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职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
2013-04-10林靖
林 靖
林 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 助教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规划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光要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重要体现,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婚姻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能够折射出人们对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影响着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承担,预示着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1]。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高职院校男女学生成双成对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加强“90后”高职学生婚恋观研究与教育已是迫在眉睫。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要进一步加强对“90后”学生群体婚恋观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90后”高职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本研究采用自制问卷随机抽样的方法。课题组针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90后”高职学生这一调查对象自制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88份,有效问卷为980份,其中接受调查的男生476人,占48.57%,女生504人,占51.43%。
(一)恋爱行为趋于普遍化
在接受调查的“90后”高职学生中,有53.3%的学生表示已经谈过至少一次恋爱,在没有谈过恋爱的学生中有40.2%的学生表示准备在大学期间谈一次恋爱。由此可见,“90后”高职学生对大学期间的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已经尝试过和准备品尝爱情滋味的“90后”高职学生占有较大比重,对大学生恋爱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如何更好地开展“90后”高职学生恋爱观的教育需要引起思政工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恋爱动机趋向多样化
当前,社会改革不断向前迈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个人享受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将追求爱情视为恋爱最为重要目的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很多人在恋爱时更加注重恋爱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个人价值观更趋向于多样化,这样的思想也进一步侵蚀着“90后”高职大学生的思想。调查结果显示,正在恋爱的男生中渴望通过恋爱的过程建立双方家庭的只占到13.3%,选择感情寄托的占到24.5%,丰富大学生活的占到53.2%;“90后”女生恋爱动机状况为,选择追求爱情、寻找人生伴侣的占到18.2%,选择感情寄托的占到22.1%,为了丰富大学生活的为53.8%。“90后”男女双方恋爱动机表现大致情况相同,女生比男生更加期待通过恋爱组建未来的家庭,对爱情也更加坚定。
(三)恋爱对象的选择展现功利化
当前,一直存在着“嫁个好人家”是女性第二次投胎的机会这样的说法,也影响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女生对恋爱和未来婚姻的追求和想法。从调查结果来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恋爱对象的人品有着非常高的重视,男女生选择的比例分别为78.8%、83.4%。但在调查中,“90后”高职学生无论男女对对方的经济条件都有更高的关注和期待,男生比例为55.7%,女生比例为58.3%。综合调查情况可以看出,“90后”学生对于婚姻都还是趋于理性,对对方物质的要求并非是婚姻和恋爱的主要追求和目的。
二、“90后”高职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原因思考
(一)“90后”高职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往往忽视婚恋观内容
在“90后”高职学生所接受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直到高等教育中都缺乏婚恋观教育的内容,这与学校、教育者对婚恋观教育的重视和研究不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职院校学习阶段,“90后”高职院校学生也只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对婚恋观相关内容有所学习,但课程存在编排内容简短,理论知识容量稍显不足等问题,同时任课教师的讲授也缺乏足够的专业性,导致相关内容的讲述不够具体,缺乏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90后”高职学生婚恋行为能力薄弱的现状有着重要影响。
(二)当前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90后”高职学生婚恋观相关表现
“90后”高职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较之以往比较富足的时代,学生家长大都能够为“90后”高职学生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很大一部分学生处于“不差钱”的状态,没有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后大学生有足够的基础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同时,在追求物质利益享受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在恋爱与择偶方面也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2]。此外,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本身薄弱,学习的主动性本身不强,加上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要求相对处于宽松的状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自己更高层次的追求和享受,恋爱也在此时作为精神寄托受到大学生的追捧。
(三)“90后”高职学生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忽视大学生活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90后”高职学生学业压力不大,所生活的环境相对舒适,感受不到生活、学习以及未来职场的压力,对于大学生活在自身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也无法全面把握,对家庭、学校、社会在他们成长中所给予的关心、希望及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投入缺乏认识,对自身在未来的生活中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重视不够,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造成了很多“90后”高职学生步入大学校门只求一张文凭,三年大学生活中缺少追求卓越、追求进步的源动力,“恋爱”也成为他们度过大学生活的调味剂、填充物。
三、全方位构建“90后”高职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体系
(一)加强社会大环境的监督和管理,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层次
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对一些不良信息的监管力度,对一些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塑造和形成的负面信息(如利用报刊、书籍、电影等媒体传播的影响身心健康、违背人理伦常的信息)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背离的活动要坚决取缔,加强打击力度,为“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相关市场主体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的道德表现和社会效应,要自觉将营造适合青年人发展的环境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共同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发挥家庭在“90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在将孩子送进高职高校后,很多学生家长将教育的责任都寄托给了高校,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一方面,“90后”高职学生的家长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孩子的婚恋观教育,这也要求家长本身要有科学的婚恋观念,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婚恋情况,及时把握他们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和高职院校要通过建立合适的家校联系渠道和机制积极保持有关信息的交换,共同就一些特殊的情况、难于单方面解决的问题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及时了解并解决“90后”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婚恋观的偏差和问题,弥补这一群体因社会经验不足所带来的成长问题。
(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职院校大都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其中专门有涉及婚恋观教育的章节内容,但涉及内容不多。思政课教师要高度重视思政课堂在加强“90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能够主动深入“90后”高职学生群体,充分了解“90后”高职学生婚恋观现状,并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爱情与婚姻》《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等公共选修课,扩大课堂教育的渠道,提升课堂教育在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中的影响力。要积极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用健康的校园文化感染和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3]。要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做好“90后”高职学生婚恋方面的心理疏导等具体工作;此外,高职院校要利用相关学生社团组织,积极开展有关宣传、教育等活动,扩大教育的渗透程度和范围。
(四)加强个人修养,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90后”高职学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要自觉地在大学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社会活动等形式不断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要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上,而不是“浪费”在谈情说爱中,进一步提升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90后”高职学生婚恋观在大众传媒背景下,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具体的影响,具有传统和现代、浪漫和现实并存的特点。因“90后”高职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社会、家庭、高校等主体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明确各自的教育责任,形成教育的合力,积极引导“90后”高职学生以更加理性和健康的方式对待爱情和婚姻,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1]王美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2]宋振玲.90后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性教育[J].职业时空,2012,(4).
[3]历玉英.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