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峰独秀”的浙南百仞山

2013-04-10赵仕法

史志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浙南松阳县松阳

赵仕法

“一峰独秀”的浙南百仞山

赵仕法

浙南百仞山,也称独山、蟾峰,不但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历代文人雅士多有吟咏,是千年古邑松阳县乃至浙南地区的一处历史文化胜迹。

浙南 松阳县 百仞山

浙南松阳县始置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是浙南除瓯江口之外最早建县的地方,在汉末至隋初的约四百年的时间里,它是浙南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境内人文荟萃,文物胜迹众多。“一峰独秀横溪阴,青林倒影千丈深”[1]的百仞山就是其中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一处胜迹。

一、优美的自然风光

百仞山,又称独山、蟾峰。县治南三里为独山。《永嘉记》云:其山孤峙,旁无连接,故名。一名百仞山。山形若蟾,又曰蟾峰。(明万历《栝苍汇纪·卷之七·地理纪》)百仞山在松阳县西南五里。有峰独立,高二百余丈,旁无接连,旧名独山。唐天宝中改今名。(《明一统志·卷四十四》)“其山孤峙,旁无连接”,主峰海拔272.3米,三面环田,北临瓯江重要支流松阴溪,故名独山。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量日影有百仞,更名曰百仞山”[2]。百仞山东南山崖陡峭,西北山坡舒缓,“山形若蟾”,蹲坐在松阴溪边,有“出水神蛙”的美名,又称蟾峰。

百仞山奇石穿云,峭壁天成:“石之突兀矗上者不胜稽:有峥然巉壁而立者,岩松之挺秀;有昂然横侧而上者,杂木之参阴;有飞立云际若怪鬼、奇神汹汹欲击者,峭峰危岑之怒起。远望若旌旗之树乎,郊近又若伏虎之踞岫。由其下若巨鳌之驾海,其上又若青螺之仰于天。”(潘嘉潆《百仞山记》,载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十一·艺文》)

山上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四山青阴,若在舄带,一天曙宿,手可相扪,夜阑景静,一枕而卧。水声如鼓,松风如涛。隔川林犬,吠声如豹。麓边夜舂,密疏如织。”

古人留下很多吟咏百仞山优美景色的诗句:

“岚气吐吞新雨后,烟光浓淡夕阳时。”(宋·艾丑《独山寨》)

“树影参差空际现,岚烟数点散氤氲。”(清·曹立身《附邑十景·百仞云蜂》)

“蟾峰青楚楚,时见鹤飞回。”(元·陈镒《三用韵答松学诸友》)

“百仞双凫落,诸天列宿明。”(明·丘云霄《游南岩同王景宁胡松阳》)

“风竹影摇松顶日,雪梅香傲菊余霜。”(明·詹宝《大慈寺》)

“礀边幽菊深秋静,水上浮云竟日闲。”(王诏《次韵明邑令杨谷〈九日登百仞山〉》)

“山隔断冈归县市,溪分别港灌村田。”(高彭元《题蟾蜂阁》)

“百仞云峰”古时被誉为松阳“附邑十景”之一,为人们所熟知。

二、丰富的人文景观

百仞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山上及周边还有丰富的人文遗迹,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一)初旸真人在百仞山顶羽化成仙

“山之巅昔有赵初旸祀太乙于此,遗址在焉。”(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一·舆地》)

赵初旸,字必复,缙云人。生而神异,右掌有“雷使”二红字。学道术,能役使鬼神治疾,无不愈。岁旱,呼吸可致雷雨。时令小儿伸掌书一“雷”字握之,开手则雷鸣。兼能辟邪。尝卖雨于临安市,墨汁咒符,雨点皆黑,人皆称为赵雷使先生。(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卷之四十八》)

赵卖雷者,元时人,称初阳真人,为宋宗室。母孕时,有神人言曰是儿有异于常。事闻于外,元人捕之,得真人,方八岁,流落入三茅山,茅君教以度世术,至十三归。悬牌于衣带,上书“蓄卖风雷”,人异之。初,茅君之别也,谓真人乏食,许其卖雷自度。每令小儿伸手,书一“雷”字于掌,檫之热,捻之,开即虩然震天,兼辟邪。由是人争买之。松旱,县请祷,真人应聘。至坛,请官民迎雨,时天日炎赫,众以为难。真人以墨汁咒符,火之。黑云蔽天,大雨如澍。真人年将逾百,忽至白龙山顶祭太乙,夜半飞升而去。(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十二·杂事》)

赵初旸,宋元之交处州府缙云县人,善道术,能呼风唤雨,人称“赵雷使”。又因其曾在临安卖过雨雷,人们又称之为“赵卖雷”。赵初旸8岁落难入三茅山,得茅君道人教以度世术,13岁而归,曾在松阳云岩修真,其修真道院明万历间尚存[3]。赵初旸“年将逾百”在百仞山顶祭拜太乙真人后“飞升而去”。古诗句“独凭栏槛思悠然,百仞峰头揖老仙”[4],前一句写在百仞山蟾峰阁,独自凭栏远眺,思绪悠然,后一句就是写在“百仞峰头”祭拜“老仙”太乙真人。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8),赵初旸祭拜太乙真人的遗址尚存。

(二)独山寨和处州矿徒起义

山上有独山寨:“又有独山寨,正统间里人何子章修筑寨隘,凿井臼,后数年宣寇至,人多避此。”(明万历《栝苍汇纪·卷之七·地理纪》)

明朝正统年间,各种社会矛盾突出,里人何子章为形势所忧,“预言有变”[5],在百仞山上修筑寨隘,开凿井臼。数年之后,明正统九年(1444),在浙闽赣三省边区果然爆发了一次颇具规模、震惊全国的矿徒起义,始举者是处州庆元人叶宗留。明正统十二年(1447),“叶宗留部属叶希八、陶得二攻占松阳,旋经处州而去。”明正统十四年(1449),丽水宣慈乡陈鉴胡率部占领松阳,“松邑苏牙、俞迫通等人率矿工响应”[6]。在此期间,乡人纷纷避乱百仞山。

(三)净因寺和大慈寺

百仞山下有净因寺,“梁普通二年(521)建”[7],“旧名妙善,隋大业间(605—618)废。唐大中五年(863)重建,改名净因寺”[8]。佛教于南朝梁时传入,前后不到四十年时间,在现今的松阳县境内陆续建立了云龙寺(唐时改名延庆)、妙善寺(净因寺)、景星寺(隋大业年间改名证圣)、灵水寺(唐乾元年间重建改名玉泉,清雍正和光绪两部《处州府志》误作玉皇寺)、法宁寺、田石寺(元至正年间重建改名广慈)、圆觉寺、灵岩寺(隋后复建改名法昌)、开善寺(宋时改名法善,元至正年间改名善因教寺)、正信寺(宋建隆三年重建改名正等)、福安寺等佛教寺院,始建于梁普通二年(521)的净因寺是现今松阳境内建立最早的佛教寺院。

百仞山麓还有大慈寺,“晋天福二年(937)建,旧名大安。元末废,明洪武间(1368—1398)重修,久废。”[9]

古时的百仞山是一处佛教胜地,历代文人雅士多有吟咏。

“长松最高处,不与万山连。矗立临清渚,凭虚近碧天。烟霞千古胜,钟鼓半空传。不尽皈依愿,飘飘竟欲仙。”(王应兰《百仞山》,载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十一·艺文》)

诗作前四句描写了百仞山孤峰矗立、下临清渚、直插云天的形貌特点,后四句写其晨钟暮鼓,使人飘飘欲仙的浓郁的佛教氛围。

“青苔生满路,人迹至应希。古寺鸣钟晚,深林透日微。野花村后发,山鸟涧中飞。或有相逢者,多因采药归。”(宋·赵师秀《大慈寺》,载明万历《栝苍汇纪·卷之十五》)

“山坞闻疏磬,松梢出画檐。不堪春寂寞,况是雨帘织。泉响微通沼,云阴半入帘。祝僧开小牖,朝夕对山尖。”(宋·王圭《大慈寺》)

“落落钟鱼古梵林,萧疏山径暮烟深。闲来高揽孤峰翠,静极时携半榻琴。别有会心喧亦寂,悠然一梦古犹今。读书易倦能忘倦,又听前滩招隐吟。”(潘继芳《大慈寺》,载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十一·艺文》)

“一拳奇石貌仙蟾,掩映金莲锁翠檐。鸟去澄潭浮碧嶂,月明招鹤伴书帘。绝无俗艳经丹壑,只有溪声扰黑甛。若肯下帷同映雪,何须梦笔借江淹。”(徐振泰《大慈寺》)

上述诗作均描写了佛门的清幽恬静,远离尘嚣。从中也可看出作为佛教胜地,百仞山、大慈寺曾经名闻遐迩。

(四)白龙瑞现夫人庙、陈时求雨和松阳县的更名

百仞山下,旧名太婆庙。晋天福四年,县令陈时祈雨于斯,有白龙昼见,大雨随至,令上其事,因改庙额。(清雍正《处州府志·卷之六·禋祀》)

五代晋天福四年(939),松阳县境发生严重旱灾。八月戊申日(即公历9月25日),县令陈时率领县衙一干人等,在百仞山下太婆庙求雨,忽然有白龙现身,紧接着大雨倾盆而至。事后县衙把此事上奏,吴越王钱元瓘于是改县名“长松”[10]为“白龙”。太婆庙亦因之改名为“白龙瑞现夫人庙”。

关于“白龙瑞现夫人”,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白龙瑞现夫人,姓周氏,未笄时,至江边汲水,得一物如日,香美。感触,掬而食之。盖龙精也,有孕,父母恶之,夫人誓于天日,奔走岩穴,以自绝于人世。既而生一儿,夜则求乳,日则去。夫人曰:“儿,其妖也?”儿曰:“予,白龙也。帝遣之托生于人。儿变化异于他龙,日司岩洞,夜敛形来。”夫人以为诳,愿示之形。蜿蜒倏霍,风电震赫,夫人惊死。晋时,松旱,县令陈时祷雨于白仞山,忽见白龙见于山上,大雨如注。令上其事,更名为白龙山。县亦因之。立庙,祀夫人为龙母。庙又名太婆庙,盖因乡人称之。旱仍祷焉。(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十二·杂事》)

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五·祠祀九》对此也有相似的记载。这神奇的传说更为百仞山和太婆庙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五)百仞堰:灌溉与防洪兼顾的水利设施

百仞堰,原在百仞山下,明初松阳蛤湖人(徙居澄川)刘维贤捐资倡筑[11],因山为名,“长八十丈有奇,引水灌田万亩。”历史上曾经多次修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知府任可容重修,面对“堰坏,则东北庐舍无漂没之患,而南田日槁;堰复,则东南畎亩有灌溉之利,而北舍可虞”的两难,知县周宗邠“命徙堰基西上数百武”至今址,“南可决水灌田,北不漫流漂舍”,灌溉防洪结合[12]。万历三十五年(1607),县令林大佳重修,改“如里河闸式:旱则闭,令南东不病田;涝则启,令西北不病邑”,两利俱全,“从此荒原为沃野”[13]。百仞堰的修筑建造,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时至今日,百仞堰(今名青龙堰)仍是浙南松阳县重要的水利设施,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百仞山还有蟾峰阁、潜斋书院、广福院、摩崖石刻等人文遗迹。

面对如此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难怪古人会生发出“此景令人看不厌”[14],“他年来作巢居子”[15]的感慨和情思。

[1][15](宋)沈晦.游松阳百仞山.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四十一.

[2][5]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一·舆地.

[3]明万历.栝苍汇纪·卷之七.

[4][14]高彭元.题蟾蜂阁.载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十一·艺文.

[6]松阳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2.

[7]明万历.栝苍汇纪·卷之十五.

[8][9]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四·建置.

[10]旧五代史·卷一百五十.

[11]明万历.栝苍汇纪·卷之十二.

[12](明)屠隆.百仞堰记.载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十一·艺文.

[13](明)李鋕.百仞堰记.同上.

赵仕法 丽水学院文学院 副教授

(责编 樊 誉)

猜你喜欢

浙南松阳县松阳
口号嘹亮 精神永存
——浙江省档案馆馆藏解放战争时期浙南革命斗争档案介绍
捉蟋蟀
浙南采风,余偶微恙,未克成行
楼上楼下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 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宅基地上的“暖心工程”——松阳县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的调查
田园松阳 宜尼桃源
浙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KIR基因多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