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传统旅馆
2013-04-10舒国治
住日本传统旅馆,便是对日本家居生活之实践。而此实践,往往便是享受。出房间,拉上纸门,穿拖鞋,走至甬道底端,进“便所”(是的,日本人是这么称呼),先脱拖鞋,再穿上便所专用之拖鞋。若洗澡,常要走到楼下,也在甬道尽头,也要先脱拖鞋,赤脚进去。在外间,把衣衫脱去,再进内间,以莲蓬头淋浴。有的旅馆稍考究的,除莲蓬头外,尚有澡缸之设;或只允许你以瓢取水,淋洒在你身上;也或允许你坐进大型浴盆内泡澡。概视那家店的规模而定。
当旅客洗完了澡,穿上衣服(常是店里所供应的袍子),打开门,穿上拖鞋,又经过了甬道,再登楼,又听到木头因岁月苍老而发出的轧吱声,经过了小厅,回到自己房间,开纸门,关纸门……经过了这些繁复动作,终于在榻榻米上斟上一杯茶,慢慢盘起腿来,准备要喝;这种种进进出出,上上下下,穿穿脱脱,便才有了生活的一点一滴丰润感受。此种住店,又岂是住西洋式大饭店‘铜墙铁壁甬道阴森,洗澡只走两步在自己房内快速冲涤便即刻完成等过度便捷终似飘忽无痕啥也没留心上所能比拟?
它的房间,只6个半榻榻米大,却是极其周备完整之一处洞天。有窗开阖自如,可俯瞰窗下街景市声;这窗,也颇中规中矩,常做两层,朝街道的,为铝门窗,朝房间的,自然是木格子糊纸的古式纸窗。日本生活之处处恪守古制,于此亦见。有龛(日本人称的“床の间”),如今虽多用来置电视机,却仍有型有款;加上龛旁单条的多节杉木柱子(日本建物不讲究对称),此一形制,令虽小小以室亦有了主题;有泥黄色的土心砂面之墙可倚靠,日本房间的墙是它最精妙绝活;其色最朴素耐看,不反光,其质量吸音。如此之墙,加上其纸门纸窗,人处此等材质之四面之中,最是安然定然。日本的墙面,即令是寒苦之家,亦极佳适,非西洋及中国可及。再加上它的榻榻米,即实却又柔,亦吸音,坐在上面,人甚是笃定。在这样的房间里,喝茶、吃酒、挥毫、弹琴,甚而是只看电视,皆极舒服。
游过京都多次后,每日出外逛游便自然减少,倒是在旅馆的时间加多,这时不管是倚窗漫眺(若有景)、是翻阅书本、是几畔斟茶、是摊看地图,抑是剪指甲剔牙缝扣鼻屎等等,皆会愈来愈有情趣,而不至枯闷;并且合这诸多动作,似为了渐渐帮自己接近那随后最主要的一桩事,睡觉。
京都是最适宜睡成好觉的一个城市。乃它的白日各种胜景与街巷处处的繁华风光,教人专注耗用体力与神思,虽当时浑不觉累,而夜晚在旅馆中的洗澡、盘腿坐房,几旁喝茶或略理小事等众生活小项之逐渐积淀,加上客中无电话之干扰、无家事之旁顾,最可把人推至睡觉之佳境。
近年我多半下榻京都火车站附近的传统小旅馆,所谓小,只有房间6间,住一晚4500日元。在淡季,住客往往仅我一人,每天一早出门,在玄关取鞋,鞋柜中只有我的一双鞋;晚上返店脱完鞋,放柜时,柜中全空。有时一连好几天皆如此,甚至我都觉得有些冷清清的。这样的情形,皆算是小旅馆之风情。
每年12月中这种淡季的感觉最好,乃红叶期之喧腾刚过,游人已散得精光,却疏红苍黄的残景犹存,仍得欣赏,且寒意已有,此时来游京都,最是清美。下榻下旅馆,夜晚之寂意,教人最想动些独酌或写诗的念头。有时见店家有吉他,借它在自己的房中慢拨清唱亦甚纾旅怀。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门外汉的京都》 作者:舒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