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公安院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的路径探析

2013-04-10于海生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公安

于海生,王 爽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137)

新时期公安院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的路径探析

于海生,王 爽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137)

公安院校对学员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公安教育本质的体现,将人文教育融入警务教学中,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这也是公安学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我国公安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公安教育中,公安职业技能培养和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对学员成才的影响是互助关系,公安院校应以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构建以人文素质为主的特色警务课程,通过加强公安专业课堂教学与对学员进行警察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来提升公安院校学员的综合素质。

公安院校;人文素养;课堂教学;公安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说过,“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对于公安职业教育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公安教育,让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学员的素质”。通过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实战技能应用人才,是公安教育的目的。对学员进行公安职业技能培养和社会人文素质教育,是造就学员综合能力与职业竞争力高度统一的路径。掌握扎实的警务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的社会人文素质,是公安院校培育出的合格警务人才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公安教育中,警务专业知识与综合人文素养并重,是现代警察人才培养模式的应有之义。而公安队伍整体人文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民警个人素质的提高,只有在重视警务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同样强调学员人文素养的提升,公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会更加完善,公安院校的办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坚持文化育警,加强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着力建设和谐的公安院校,就是提高公安院校教育效能的基本途径之一。

一、公安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范畴,任何时代的人文素质都有其特定内涵与内在要求。人文的内涵,据《易·贲卦·象传》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的意思是:治国者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必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所当止。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史记》记载孔子办学时注重传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种文武不偏废的教育思想,对培养后人的尚武精神和人文素质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欧洲在十五世纪就开始使用“人文科学”一词,并注重人文精神的发掘、教育和弘扬,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具体而言,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包括历史、政治、哲学、美学、道德、法律、艺术、音乐、语言和文化知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所达到的发展程度,是人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内在品质的集中表现,涵盖了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各方面的个性品格。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涵盖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等领域,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作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人文素质是通过后天教育、养成、环境熏陶等方式获取而来,当人文知识经个体认知后,就会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心理品质及外在行为表现。这就使以人格培养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要高于专业知识教育,并从根本上制约和贯穿一切学科的教育。人文素质的养成主要依靠后天的学习教育。所谓人文素养教育,并不是针对某种特定职业需要而对学生进行的能力教育,更确切地说,人文素养教育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能力教育基于学生的某种职业需要,而人文教育则是基于个人成长以及个体参与社会公众事务的先决条件——具备批判思想、对民俗常识和社会历史的了解掌握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人文素养是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的基础。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滋养和支撑。人是一种文化动物。文化具有渗透力、辐射力和牵引力。人文知识素养的提高,不仅能够开拓人的智能,开发人的思维量,转变人的价值观念,还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警民关系。没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就无法达到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自觉的理论认知,难以坚定理想信念;没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就容易受各种错误思潮的迷惑,稀里糊涂地上当犯错误;没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就难以成为新时代的合格的人民警察。当代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相统一的过程。只有把“修于内”和“行于外”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员的人文素质,才能够保证学员的理想信念建立在更加坚实牢固的基础上,促使学员的高尚价值追求更加自觉和持久。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强的共性制约”、“过弱的人文陶冶”的弊端,特别是理工类高等院校,教育过程中普遍忽略大学的人文性,这是致使学生思想贫乏、情感冷漠、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的文化、优良的社会传统了解甚少,人文精神严重缺失。这种现象在新时期部分公安院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必须在公安教育中大力倡导人文教育,向学员传播优秀的人文文化、发挥文化育警的重要作用。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特色的公安教育是以提高学员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警察教育,其教育目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过程和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过程都贯穿着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要注重学员的德育、美育和其他个性化教育,加强学员的警察职业道德、智能结构、心理品质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以此来推进学员的全面发展,使其更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安院校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特色的警察教育的重要价值

公安学是一门包含丰富文化内涵和人文信息的学科,从本质上讲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性质应该是科学性和人文性并重。将人文教育融入公安教学中,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这也是公安学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对学员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公安教育本质的体现。美国山姆·休斯敦大学校长赫斯伯认为,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大部分,其中“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正是二十一世纪公安教育的主调,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培养警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谓警务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较高的公安业务素质又具有较高的社会人文素质的人才。公安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公安基层一线需要的警务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公安院校学员的成长成才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活动中人的因素,以人为中心,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把学员看成是积极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它要求教育应该是多元目标的全人教育,即教育应该是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品格、意志、自信心、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员,因材施教;注重开发学员的智力和培养学员的能力,要求学员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要培养学员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世界意识,从而提高学员的人文素质。

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需要富有人文素养的社会治安从业人员。目前和谐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文化背景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价值、习惯、世界观与价值观。和谐的理念要求警察提供给每个社会服务对象适合其各自特点的多元服务,而跨文化管理理论将指导警务人员如何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采取顺应其文化特点的社会治安管理措施。

警察文化建设要求警务人员提高人文素质,人文关怀必须将现代人文融入现代警务活动之中,营造高层次的社会管理服务理念。因此,建设先进的警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至关重要,而加强警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是开展这些工作的前提。

要引导学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员人文素质的提高,关注学员“全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新时期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整个公安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员在掌握警务技能的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形成健全的积极向上的人文品格。公安教育专业教学也只有重视与人文教学的有机融合,重视加强对学员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加强学员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滋养,才能使我们所培养的各类警务人才既具有较高的警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适应未来社会对警务人才的专业要求,又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和人文修养,具有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三、公安院校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名新时期警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而要加强对警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就要从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熏陶结合起来,教育和培养新时期公安民警;就要以人文素质培养为核心,促使学员追求自我完善,从而获得全面发展,树立起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但目前,公安院校在学员人文素质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基础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警务人文素质弱化,从而影响学员综合素质的完整性。

2.开设的人文课程过于狭窄。我国公安专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基本上为学科课程,缺乏综合性课程,这些传统的课程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割裂,限制了学员的视野,束缚了学员思维的广度。

3.已开设的人文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综观公安专业开设的人文课程,问题主要表现在: 人文课程缺乏纵向逻辑联系;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横向的相容性差;人文课程不固定且具有随意性。

4.相关课程缺乏警察文化渗透。警察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警察文化的主要元素,它们是构成警察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但是由于目前课程设置的偏差导致部分内容缺失。在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中教官教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强,教育者往往只注重学员专业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点。

5.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国内多数公安院校人文类课程在教学总学时中所占的比重不大,而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这与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

四、公安院校在教学中培养学员人文素质的原则

公安教育首先是教育育人,然后才是警察职业教育。新时期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其次才是成“才”。因此,公安院校在传授学员现代警务知识、技能、理论的同时,还应对学员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做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的警务人才。

1.理性教育原则。公安教育是文化的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文化的比较和差异。这就要求教官教师有意识地分析这些差异,并教育学员理性地对待这些差异, 使之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把握。

2.人性教育原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有弘扬人性善良的一面和贬斥人性丑恶的一面,教官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学材料中颂扬人性美德的内容,教育学员正确认识世界、社会和人生,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比较教育原则。文化差异往往在教学材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官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点,这样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教学材料,而且还可以让学员通过比较更加深刻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真谛。

4.弘扬民族文化原则。教官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5.人文关怀原则。教官教师是人文教育的实践者,也是人文教育的榜样。教官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实践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尊重、理解和爱护学员。

6.渗透性原则。在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要紧扣主题、言简意赅,要适时地渗透人文教育。切忌长篇大论、冗长乏味,要把握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度”。

五、构建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特色的警务课程

培养学员人格健全发展,最终形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作为教育载体的公安院校需注重警务专业技能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统一,使受教育者既掌握警务专业知识,又通晓人生哲理。但“警务技能与人文融通”,并非简单相加,而是要形成相互渗透、浑然一体的关系,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使学员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为提高学员的人文素养,应构建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警务课程。

1.改革课程设置,构建新型课程结构,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增设人文课程,使学员首先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内容和时间上得到保障。同时将人文课程与原有的业务课程有机结合,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既要加强警务专业技能教育,又要加强警察人文教育,形成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共生共融的良好局面,使原有课程结构模式“普通基础课、公安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改为平行式,即“基础学科、人文学科、专业课”同时开课,重新构建适应人文需求的公安课程体系。要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使各门课程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专业为主、突出人文”的新型课程结构体系。

2.增设综合类课程。借鉴境外军队和警察先进的教育经验,除开设人文类学科课程外,还需增设一定数目的综合类课程,综合类课程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方法,从而把几门学科合并到一门综合课程中,可以整体提高学员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美国西点军校开设有军事历史、行为科学、军事伦理、文化欣赏等课程,通过系统教育提高学员的综合人文素质。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以教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人文性教学。人文性教学,关键在于落实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员的天性,发展学员的个性,启迪学员的智慧,关注学员的发展,让学员在轻松、愉悦、自由、民主的宽松氛围中学习课程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员思考、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总之,人文学科应该更具有丰富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无论何种形式都应带有形象性和情感性。

人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教学需要,最好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可以构建出全方位的人文环境,使学员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在生动、形象、具体的环境中,使学员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的目的。

4.构建合理的课程模块。显性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模块、公安业务交叉边缘课程模块和综合类课程模块,应加大后两者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主要是增加综合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时数,以及人文课程模块的理论和实践课的学时数。

隐性模块主要是蕴藏在学校教育的各种情境中,如校园文化环境、师生人格、艺术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渗透性潜在的教学活动中,隐性模块在整个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转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员学业水平的评价模式,更注重考察其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改考核评价标准由期末考核一锤定音的单一式,变为结合学员课堂学习实际、能力逐步提高的实际、认知不断发展的实际、审美水平渐次提升的实际,全面而科学地评价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使学员不再有“为分而学”、“为考试而学”的压力,而是使他们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深切地感受人类历史文化的辉煌与灿烂,充分挖掘课程的文化内涵,在润物无声中受到前人深邃思想、高尚灵魂、优秀人格的熏陶,以体现人格与精神塑造,从而达到将人文素养内化的目的。

6.坚持思想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思想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有所区别而又共存互补的。思想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直接性,而人文教育寓教于知、寓教于美、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特征更为明显,学员更易于接受,可以起到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并且稳固持久的作用。实践证明,人文素养的匮乏必然导致精神的荒芜和灵魂的沙化,以致衍生出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和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约束的同时,注重全面抓好人文素质教育,培植学员厚实的人文基础底蕴,让充满道德之美、情操之美、品格之美的人文精神,驱散心灵的污垢和尘埃。

六、公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员人文素质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人文学科的教学在对学员进行着人文教育,而且公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处处渗透着人文教育。

1.教官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教官教师要改变传统上为教学而教学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教学不仅要传授扎实的警务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注重人文素质和全面素质的完善和发展;同时要重视开发学员的个性和潜能、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思想,促进学员自我发展。

2.教官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教官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员的人文素质,自身必须具备很高的人文修养。只有教育者自身能把中西方文化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适时、恰当地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官教师本身对学员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榜样。

3.积极推进第一课堂体系改革,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教官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除了讲授基本的知识外,还要侧重学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加重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以提高学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挖掘教学材料中的人文因素,引导学员进行比较分析和体会。同时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培养学员的人文素质。教官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让学员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自己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等解决问题,以便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智力,拓宽视野,更重要的是磨练意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在教学中要体现人文关怀。教官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员。在与学员交往的过程中要尊重学员,尊重学员的差异,尊重学员的观点。要深入学员,了解学员,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员为中心,因材施教,让学员真正体会到教官教师的人文关怀。

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化、常态化、具体化,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我们要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公安教育规划,联系实际确定教育学习重点,从人文基础、道德底线、审美情趣等抓起,积极推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开展益智怡情的才艺展示和素质拓展活动。

七、结束语

哲学家弗兰克尔曾说过,“文明社会是通过人文知识来思考重大问题的”。人文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社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一个没有人文素养的人是浅薄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同样是非常可怕的。人文素质培养对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具有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巨大推动作用,能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文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载体之一。通过人文素质的养成教育,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教育广大学员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是二十一世纪公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公安教育独特的文化承载工具性和社会对警务人才要求的严格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因此,要将人文教育提到与公安技能教育的同等重要地位,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警务人才为基础,同时加强人文教育引导。公安教育是以公安职业教育为导向、以大学教育为支持、以培养现代警务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工程。因此,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与融合,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新一代警务人才是公安院校新时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1]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 慕江兵,唐淑英.现代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3,(7).

[3] 陶丽.浅论大学语文教学与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1,(1).

[4] 徐晓霞.谈以人文素质教育为特色的高校护理专业教育[J].现代护理,2007,(15).

[5] 杨洪玉,杨洪英,郑立.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6] 吕红,张平.人文素质培养在特色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0,(4).

[7] 吕红,张平.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开展[J].咸宁学院学报,2009,(1).

[8] 陈楠.浅谈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交互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J].理论界,2011,(1).

[9] 程继侠.人文素质培养在高职特色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1,(3).

Research on the Means of Cultural Quality of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ew Times

Yu Haisheng, Wang Shuang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Shanghai 200137, China)

It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of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other h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al value. In order to promot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system of the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ew times,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curriculum model of intrinsic qualifications and develop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tighten up the management of course content of cultural quality and change our stand to cultivate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police.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ural Quality; Course Content; Pol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G641

:A

:1008-5750(2013)02-0005-(05)

10.3969/j.issn. 1008-5750.2013.02.001

2013-01-11 责任编辑:孙树峰

于海生,男,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副教授,本刊编委、副主编;王爽,女,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业务二分部综合科科长,讲师。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警务公安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公安报道要有度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