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美丽海洋 建设美丽中国

2013-04-11梁学斌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8期
关键词:海洋美丽生态

梁学斌,姜 华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南京 210003)

打造美丽海洋 建设美丽中国

梁学斌,姜 华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 南京 210003)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深刻认识,是对亿万中华儿女的强劲号召。中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美丽中国理应包含美丽海洋,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美丽中国与美丽海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章从打造美丽海洋的重要意义入手,思考现阶段打造美丽海洋面临的挑战和应注重的方面,以此探究美丽海洋的实现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丰富内涵,更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托起海洋的臂膀。

十八大;美丽中国;美丽海洋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美丽”,是使人看到感到美好的一切,是一种接近完美或理想的境界,并由此产生的感官享受。当 “美丽”牵手 “中国”,这给正生机勃勃迈向全面小康的古老国度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赋予了更深的历史寓意。

中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我国有1.8万km的海岸线,为全球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1万多个岛屿、300万km2余的海洋国土,约为陆地面积的1/3[1]。美丽中国理应包含美丽海洋,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美丽中国与美丽海洋必将互为促进,打造美丽海洋,推进海洋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打造美丽海洋的重要意义

1.1 打造美丽海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的经济重心在不断向海洋靠近,沿海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1/2以上。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必然促使人类由江河内陆走向海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现实上看,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促使人类加深对海洋的认识,从而作用于海洋开发,推动人类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打造美丽海洋是走向海洋、开发海洋的战略基础。

1.2 打造美丽海洋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可持续必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人依靠自然,自然也依靠人;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海洋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只有在与其协调相处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利益。打造美丽海洋是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没有一个美丽的海洋,就无法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1.3 打造美丽海洋是塑造美丽中国的迫切需求

长期以来,粗放分散的海洋经济开发模式导致海洋开发秩序混乱,岸线资源浪费严重,海洋生态过度透支,海洋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海洋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这与塑造美丽中国的时代要求不符,必须加快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在海洋功能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美丽海洋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我国沿海建成全球最发达、最优美的滨海岸线之一,成为塑造美丽中国的核心展示区[1]。

1.4 打造美丽海洋是发展海洋经济的现实要求

据国际资源机构测算。全球陆上石油、天然气、重要的矿产资源将在21世纪末消耗殆尽。海洋资源平均储量是陆地资源的3~5倍,在尚未找到替代资源的今天,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有其深刻的必要性。对于人类来说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还有其必然性。海洋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于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随着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与海洋原有生态系统间的矛盾将愈加突显,必须用美丽海洋的理念、观念、方法、方式,协调、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实现互利共赢。

2 现阶段打造美丽海洋面临的挑战

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然而,打造美丽海洋,建设美丽中国并非简单的事情。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形势的挑战。而这也正是现阶段我们打造美丽海洋面临的挑战。

2.1 资源约束

日式唐草风格来源于谢里丹风格,但比之构图更加严谨,细节上更加较真。日式唐草风格对图案线稿的要求近乎苛刻。线条通常不会溢到边线外,对图案的完整性要求特别高。日式唐草风格偏爱涡旋图案,其涡旋图案的内外线条方向多为相反走向。刀线方面,日式唐草比美式唐草更加深,因此选皮也相对较厚,结合特殊的皮面处理方法,图案的浮雕效果较之美式唐草更为立体。其代表人物是漥田敦司、小屋敷清一、大冢孝幸等名家。

我国是海洋资源大国,但按人均和单位面积算,又是海洋资源贫国。我国人均海洋面积只有0.0029km2,为世界沿海国家平均水平的1/10;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位列世界第94位[1]。同时,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海洋资源过度利用与闲置并存,项目盲目无序,功能分区不清晰,伴随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资源瓶颈日益突出。

2.2 环境污染

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赤潮灾害多发,部分区域海岸侵蚀严重;海水水质为劣四类的近岸海域面积超过4万km2,且呈逐年扩大趋势。全国约2.2万km2的近岸海域水体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70%以上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水质和35%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沉积物未达到环境质量要求[1]。

2.3 生态系统

目前,我国海洋生态正面临严重的危机,陆源排污口污染物排海造成海洋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油轮溢油致使部分生物濒临灭绝,赤潮频发也对海洋生物资源构成威胁。

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资源,各类海上建筑数量增多、规模增大,填海造城以及海砂开采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正常状态。

3 打造美丽海洋应注重的内容和实现路径

建设美丽中国为打造美丽海洋提出了迫切的时代要求,中国对海洋的认知历史和当前海洋开发利用的现实更诏示我们,知海而爱海、管海中用海、研海以兴海,是我们打造美丽海洋应注重的内容。知海,就是不断认知海洋,提升海洋意识,从而热爱海洋,珍惜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生态美丽;管海,就是管好海洋,合理规划,促进海洋开发有序,优化海洋产业布局。研海,就是加大科研力度,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为振兴海洋,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2]。笔者认为,打造美丽海洋应在海洋意识、海洋生态、海洋开发、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化这6个方面下工夫。

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美丽海洋意识是人们对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立场、观点和看法,主要包括对打造美丽海洋的价值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海洋生态保护意识等。打造美丽海洋,首先必须培养人们的美丽海洋意识,使之自觉地投入到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环境保护中来,为打造美丽海洋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打造美丽海洋建设中,人们的意识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因此,在美丽海洋建设中要大力培植人们的海洋生态价值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海洋、珍惜海洋、保护海洋的浓厚氛围[2]。

3.2 美化海洋生态

海洋生态美丽是打造美丽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丽海洋应有之义。一方面打造美丽海洋应以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为前提;另一方面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可以促进海洋更加美丽。近年来,区域性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事件频发,给美丽海洋蒙上阴影,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因此,打造美丽海洋,必须在合理利用海洋的同时,更加注重海洋生态建设,尽快遏制海洋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尽量修复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促使海洋永续美丽,使人类用海与打造美丽海洋实现双赢。

3.3 有序开发海洋

海洋虽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如果无序疯狂开发,终有一天会像陆地资源一样枯竭。在这方面,我们有惨痛的教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思其始而成其终,以史为鉴,决不能走先开发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因此,美丽海洋,必须着眼于对海洋的有序开发。加快促进海洋开发模式的根本转变,缓解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有利于海洋资源有序有度开发和合理利用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以涉海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3.4 优化海洋产业

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工业 (如海水化工、海洋医药、海洋能源等),海洋农业 (如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沿海林果业等),滨海生态旅游、海洋环保产业等,海洋产业是打造美丽海洋的物质基础,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其本质是把海洋经济发展建立在海洋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上,在保障海洋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再生产。它的优化性表现在:按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加快调整海洋产业布局,杜绝项目盲目无序、功能分区不清晰的问题。既不为求得一时发展而牺牲环境,又不为片面强调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既造福于当代,又顾及未来,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当代与后代可持续的、经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发展模式。

3.5 创新海洋科技

加快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现阶段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打造美丽海洋,实现海洋经济发达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科学管理的路子。把科技创新作为打造美丽海洋的根本动力,用科技创新来保护海洋生态平衡,发展海洋生态产业。把科学决策作为打造美丽海洋的基本前提,尊重科学规律,制定科学规划,实施科学决策,推进科学发展。把普及海洋知识作为打造美丽海洋的重要基础,大力宣传和普及海洋基础知识、海洋科技知识、海洋环保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为美丽海洋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才保障。

3.6 繁荣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新形态,打造美丽海洋就必须以一种先进文化做底蕴,支撑其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海洋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源于海洋而形成的文化,是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以及通过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有关海洋的意识、道德、科学、文学、技术和艺术等。海洋文化是打造美丽海洋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实施海洋经济战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推动海洋积极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是促进海洋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4 美丽中国与美丽海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是我们党在海洋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为我们打造美丽海洋指明了方向。“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指导思想和实现路径的系统阐述。美丽中国理应包含美丽海洋,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两者在价值观念、指导方针、实现路径、目标指向乃至时间跨度上的一致性使得打造美丽海洋与建设美丽中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1 价值观念一致

打造美丽海洋,建设美丽中国,都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价值观念上,倡导给自然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的存在及其意义;倡导主动遵循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禁止对自然无节制的攫取,对资源无序的开发利用;倡导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4.2 指导方针一致

打造美丽海洋,建设美丽中国应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指导方针。节约优先就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依据沿海地区海域和陆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保护优先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环境承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前提,提升陆域和海域开发与保护水平,促进生产生活空间与自然和谐;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就是减缓开发,给生态环境以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加大人工修复力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陆上生态空间和海域生态服务功能修复[3]。

4.3 实现路径一致

建设美丽中国,关乎每一个中国人,需要全体人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的增强作为前提,以国土空间的有序开发和产业布局的优化作为基础,以科技实力的跃升作为助推剂,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为重要支撑。一个美丽的中国,也必定以生态环境优美宜居作为显著标志。这些,与我们打造美丽海洋所强调的 “海洋意识、海洋生态、海洋开发、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化”这6个方面的实现路径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谋而合之美,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就是打造美丽海洋的过程。

4.4 目标指向一致

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表述,反映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指向。我们提出打造美丽海洋,根本目的就是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海洋经济,顺应人类由江河内陆走向海洋的历史趋势,其本质上也在于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服务。因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源头上扭转陆域和海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人类守护蓝色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和宏伟目标[3]。

4.5 时间跨度一致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发达国家一二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繁重任务和巨大压力,决定了打造美丽海洋,建设美丽中国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长期过程。

我们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美丽中国建成之时,必是美丽海洋展现之日。一个美丽的海洋,也必定会为美丽中国增色添彩,更将成为托起伟大中国梦的有力臂膀。

[1] 向晓梅.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N].南方日报,2013-03-07(2).

[2] 刘赐贵.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若干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2).

[3] 唐庆宁.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开创海洋与渔业强省建设新局面[R].2013.

猜你喜欢

海洋美丽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爱的海洋
我们创造美丽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