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变革的新制度主义分析

2013-04-11李新亮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场域管理者学院

李新亮

(武汉大学 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独立学院十余年的人才培养和对课程改革的摸索,对于运用新制度主义框架的研究来说,是一个比较适当的研究对象。独立学院所面临的复杂的制度环境要求其必须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转型,以期吸引更优质的生源,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至今为止,对独立学院课程设置转型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消费者选择说——独立学院之所以要加强职业课程,是因为设置大而全的学术性课程与公办高校相比毫无竞争力,而职业课程的市场价值日益彰显;另一种是商业支配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更关注“半专业化的”和技术性劳动力。这两种解释尽管有合理之处,但还不足以解释这种转型,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替代性的组织制度分析解释。

一、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转型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产物,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的办学力量,[1](p58-62)但他们在法人地位上并不独立,多附属于公立高等院校,分享母体高校的资源。大部分领导和管理者都希望能将独立学院建成真正有法人实体地位、并且能够自主颁发学士学位的大学组织。[2](p81-87)

(一)前奏:对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重新定位。

独立学院“不独立”的现实,使其在创新出其他任何课程项目之前,都努力实现把自己建设成为公立高校所认可的“地道的大学”这一艰巨任务,这一任务除了强调政府是否赋予他们独立法人地位,还关注社会和公立高校是否能将其纳入所承认的范围。独立学院的领导者试图通过设置大而全的课程体系,培养一种综合性人才来满足这种合法性地位的获取。

一些独立学院的领导者开始提出一种替代性的基本策略,以改变他们组织的从属地位状态。在他们看来,对学生和独立学院都有利的办法,就是重新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勘定课程体系,将独立学院从主要以综合性课程为导向的组织,转变为一种主要以提供最终的职业教育为导向的组织。

(二)助推器:独立学院协作会。

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在推进独立学院课程转型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作会于2005年在江苏无锡成立,基本任务是加强与国家教育部的联系,积极反映全国独立学院的呼声和建议,为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政策外部环境。

他们认为,独立学院接受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走一条“半专业化”职业课程道路,是会受到公众的支持,并且在师资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降低成本。课程体系构建应以加强能力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的特点是针对以独立学院学生为特点,在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高级应用性”。[3](p235)

(三)转型的成功。

这些设想开始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独立学院得到实施并初尝甜头。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企业生态较为平衡,有利于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改革的成功。如浙江省温州市,面对人口的快速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省市两级政府很快对独立学院的课程转型表示支持,并联合一些教育专家共同帮助独立学院设置课程,培养当地所需要的人才。

当大多数独立学院的领导者看到那些开展职业特色课程的同行已经开辟了新天地,不由得很快支持起职业特色课程。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独立学院纷纷确定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采取模块化的方式,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在选择专业上建构更加通畅的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四)外界的支持:政府和企业。

独立学院的职业教育逐步得到了外界的肯定,因为他们的毕业生已经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效应。一些私人基金会参与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和职业课程体系中来,他们设置各种奖学金奖励那些学业优异、以及在实践能力和课程学习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政府也确立了独立学院在推动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的正面积极作用,同时也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设置了考核独立学院教学情况的各项指标。正是这些外部支持者的鼓励和支持,独立学院的管理者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进行改革,并运用咨询、指导等形式,在招收新生过程中重新定位。

二、独立学院案例与新制度主义研究的契合

迈耶和罗万认为,非营利性部门如学校,是强制度环境,最突出的是“制度”层面,其基本的考虑是要符合某种资格要求以获得特定的资助,而不是任务绩效。[4](p123-139)迈耶和朱克尔也以不同的方式强调,如果组织是“嵌入”制度中的,那么其生存和发展与任务绩效无太大关系,而较多依赖于所传播的可靠的秩序意义。

这一理论发现与我们的案例十分相符。当独立学院成立伊始,从各方面看它都不具备优势。但是,随着独立学院渐渐获得公众和政府的认同,它的生存获得了合法性,这种教育类型日益制度化,并成为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一旦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得到保证,其管理者们担心的就不再是生存问题,而是学院的长期发展和繁荣。他们也开始将录取分数线提高,开设职业特色课程,用优厚条件吸引优质师资。这个意义上看,制度化增强了独立学院管理者由大而全的学术课程向职业课程转变的能力和动力。

此外,迪马吉奥和鲍威尔从弱意义层面论述了组织的合法性,认为是制度通过激励机制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而使组织趋同。这个理论发现对独立学院课程转型的案例有所启示。管理者为了减少在模糊环境下的不确定性,模仿那些已经取得成功并获得合法性认可的组织形式,也是政府运用权力通过政策法令强制要求组织遵守标准的结果。独立学院的课程转型也是如此,同样是那些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学院领导者开始进行职业课程的转向,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回报,其他独立学院纷纷效仿,并通过协会形式和“向上通道”,使教育行政部门承认和支持独立学院。

可见,新制度主义某些主题与独立学院案例之间有高度的契合,有助于我们对其课程体系转向的理解。

三、研究初探

我们既关注对独立学院推进课程改革的机会产生影响的社会权力结构与机会场域,又关注独立学院的管理精英们利用环境优势促进自身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各种努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分析将组织行为嵌入更宏观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同时又关注微观管理者的行为。

(一)制度性利益。

制度性利益很多时候是直接由市场或政府给定,但有的时候却是渐进形成,如在独立学院的案例中,制度性利益是在特定结构和空间背景中历史地形成的——这些环境中,存在着显著的权力结构和机会空间。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独立学院的管理者是一种受制度制约的创新者。根据组织在权力结构和机会场域中巩固自身地位的可能性,可以分析影响组织利益的因素,并且在制度性利益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些受到程序规范等制约的领袖的重要作用。

1.权力结构及其制约。制度分析的关键任务是确定和描述事件发生的场域,并解释他们如何影响和制约运行其中的组织之形成模式。[5](p233-251)在独立学院案例中,有三个权力中心对领导精英产生影响。其一,独立学院母体高校和公办高校。公办高校已经占据了具有更好地位和更高报酬的职业教育市场,独立学院与之竞争这种职业市场,是很没有把握和胜算的,而且公办高校有国家的财政扶持,学科和课程获得较大合法性,并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其二,公司企业等商业组织。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也需要在人才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所以他们必须将大公司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商业组织不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就能影响大学组织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结构性权力,能对大学组织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三,政府机构。21世纪初,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专门为独立学院设定了评估指标和体系,地方政府也看到了独立学院在推动地方经济所起的作用,逐渐通过各种方式管理和扶持独立学院的发展,给予必要的资源。独立学院往往为了获得某项教育资源,而努力迎合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并与之形成了从属地位。

可见,独立学院极力把握和了解规制性制度场域中的结构性权力,在试图通过预期政府的政策偏好以获得其认可的过程中,独立学院已经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并使政府相信自己能够提供低成本的优质毕业生,从而能得到政府和大公司的积极回应。可以说,一旦独立学院被大众认可,并获得了合法性地位,其生存情况就会大为好转,关键是要在一种由彼此之间存在特定关系的制度链条中创造一种立法者肯定会支持和接受的意义与位置。

2.机会场域。在制度性利益形成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独立学院备受制约的权力结构,还要关注那些能够进入的开放性的机会场域。机会场域包括市场中适合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潜在小生境,同时设计这些机会空间中组织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我们可以将组织的发展视为对环境中适合自己生存小生境的搜寻和利用过程。

独立学院本身具有从属性,使领导者们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潜在的机会场域。他们发现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仍然有自己的位置,他们所培养的学生仍然可以为一个潜在的大市场服务——从事中等职业结构中的工作。[6](p67-70)于是,独立学院适时地从传统的高等教育学术等级安排中逐步淡化甚至退出,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从而挖掘一个重要的新兴市场。较之那些培养优质学生成为上层管理者的大学所占领的教育市场而言,这个市场尽管没那么有吸引力但是规模较大。职业教育将独立学院引向最具吸引力且能够进入的市场小生境中,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找到了合适的市场定位。

3.独立学院的组织优点。独立学院本身的优点也会对制度性利益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当属对组织竞争优势的评价,以及学院的地位要求对学院管理精英们的影响。独立学院不具备学术性优势,但他们有着独特的优点,录取分数低、职业培训特色明显的优点对他们而言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学生在学校里通过“半专业化”的学习可以较快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和期望。这些优点不仅影响组织的长远发展,还影响了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吸引力。

4.组织精英的精神体系。独立学院的领导者是推动独立学院课程转型的重要力量,他们认为,研究式教学和科研型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都属于次要地位,独立学院的学生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理论又有较强的专业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对学生提供适合市场要求的职业培训,既是对大学综合性学术课程的自然替代,也是现实的需求。

此外,地位要求对制度性利益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独立学院的领导者对在传统的综合性学术课程式教育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的状态有所不满,这与独立学院地位经常被剥夺的经历有关——不能与公办院校平起平坐开展学术会议、每年必须向母体高校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才可以“借用”校名等。这种强烈的剥夺感使得组织利益逻辑被建构起来了,以实现决策的理性化,企图彻底摆脱被剥夺的尴尬身份。[7](p593-627)

(二)制度性利益的实现。

我们关注组织环境的同时也关心组织本身给独立学院课程的转型带来的影响。环境方面,主要关注市场因素,组织方面,主要研究管理者促进课程转型的能力。

1.市场因素。其一,企业基金和地方政府会支持独立学院开展职业培训和特色教育,并不完全因为学生的需求,而是因为他们估算和看到了独立学院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其二,为了缓解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路向和竞争力的担心,独立学院领导者一直设想和实践半专业化的课程模式,使他们有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管理者实际上能对市场做出有利于学院获得合法性身份的理解。

2.管理者促进变革的能力。独立学院管理者在推进职业培训课程时,其能力一般是在经历的累积、技术的改进、资源的获取等条件下形成的。这种能力除了来自在母体高校经验的积累,还有则是在学院招生、培养、就业工作中发展起来的。来自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也增强了独立学院管理者们发展和促进课程改革的能力。

3.影响变革速度的其他因素。其一,地位群体之间的冲突。反对推进职业课程的群体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和一些教职员。学生们的参照群体——公办高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的都是学术性课程,而自己却要在四年制大学中学习职业技术培训课程,他们抵制学习职业课程,认为学术性课程才是大学内应该有的内容。一些教职员在学术环境中的熏陶使其难以割舍在学术等级中的地位依赖,哪怕是从属的位置,转向职业课程让他们感到不安全和不适应,因此竭力反对。其二,生源的类型变化。独立学院的生源受人才市场对其毕业生需求情况的影响。独立学院需要找到这样的小生境,让自己的学生能够以有特色、更加专业的职业技能融入人才市场中,并能很快适应社会需要。其三,竞争者的加入。强大的竞争者——如公办研究型高校——也逐渐强调更加严格的实践性课程、培养高级工程人才,此时独立学院会集中关注与潜在的职业教育市场形成更新更强的联系。

四、结论

在独立学院推行职业课程的案例中,我们视组织场域为权力关系的竞争舞台,其中一些行动者——一般是那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行动者——比其他行动者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独立学院对公办高校的结构性从属,影响了学院发展的轨迹。因此我们强调,组织有可能追求他们独特的利益,但是他们是在受到强有力的制约的情况下追求它们自己的利益。

尽管在独立学院课程转型过程中,群体之间的公开争斗较少,但是这些反对的声音仍然会影响组织行动的方向,我们既要考虑组织层面对利益的追求,又要关注群体冲突对组织结构和决策行动的影响。我们在条件制约的前提下,把组织中的管理者精英的利益、信念和决策活动纳入研究范围,赋予那些没有所有权但是拥有高学历、并在组织中承担重要管理职位的全职专业人员以一种主动的意义,具有能动作用,并能充分利用机会场域中的小生境,将决策活动深入推行。

[1]冯向东.独立学院新一轮发展的制度支撑[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2]任淑华.现实与可能: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

[3]苏俊生.独立学院课程建设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4]Heinz.Dieter,Meyer&Brian.Rowan.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education[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6.

[5]Meyer.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use in American public education,Meyer&Scott,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Sage,1992.

[6]周兆农.制度设计的初衷与实践运行的矛盾——由《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所引发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9,(6).

[7]Haveman,Heather A.Follow the leader:Mimetic isomorphism and entry into new market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3.

猜你喜欢

场域管理者学院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初等教育学院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