会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党的建设,引领价值风尚

党的十八大报告分析总结了我党目前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各种问题,提出要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加强党的清正廉洁建设,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这是我们党在深刻认识自身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改善党的建设的要求。在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影响最大的是执政党的党风和政风[5]。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精神面貌以及行为作风时刻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着很大的感染力。因此,党员以及政府公务人员应该加强其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增强政治敏感性,树立危机意识,在自己的岗位上贯彻落实党章和工作要求,增强执政能力,实现自身的执政合法性,不断地提升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同时要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参与到群众的生活学习中去,理解人民的生活需求和价值趋向,树立服务意识,做人民满意的公仆。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促使人们增强对党的信任和依赖,才能使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价值认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去。

三、加大宣传力度与加强网络监管机制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

从整体上看,受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所影响,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自信和自觉还不够。尤其是当前我国处于转型的攻坚时期,各个方面机制体制不够健全,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而且我国国民当前的思想道德认知程度不高、教育模式单一,再加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和内容过于学术和具有政治色彩,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在学术界比较大,但很难被群众理解和认同。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强化教育和灌输机制加强网络监管。

(一)强化教育和灌输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由上而下地进行,即由国家提出,政府和相关部门倡导,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督促各单位学习,研读并领会其意义和重要性,从而使大众积极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不断提升人们的价值认同。首先,政府宣传和组织部门应当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及其意义,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贯彻“三个倡导”思想,通过各个地方的宣传部门进行文艺汇演,利用各种网络媒介进行广泛宣传,使群众能够熟悉并不断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促进其对我们文化建设的认同和自信。其次,督促各单位,如学校、企业、社区等,开展相关活动来学习和研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以刚性的方式促使各单位和个人积极构建其价值观念,增强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尤其是高校教育方面,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对中共自十六大以来的文件及重要报告的学习,并开办学习论坛,通过自由研讨,加深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鼓励其对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献言献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依法治国方略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各地政府应当针对地方的特色,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当地的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行为进行限制,同时对优秀的、先进的事迹和人物进行评选和表彰,双管齐下,共建文明和谐地区。这样,不仅能够增强群众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感与热情,而且能够促进人们的价值观认同,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网络监管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传播的快速和影响的深刻不容我们小觑。现代化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甚至是学习工具,尤其是当前“微博”“微信”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手段和影响人们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网络监管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各种媒介的监管,尤其是网络媒介的管理,引导网络舆论的方向,掌握话语权,使其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网络作为当前舆论和思想的主要集散地,是舆论和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场所,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媒体的监管,有效利用网络媒体的这一特点,通过制作传播视频短片或者拍摄法制民生短片等各种方式,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并对网络上过分夸大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及其他不和谐的观点舆论加以引导,使其逐渐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政府部门在对网络的监管过程中应贴近民众生活,积极宣扬正能量,并对负面能量进行管制。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用以宣扬网络正能量,如建立见义勇为事迹网站或者最美中国人网站等,鼓励民众积极宣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和值得人们感动的事迹,这既是对正能量的传播,同时也是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与此同时,也要对网站进行强制监管,取缔不法网站和宣传不良信息、图片及视频的网站,尤其是散布不和谐信息的网站,并对网络上出现的负面信息及评论进行引导,对有危害社会倾向的个人进行谈话引导,从而逐渐减少网络负能量。同时,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对网络上不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进行屏蔽,通过有效的途径消解网络负能量,积极宣传网络正能量,使其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自觉,如可以建立网上论坛或者网站,对人们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及时发现部分网民的消极思想,对其舆论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正能量的传播。最后,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应当合理利用网络传播媒体,实现网络政务公开,利用网络建立与民众交流的平台。当前政府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往往是由于脱离群众,缺乏与民众的沟通,所以通过网络政务公开的方式,可以增强人们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增强政府和人们的交流沟通,使得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加,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为政府宣传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实现条件。这是当前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为现实有效的路径选择。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以上三个方面的路径选择也不是一次性就能实现的。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转型期,社会制度的完善和体制的健全需要我们长期探索,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建立也需要时间和耐心。当前最可行的路径就是利用网络媒体以及其他传播介质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同时在各单位、社区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对群众进行文化渗透,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加强其价值认同。在以后长期的社会建设中,我们需要逐步推进三个路径的发展,从而形成文化价值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OL].人民网htt p://cpc.people.co 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6.ht ml.

[2] 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0,(15).

[4] 王洪波.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逻辑及其运化方式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5).

[5] 周正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6).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