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如何对付潜规则

2013-04-11张宏杰

领导文萃 2013年9期
关键词:京官清官小金库

□ 张宏杰

曾国藩最大的特点是内清外浊,内方外圆。如果给清官分类的话,曾国藩应该归入“非典型类清官”。一方面他的“清”货真价实,问心无愧。在现存资料中,我们找不到曾国藩把任何一分公款装入自己腰包的记录。他终生生活俭朴,“夜饭不荤”。晚年位高名重,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作。及至身后,他只剩下2万两存银,在晚清时代确实算得上相当清廉。但另一方面,曾国藩的轶事中缺少“囊橐萧然”、“贫不能殓”这样容易涌动人悲情的极端化情节。在中国人眼里,真正的清官,必须“清可见底”,一尘不染。曾国藩远没有清到这个程度。

海瑞等“典型清官”的长处是表里如一。致命缺点是毫无弹性,在官场上注定处处行不通,只能成为官场上的一种摆设。而曾国藩最终却成就内圣外王之大业,这与他性格中“和光同尘”、稳健厚重的一面直接相关。善于与不合理的现状妥协,推动曾国藩一生绕过多重障碍,直达自己的最终目标。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当上两江总督,同时手握湘军兵权。既成为地方大吏,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礼品。他升任两江总督时,对此事甚为关切。他写了一篇文告《谕巡捕、门房、签押三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约法三章,第二条专讲如何处理礼品。没有收取地方官员的“见面礼”,这就相当于放弃了一笔相当巨大的收入。

不过身在官场,自始至终片礼不沾是不可能的。如此“不近人情”,不符合曾国藩“和光同尘”的作风,也不利于他在某些情况下与下属建立基本的情感联系。所以在委实拒绝不了的情况下,他会从下属送来的礼物中挑一两样价值最轻的。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七,曾国藩移行辕于安庆,并把家眷接到了这里。因为没有现成的衙门,他就借居在太平天国“英王府”中。庐州知府唐景皋送去了大批居家日用之物,几乎无所不有。曾国藩不忍违了下属一片体贴心意,于是将其他东西一概推却,只收了草席7领。

有时候,属下送给他礼品是他所喜欢的书籍等,他就会收下后以价格相当的礼物回赠。

拒收礼物形成习惯后,很少再有人给曾国藩送礼。同治六年(1867年),赵烈文在曾国藩处,看到曾国藩每天吃的菜很清淡,因此问他,你不怎么吃鸡鸭,那么吃火腿吗?曾国藩回答:“无之,往时人送皆不受,今成风气,久不见人馈送矣。即绍酒亦每斤零沽。”赵烈文笑着说:大清200年不可无此总督衙门!曾国藩也开玩笑说:君他日撰吾墓志铭皆作料也。

不搞迎送,不大吃大喝,不收礼品,管好身边人,这些是吏治的小节。曾国藩毕生费心整顿吏治,最重要的是挑战陋规,禁止官员借各种名目盘剥百姓。虽有成就,但最终并未成功。

不过,除了清的一面,曾国藩也有“浊”的一面。任总督期间,曾国藩在人情来往上开支不少。

在官场应酬上,曾国藩并不标新立异,而是尽量从俗。刚刚就任总督时,他曾拒绝“公款吃喝”,不久以后,他发现这种要求实在难以贯彻,徒然惊世骇俗,并无实益,所以后来也就越随波逐流了。只不过在遵从成规的同时,他尽量降低规模,简化形式,处处为他人考虑,不想给下属造成过大负担。十月初他到达上海,正好赶上他的生日。十月初十,生日前一天,地方官员们请戏酒给他预祝。十一日正生日,接惯例又要“正祝”一番。曾国藩怕大家破费太多,竭力辞退,自己花钱请了几桌客。

两江总督本是天下最“肥”之“缺”,曾国藩的前任们因此手笔都比较丰阔。曾国藩既袭此任,在许多方面也不得不萧规曹随。

联络京官,是地方大吏必不可少的动作。曾国藩历来厌恶官场之钻营,但是天下督抚都送的炭敬,他却不想免俗。他做京官多年,深知每年冬天那笔炭敬对京官来说意义何等重大。曾国藩致送的对象,主要是湖南籍的京官。这笔钱,每年至少数千两。除了炭敬,另一笔比较大的花销是程仪。每年来往南京的大吏要员自然也不在少数。曾国藩的标准通常是100两左右。

除去人情往来,官场上的“潜规则”更需要大笔银子。

那么,钱都是从哪来的呢?

曾国藩在自己的财政司建有一个“小金库”。盐运司送的“缉私经费”,上海海关、淮北海关等几个海关送的“公费”,就是曾国藩这个“小金库”的金钱来源。而其用途,则主要供曾国藩官场应酬打点之用。曾国藩的养廉银则存放在布政使衙门,主要供自己家庭开支、馈赠亲朋好友所用。

“小金库”加“养廉银”,这就是曾国藩在两江的个人财政来源。到了直隶后,来源结构也大抵相当,只不过“缉私经费”换成了“盐规”。

在曾国藩北上就任直隶总督之际,本来的“小金库”还剩下1万两,按官场惯例,这1万两,曾国藩完全可以携归家里。不过他却不想这样做。

他说,可以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善后局的零用,一是作为报销局的部费。他特别嘱咐,不能捐为慈善款。为什么不能捐为善举呢?因为这样就会被人所知,曾国藩平生认为,“凡散财最忌有名”。他还说:“余生平以享大名为忧,若清廉之名,尤恐折福也。”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曾国藩像每个地方官员一样,建有自己的小金库。但是小金库中的结余,他并不像其他官员那样带走。在任总督的前几年,曾府内人口较少,每年花不掉的养廉银,曾国藩往往以之济助亲友甚至素不相识之人,不做储蓄。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曾国藩身后没什么积蓄了。

猜你喜欢

京官清官小金库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清官廉吏(一)
——狄仁杰
大买办“碰瓷”拉业务
“京官”空降6年后66名厅官选派地方20人升副部
清代京官俸禄知多少
清官
基于新时期经济学视角的“小金库”治理对策探析
论“小金库”的违法性及治理对策
小金库为何屡查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