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海明威作品的死亡情结来浅析实现生命价值的另外一种形式

2013-04-11曹友义邓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海明威

曹友义,邓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从海明威作品的死亡情结来浅析实现生命价值的另外一种形式

曹友义,邓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一代文学巨匠海明威,一生中著作了很多旷世著作,例如《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太阳依然升起》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海明威的成功除了归咎于他个人的写作才华外,还要归咎于他所处在的那个迷茫一代的时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海明威成功地展示了对死亡的独到见解,海明威所描写出来的死亡不仅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揭示出那一代人的心声。海明威的死亡情结给他作品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首先从海明威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始,从他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失落的一代人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来讲述海明威的死亡情结。本文的第二部份介绍海明威的主要作品及主题,并将其作品进行分类。本文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关于死亡情结的作品及作品的大致内容,以便读者能明白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及其与全著的关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得出结论是:死亡是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海明威;硬汉精神;悲剧作品;死亡情结

1 海明威作品概要

21世纪时一个文学的价值重构的时代,悲剧性作品更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悲剧作品体现出作家对人类社会,人生价值与生存追求的哲学思索。优美的作品不受时代限制,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灼灼生辉。首先,海明威的作品展示了硬汉精神,从深层次上讲,我们所能体会到的是他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和死亡情结是海明威作品的核心内容,而这种悲剧并非完全意味着死亡和毁灭,而是引领读者从悲剧和死亡中看到生命的幸福,看到光明与前途,看到和平与快乐。海明威堪称为一位“强者”。

在美国,海明威是世界级的优秀小说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包括《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等巨作。凭着一颗坚强、慷慨、友善的心,海明威虽然命运波折,但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首先,海明威的早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童年的一些特殊经历等各因素对他的世界观的重要影响,以及对生命的特殊观点的联系。其次,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所展示的价值观。下面这三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揭示了作者关于死亡的真正定义,让读者能进一步理解他所高度提倡的硬汉精神与死亡的最高价值,并反映出在海明威关于死亡的另一层意思。海明威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本文将从他的代表作中去分析他的死亡情结。

2 海明威早期经历和他的死亡情结的联系

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奥克帕克,父亲是一位有名的物理学家,热爱钓鱼和打猎,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海明威的童年过得很开心,他中学时就喜欢竞技运动,比如说拳击与足球。虽然他父亲想让他成为物理学家,但他拒绝上大学,而选择了去当一名记者。一战期间,他想参军,但由于视力不好而没能如愿。

后来,海明威来到意大利当了一名救护车司机。可怕的战争经历改变了他的生活,战争结束后,他任然从事记者的工作。后来,海明威被派往巴黎,在那里,他结识了庞德、格特鲁德.斯泰因、舍伍德.安德森等著名作家,他们都劝他从事写作。海明威在西班牙内战和二战期间担任了战地记者,他是一个有男子气概的硬汉子,一生都爱刺激的比赛,比如说拳击、打猎、深海垂钓、斗牛等。他也曾多次受伤,总共从体内取出237块弹片,此外,他还遭受了三次车祸与2次车毁事件。很多人非常崇拜他,并模仿他的生活风格。

海明威强烈的死亡情结主要源于他自己的经历。童年时便遭遇父亲自杀,成年后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于西班牙内战,237块弹片被射入体内,后来在非洲打猎的过程中,他又遭遇了飞机失事以及多次脑震荡。在经历了所有的挫折以后,他用枪结束了自己的传奇生命,而这种死法正是复制了他父亲自杀的方式。由此可见,他父亲自杀给他的心灵留下了很大的打击。

当海明威谈到死亡这个主题的时候,他曾说:“我父亲是自杀的,我年轻时认为他是一个懦夫,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理解这种非正常的死亡,从那时起,死亡的阴影就一直笼罩着我的心灵,我便边开始思考死亡的意义所在,到后来,我也学会了正视死亡,死亡自有一种美,一种安定。”读者可以看到海明威对死亡的态度从抵制到理解,再到接受。此外海明威所经历的战争之苦也是他死亡情结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3 海明威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死亡情结

美国评论家贝茨曾作过这样的评论:“事实上,海明威的作品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死亡。”

无论是《老人与海》,还是《等待的一天》,还是《乞力马扎罗的雪》,死亡都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渔夫圣地亚哥漂泊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忍受着饥饿、疲倦、孤独与痛苦的同时,还要与鲨鱼作斗争,死亡笼罩着他。《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主任公哈里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将要死去。在最后的一天,在死亡的威胁下,他经历了恐惧、愤恨、疲倦、绝望,最后他变得很平静。《等待的一天》讲述了一个九岁的孩子因高烧躺在床上等待死亡。

死亡是贯穿海明威著作的一条主线。在他的作品中很容易看出海明威强烈的死亡意识和自我提升的意识。这两种意识交织在一起便给予了作者写作灵感。海明威内心有黑暗的一面,但并非是因为看不到光明,当然,他内心也有一种坚持。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在邪恶的世界中挣扎,这也是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海明威说:“我觉得整个世界就像是一场拳击赛,每个人都是拳击手,只有反击,才能生存。包括我在内,在我有生之年,我会不断反击。最终我也会欣然接受死亡的。”

为什么海明威会如此痴迷于死亡,本文将从他的作品中透彻地分析其死亡情结。

3.1《老人与海》的死亡情结

《老人与海》的最大成就在于他揭示了世界的本质:人们在物质世界最终中将一无所获,生命的意义在于坦然地面对死亡。死亡情结是小说的主要线索。

小说《老人与海》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出海去捕鱼,在大海水历经了84天却一无所获。第85天,一条大马林鱼上钩了。马林鱼体型巨大,力大无比,拖着老人的渔船在海里游了两天两夜,老人使尽浑身解数与马林鱼周旋。最终凭着老人坚定的决心,他还是将马林鱼刺死并把它帮在船的外侧。可后来他又碰到了鲨鱼,老人拼死与鲨鱼搏斗,最终也没有保住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干干净净。老人最后带回家的也只是一串鱼骨头。

老人历经千辛万苦还是一无所获。有人认为老人使咎由自取,因为他出海太远了;也有人说这是作者生活的写照,小说中的老人就是作者,大马林鱼就是作者的代表作,老人与马林鱼间的关系代表着作者与其作品的关系。

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在《老人与海》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本著作中,死亡变成了一种因果关系。为了反映出悲剧色彩,老人刺死马林鱼并将他绑在船的外侧,并以此来炫耀他是胜利者。但他内心知道下一次死亡即将来临。刺死马林鱼对老人而言并不是好事,反而给他带来了更残酷,更激烈的战争。但是,在面临危险时,老人很坦然地面对死亡,并成为搏斗中的勇者。

在《老人与海》一书中,可以看出死亡的压力和恐怖。小说中老人也感到自己年势已高,死亡一步一步逼近。年老意味着力量的衰减,死亡就像一座大山矗立在他面前。

《老人与海》的结局出人意料,老人最终只得到一串鱼骨头。死亡是一股恐怖而神秘的力量,世人都不能逃过或超越。死亡情结是对海明威性格的真实完整的写照,其真正的价值不能用言语表达。此外,死亡情结更象征着永恒的精神胜利,从这个方面来讲,海明威的死亡情结与小说的结尾又有相似之处。

老人有勇气进行空手搏击,表现出他在不可避免的挑战面前选择了坚持到底,最终,他战胜了自己,选择了自杀,这也是他实现生命价值的另外一种形式。由此可见,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升华。因此,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害怕的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永远没有生命的升华。海明威觉得死亡绝不是对生命的屈服,而是生命的升华。此外,海明威独特的人物性格以及对生命的观点都是他本人的潜在价值。

3.2《等待的一天》中的死亡情结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无处不见死亡情结。《等待的一天》把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展现得非常透彻,可以堪称是他的一部代表作。

虽然海明威是一位有名的小说家,但从理论上讲,海明威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认为生命简直荒谬之至。《等待的一天》创作于一战和二战之间。海明威有意识地安排死亡,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价值的悲观理解。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九岁的男孩发烧,医生测量出他的体温为102度。小孩不明白,华氏和摄氏的区别,他听人说发烧到44度以上,人就会死亡。因此,他认为他会死掉,医生离去时,男孩就等待着死亡,他父亲给他读他最喜欢的故事书也不能让他开心起来。他躺在床上想着他的体温,并计算自己离死亡还有多长时间。海明威用平稳的语气讲述这个故事,语言非常简约明快。一件小事就让小男孩直接受到死亡威胁,尽管死亡的威胁根本都不存在,这只是一个小男孩由于自己的无知而臆造出来的。在小说中,海明威没有用一点点对生命表现出悲观而荒谬的词语,然而,小说中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的死亡情结。

由此可见,死亡情结在海明威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下面本文将讨论死亡情结的根源。事实上,海明威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次“死亡”。海明威曾说:“我在精神上,心理上,身理上,情感上都遭受了很大的创伤。生命太微不足道了,太没有意义了。”

总之,海明威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通过死亡情结反映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他认为生命悲观不堪,荒诞滑稽,毫无价值。这也是海明威死亡情结的根源。

3.3《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死亡情结

在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主人翁哈里是展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的重要线索。

小说除了表述作者对生命悲观的态度以外,还展示了死亡是生命升华的观点。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可死,但他的精神却会永存。换句话说,死亡可终止人的无知追求,但人的精神追求永不停。

哈里是一名作家,成就非凡,家境富裕,但残酷的战争让他感到沮丧。他和多个女人相处过,但最终都离她们而去。直到最后他遇到海伦,海伦非常的富裕,也很欣赏他的作品,还很向往他的生活风格。海伦认为哈里做他所想,做他所爱的事情。从海伦认识哈里的那一刻开始,便一步步地爱上他,在这个过程中,她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崭新的生活。而哈里虽很快跟她同床共枕,但成天沉溺于玩乐,他根本不爱海伦。但是为了海伦的钱,他不得不对海伦撒谎说:“我真的很爱你,海伦,你也知道,你是我最爱的女人,我从来没有这样深深地爱上一个女人。”哈里背叛了自己的灵魂,他消极懒惰,骄傲自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的恶习把它的写作天赋都埋没了。哈里是海明威展示他的死亡情结的一个典型人物。

哈里本是一个有天赋的作家,后来变成了一名普通人,这在读者看来,是一个悲剧。最后,哈里选择以死超脱,死亡也是他自救的方式。

海明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尾是飞机载着哈里去到了乞力马扎罗山顶。当哈里看到乞力马扎罗山顶上的一切都非常美丽,世界宽广无垠,于是他明白了那儿就是他要飞去的地方。美丽的乞力马扎罗山顶象征着纯洁而完美的生命。哈里以死将自己的灵魂净化,升华,这是海明威死亡情结的真实反映。虽然哈里选择了死亡,但他在临终时让生命闪闪发光,灵魂永不朽。

终上所述,海明威通过《乞力马扎罗的雪》一书,成功地阐释了死亡情结是一种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

3.4海明威作品死亡情结的意义

海明威的经历和他的作品都表明死亡并不可怕。正是因为死亡情结,才使他有勇气与困境和死亡作斗争,才促使他对生与死的关系有如此的见底,才激发他开发人类的潜力与死亡作斗争。在海明威的个人艺术界里,他通过自己的对死亡的认识,把死亡的美展现给读者。尽管他不是哲学家,不是科学家,也不是艺术家,但由于他独特的经历,让我们感到他对死亡的认识真实而深刻。死亡的恐惧。最后我们发现死亡并不是尽头,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

死亡并不可怕,海明威的自身经历和他的作品都告诉我们,如果用平常心去面对死亡,便能克服死亡的恐惧。最后我们发现死亡并不是尽头,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4结论

死亡不可预知,没人能预测事情会怎样发展,没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海明威作品中有很多人物都是他生命的真实写照,并以此向读者表达以下观点:

死不是生的反义词,而是生命永存的一个环节。海明威克服了死亡的恐惧,达到了生命精神的最高峰。海明威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永存,灵魂也不会消失,而是转换成另一种方式永存。因此,死亡是实现生命价值另一段旅程的另外一种方式。

海明威自身的努力与他的作品都表现出他对生命的一种积极的哲学态度,这种态度并非推测而来,而是起源于实践。海明威作品都体现了他的死亡情景,其中的主人翁所经历的都是生死之战。海明威曾说:“死亡既是一桩美事,何不坦然接受呢?”最终,海明威也勇敢地,坦然地面对死亡,与死亡抗争。

本文从海明威的经历及其作品分析了他的死亡情结。死亡情结与他毕生的文学创作结合在一起,令他敢于与困境抗争,并坦然面对死亡。最后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曹明伦.海明威死亡意识的宗教意识[J].国外文学,2003,(1).

[2]海明威.老人与海[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

[3]杰弗里·麦耶斯.海明威传[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社,1990.

[4]林基海译.迷惘者德一生——海明威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5]辛格.海明威——巨人的生与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

[6]杨仁敬.海明威在中国[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7]Singer,Kurt. Hemingway Biography. Zhejiang,Zhejiang Literary Publishers,1983.

责任编辑:邓荣华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13)04-0061-04

收稿日期:2013-06-21

作者简介:曹友义(1963-),男,湖南常德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邓婷(1986-),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助教。

猜你喜欢

海明威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重温海明威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海明威的写作怪癖
海明威也不行
从《白象似的群山》看海明威的修辞艺术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