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良的人
2013-04-10刘奔海
刘奔海
也许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善良”这两个字有了越来越深的感触,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学会善良对一个人的重要。什么是善良?我真的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善良这个词却时时在我的心头跳动……我每天都被善良感动着,也因为种种冷漠与邪恶愤怒着!我每天都在反省着自己是否善良。
敬畏生命
我觉得一个善良的人首先是一个敬畏生命的人。
如果一个人对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能漠视甚至残忍地杀害,那他一定不是一个善良的人,甚至不能算一个“人”。什么是生命?虽然我们不难区分什么东西是有生命的,什么东西是没有生命的,但给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却是千百年来的一个难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对人类自身的理解。现代生物学给出的一般的科学定义大致上是这样的: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这个定义很笼统,缺乏感性。人们对生命的深切理解和感悟都是在生活成长中逐渐形成的。
我又想起了我的童年时代,童年的我,是个异常顽劣的孩子:我喜欢捉一些小昆虫,给它们施尽酷刑来折磨,看着它们痛苦挣扎的样子,我却高兴得拍手叫好;初夏时节,田间小路上一只只小青蛙欢快地蹦跳,我也欢快地以踩青蛙为游戏;我还经常和小伙伴们用弹弓打上几只麻雀,活生生的便用手把它们的头揪掉,用泥裹起来,放在火上烤熟了吃……
最令我难忘和震撼的是,有一年春天,家里飞来一对燕子,它们不停地衔来泥草在我家的屋檐下筑了个窝,不久竟孵出一窝小燕子!小燕子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可它们怎么会想到,在自己的安乐窝下面,正有一双贪婪的眼睛不时地仰头窥视着。它,便是我家那只大花猫。而我,扮演了一个“助纣为虐”的角色!一天,我趁小燕子的爸爸妈妈出外觅食之机,立即搬来一个板凳放在燕窝下面,抱起大花猫站在板凳上凑到燕窝边,只见大花猫倏地一口就叼起一只羽翼未丰的小燕子从我手里跳下去,几乎同时,燕子爸爸妈妈回家了,当它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凶残的猫嘴里无力地挣扎时,不顾一切地飞撞向猫。然而毕竟力量悬殊,它们的孩子被大花猫三两口便吞进肚里,但它们仍发疯般地飞撞着,飞撞着。第二天早上,我在屋子的墙角发现了一只燕子,它头破血流,已没了气息。那时我只想着我家的花猫终于有了一顿美餐,却没有体会到父母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一口口吃掉时的悲痛和绝望……
我一天天长大,经历了人世太多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品味了天底下太多的人间疾苦世事沧桑,童年的那一幕凄惨的场景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燕子爸爸妈妈发疯般救护孩子的英勇身影、小燕子在猫口中无力挣扎的恐惧和无助时时刺痛着我残忍自私的心灵。我家那只花猫只是解了解馋,却夺去了一只小燕子的生命,还让它的父母承受了丧失孩子的深痛折磨……我渐渐懂得了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然而我却觉得善与恶都是一种情感与情绪的外露。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本无所谓善恶的,他的眼里只对一切感到新奇和好玩,而只有当他亲身体验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并设身处地地把这种情感延伸到别人以至世间万物,他的心底才渐渐产生善念。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讲述了一个“见牛未见羊也”的故事:一次齐宣王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齐宣王因为“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而要求“以羊易之”,孟子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但同时指出齐宣王“见牛未见羊也”。
可见,“见”与“不见”是善良与否的关键!并不是它们不存在,而是我们没有看见,或者不愿看见。我们不要一想到自己的生命便清醒地认识到:生命对于我只有一次,而对别人的生命却漠然视之,对那些不会言说的生命更是肆意践踏和摧残!并把这当成一种玩乐和刺激。
人们不仅拿弱小者的生命不当一回事,在杀生上也日益翻新着花样。当今有些人特别讲究吃新鲜的肉,吃法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
是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就要吃肉,就要杀生,这似乎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一个生命的消亡必然伴随着疼痛,动物和我们一样,只是不能开口说痛。我们能不能不要太残忍和血腥,能不能让动物在临死的时候少受点折磨和痛苦,给它们死的尊严!
在德国,喜欢吃鱼的家庭中,长年备着一种药丸,它是专门为鱼制造的。在杀鱼做菜之前,德国人会把这种药丸给鱼喂下,待鱼昏迷以后,再对它进行宰杀。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鱼在死亡的时候感觉不到痛苦。
新修订出版的《新华字典》,在动物方面删除了如下内容:“狸:毛皮可制衣物”;“鹌鹑:肉可以吃”;“鲳:肉细腻鲜美”;“牛:肉可吃,角、皮、骨可做器物”……有关人士指出,这样的改动,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
善念实际上也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对待世间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不论大小强弱,不分贫富贵贱,都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尊重并加以呵护。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不仅可以统治万物,更应该体察万物,为众生做不请之友。
厄 运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厄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我几乎每天都看到听到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者离我们似乎很遥远的人间悲剧:家庭变故、重病缠身、生意破产……人世间,人人都惧怕厄运,潜意识里都想厄运和不幸千万别降临到自己头上,也总把自己看得比谁都重要,似乎上帝应该额外地开恩,让自己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就连在佛寺里,那些善男信女,他们也是为自己和自己的亲人祈求平安。最大的厄运恐怕就是灾难了,有天灾有人祸,灾难袭来,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便消逝了,如果在一次灾难中,自己的亲人也不幸卷入其中,当我们怀着恐惧的心情,心急火燎地赶到灾难现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亲人是否还存活着,而别人的生死此时似乎无关紧要。当然,这些都无可厚非,毕竟自私是人的本性,何况是在人人惧怕的灾难面前。然而,有些人,对于正在遭受厄运和灾难的人却表现得很冷漠,像拒绝厄运般拒绝着遭受厄运的人,好像这样就远离了厄运。更有甚者,在别人落难时,他落井下石;在别人痛苦时,他幸灾乐祸!他们从不会想,当这一切来临时,我该怎么办?
每次读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寓言《落难的王子》后都感慨万分,“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然而,厄运最终还是落在了王子的身上。厄运落在别人身上,自己是个旁观者,一旦落在自己身上,自己便成了承受着。是的,厄运降临到谁的头上谁都应该承受,也都能承受,可我觉得那种承受是一种被迫和无奈的承受,显得悲壮和凄凉。我们能否设身处地地想想,当一个人遭受厄运,又面临一张张冷漠和嘲笑的面孔时,他的内心该是多么悲凉和孤独。冷漠是比厄运更可怕的!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即使我们在物质上帮不了他们什么,至少可以放低自己的姿态,在精神上温暖他们,鼓舞他们,让他们在厄运面前感到一丝人间温情,增加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此谚多少有点宣扬“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当然,我相信每个善良的人每做一件善事并不想着要得到什么回报。
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心中,善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苏格拉底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善。善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目的,一切为了善,而非为其他目的而行善。
美与善良
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把某位女性称颂为“最美……”的帖子:在暴雨中为行乞的残疾老人撑伞自己却被淋透的“最美撑伞女孩”;为溺水老人实施人工呼吸的“最美护士”;奋不顾身用左臂接住一个从10楼坠落的2岁女童的“最美妈妈”;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的最美女教师……我常常想,是什么力量驱使这些柔弱的女性在危难面前、在别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我想,这种力量就源自于她们身上的善良。美是女性的专利,没有不爱美的女人;善良也是女性最可贵的品质,因为女性身上有天生的母性,为女性的存在意义注入柔风。她们之所以被称颂为“最美”,就是因为她们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在危险降临时,她们把自己外在的美抛在了脑后,而把自己的善良发挥到了极致!善良是美,并且是最美!
我有一位朋友,自身条件很好,但三十多岁了仍然单身,亲戚朋友们给他介绍了好几位女友他都不满意。一次我问他对女朋友有什么要求时,他说只有两个字:善良。我笑了,我说这个要求说低也低说高也很高。据一份调查显示,女性漂亮是73%的中国男性的择偶要求,是呀,身边整日有一位赏心悦目的漂亮的女孩陪伴,心情一定不错,然而,如果一味地追求漂亮,却忽视了女孩作为一个人善良的本质,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一个女人生得美若天仙却心如蛇蝎,那么,你和这样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哪怕她笑容再甜蜜,话语再温柔,但你的心里却得时时提防她的阴谋和陷阱!就像看到眼前的美女却立即想到她死后白骨骷髅的样子,该是何样的心情?找对象是要找和你一辈子生活在一起相濡以沫的人,是要找一个心灵的港湾,要让你感到踏实和温暖,只有心里感到踏实和温暖,才有幸福可言。
写到这里,我仍然意犹未尽,我觉得一个人的善良还表现在很多方面:不仗势欺人,不徇私枉法,不作奸犯科;学会宽容,懂得感恩,甚至以德报怨……虽然我仍不能对善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想,不管我们身居何处,是贫贱还是富贵,只要我们怀抱着一颗爱心,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替每一个生命、哪怕只是一棵小草着想,并尽自己的所能给他(它)们以帮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是这样,那么人世间的一切困难不幸都可以用我们的善良去克服,我们人类也才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也一定会更加幸福美满。
【责任编校 杨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